作者 主题: 【秦:战国】诸子百家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阅读 28406 次)

副标题:

离线 溪午微寒生

  • Hero
  • ****
  • 帖子数: 610
  • 苹果币: 7
  • 溪起云,鱼匿影。
【秦:战国】诸子百家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 于: 2021-04-08, 周四 21:00:32 »
写在前面
剧透 -   :
初次尝试翻译的产物,当初觉得自己真认真,现在来看问题颇多,2021-10-08修正了一些明显不够通顺的地方,但鉴于本章近乎毫无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翻译选了这篇),并没有更多修正的计划,还请见谅 :em006

儒家
圣人孔夫子基于黄帝时期的风俗习惯,提出了一种社会和谐哲学,称为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人们更倾向于法家思想这样强势的专制主义学说,儒家思想始终得不到重视。

起源和发展
儒家的思想实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黄帝治下早期文化诞生之时。

在那个年代,人类社会平稳发展靠的是祖先崇拜,靠的是是尊重上天在人间制定的秩序。历朝历代被授予天命以表彰他们的美德,并从中获得了合法的权力。周朝得到了保佑,上天派了一条龙来保护他们的王朝,它虽然看不见,却是千真万确的。

但后来周朝陷入衰落,王朝分崩离析,人们抛弃了古法。霸主们再不能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他们丧失了古老的智慧,取而代之的只有卑劣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求,他们对衰弱王朝明显的蔑视就是活生生的例证。正是这些野心和渴求使中国陷入了一个战争不休的残酷时代。

正是在那时,智者孔夫子在鲁国发展了他的社会秩序观,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回归旧秩序原则的。孔夫子周游列国,向不同的弟子传授他的哲学。但可惜一个同意把它付诸实践的君主都没有,这位伟大的学者回到家乡,开始编撰著作,即后来的“五经”。


虽然在当时的乱世中,儒家只是一个很小的思想流派,但它在学者和思想家中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事实上,它间接地促成了法家和墨家理论的诞生。从许多方面来说,法家是孔夫子思想的派生。虽然它从未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有的国家还是从中得到启发,并将其中部分内容纳入了其政府体系。

学说

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由贤明君主统治的和谐社会。这种哲学认为,父子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如果它是由尊重构成的,并且其他所有社会关系也遵循这样的模式,那么社会中的所有关系都会和谐。

“If you plant a seed once,you will reap a harvest.If you educate people,you will reap a hundred.”
Kong Fu Zi

儒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每个人无论出身,都可以通过教育、艺术实践和礼仪达到道德完美的状态,而这种道德完美状态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礼”即礼节,是人自强不息、精益求精可以达到的理想道德境界。“仁”是指人在社会日常交往时,所必须表现出的对他人的基本关怀,包括慷慨、爱心和仁慈。

“仁”和“礼”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是教育的提升作用和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他所有的美德,包括尊重、真诚和同情,都来自于“仁”和“礼”。

“If you command me in order to make me greater,I will follow you.If you command me in order to control me,I will hate you.”
Kong Fu Zi


理想的儒家社会建立在清晰自然的等级基础之上,而等级制度是实现和维持和谐的关键。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这五种关系都需要特定的行为方式,而核心是父子关系,特征是“孝”。父母有照顾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顺从和尊重父母的义务。如果将孝道的概念应用到各类社会关系中,将会得到基于义务对等的和谐:例如,君主要英明善治,臣子要顺从忠诚。一旦平衡被打破,君主做出了不当的行为,臣子就有责任劝诫,甚至推翻君主。

儒家的神学观念承认神、怪的存在,并将天道视为人间应当遵循的模式。祖先崇拜原则更加重要,这是孝道概念的自然延伸。为了获得祖先的保佑,生者有义务祭拜祖先。祭祖仪式来源于古代的习俗,也融入了道家,所以并不是儒家独有的。但是,孔夫子的哲学将祭祖仪式与孝的概念联系起来,使它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成为每个人都要遵守的重大习俗。

孔夫子游说的每一位君主都对他的思想不屑一顾。虽然儒家从未成为主流的政治指导思想,但现在在中国的文人阶级中,儒家的生存得到了保障。

主要人物和作品

“Experience is a lantern hung from the back”
Kong Fu Zi

孔夫子出生于鲁国没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就智力超群。他在鲁国从政,并升任大司寇。在担任了大司寇几年后,孔夫子发现君主所采用的思想与自己的完全相反,便辞去了官职。他开始把自己的思想发展成一种体系化的社会与国家理论,并在十二年间周游列国,访问各国宫廷,想要说服君主和权臣运用他的理论。然而,孔夫子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最后回到了家乡。在孔夫子的晚年,他把时间花在教授弟子和编纂“五经”上。

“五经”包括的著作如下:《易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并解释了古代的卦象和爻象占卜方法;《书经》记载了自古以来的历史事件,并从这些事件中吸取了道德教训;《春秋》记述和评论了周朝以来的事件;《诗经》收集了三百多篇有关行使权力的诗歌和寓言;《礼记》详细说明了不同仪式的正确礼仪,并解释了礼的概念。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纂的一部著作,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孔夫子对建立理想社会的建议。

“When the wise man points out the moon,the fool looks at his finger”
Kong Fu Zi

孟子是孔夫子思想的坚定追随者,他在孔夫子的理论基础上创作了《孟子》。《孟子》的重要观点是人性本善、人性向善,而这个观点与法家思想完全相反。





« 上次编辑: 2023-06-13, 周二 12:24:28 由 溪午微寒生 »
Keeper of Tome
Keeper of Arcane Lore
Keeper of Monsters and Mysteries

离线 溪午微寒生

  • Hero
  • ****
  • 帖子数: 610
  • 苹果币: 7
  • 溪起云,鱼匿影。
Re: 秦 百家争鸣
« 回帖 #1 于: 2021-04-08, 周四 21:19:01 »
法家
法家是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以法制为核心思想,反对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人文主义,其最终政治目标是建立由专制君主所统治的理想国家,君主制定法律,通过法律控制其臣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起源和发展
在诸侯争霸时期,法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用于富国强兵的政治学说。

因此,在周朝436年,齐国上卿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涉及通商、兵制和刑法的改革。在这些改革措施和选贤任能的影响下,齐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霸主。其他国家很快就开始效仿这次改革,特别是晋国和一个叫郑国的小国,郑国的政治家子产首次编撰了关于土地制度的法典。

战国初期,在晋国分裂出的魏国,魏相李悝著成《法经》,进一步推行变法。在楚国,李悝的仿效者之一、著名的战略家吴起,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在韩国,不择生冷的政治家申不害实行了在他的论著《申子》中提出的改革政策。

但是,真正把法家变革推到最高的是周朝760年,秦国左庶长商鞅实行的变法。商鞅废除了分封制,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制定了秦律,从农业、商业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在商鞅变法的影响下,秦国成为了中国实力最强的国家。

法家通过思想家荀子的著作获得了思想基础。现在是法家从纯粹的政治理论转变为真正哲学的时候了。荀子最初是儒家思想的坚定继承者,他不断地发现孔夫子和人文主义者孟子的理论与自己周围所见的一切——从长期处于战争中的诸侯国,到沉迷追求权力的诸侯,再到权威日益衰弱的天子——相矛盾。荀子是幻想破灭的理想主义者,他已经明白,人的本性是自私和邪恶的。因此,任何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都是无政府的、混乱的。荀子推论出,道德是必须强加于人的东西,只有通过教育和对法律的绝对尊重才能约束人。

学者韩非子是荀子的弟子之一,他进一步提出,专制君主可以用法律来约束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严刑重罚来保证人民完全服从他的法律。

自此,韩非子成为秦相、相邦吕不韦的亲信,而荀子的另一个弟子李斯则被任命为廷尉。因此,韩非子所倡导的严厉法家思想在秦国朝廷尤其盛行,而其他国家虽然都实行了某种形式的法家思想,但没有一个能像秦国那样严格实施。

法家学说
法家学说源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人本质上是一种野兽,要学会尊重法律才能驯服,而法律必须凌驾于所有其他形式的习俗、章程或仪式之上。法家认为人性好利恶害,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战国时期,尤其是在秦国,当前采用的法家学说是以三大支柱为基础的。


一个国家的法律必须措辞明确,宣传到位。每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因为每个人都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遵守法律的人将得到奖赏。触犯法律的人将受到惩罚。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法律应该被遵守而不是被质疑。

刑罚制度是国家运行的核心,因此即使是软弱的君主也可以依靠它来获得力量。


君主必须使用各种手段来维持对国家的统治,并确保没有大臣谋划反对他。任何人都不能理解君主的动机,以免有人学会如何操纵他。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才能赢得君主的青睐。


权力不在于君主的个人,而在于君主的职位。在一个法家国家,这三大支柱构成了极权理性所定义的政府体系的基础。这种制度使君主除了颁布法律和法令外,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就能进行统治。由于严刑峻法,人民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是最轻微的罪行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

主要人物和作品
虽然春秋时期的改革派大臣们更多地把法家学说看作是实际政策问题,而不是一种关于人与法律关系的哲学,但他们仍然被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

管仲凭一己之力将齐国打造为当时的霸主,被公认为法家之父,他的政治观记载于《管子》。

《李子》中记载了魏相李悝关于以法代礼的学说,《法经》中,李悝首次强调了正式的成文刑法典的重要性。


其他著名的政治家也就改革和治国的正确方法写下了伟大的著作。例如,申不害写了《申子》,商鞅写了《商君书》。

虽然这些著作本质上更多的是善治手册而非理论论著,但依然被认为是经典的法家著作。

《荀子》是第一部真正从哲学角度阐述法家思想的著作。而《韩非子》从几部古文和注释中提取出法家学说的精华,对法家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综合阐述。

韩非子
韩非子出生于韩国士人世家,他天资聪颖,在韩国最负盛名的学宫之一执教。他对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的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荀子及其学说产生了狂热的崇拜。

韩非子试图进一步发展法家的逻辑,他从道家的理论,特别是其自然万能的思想中得到启示,发展了一种极端的法家形式。他把自己的理论记录在《韩非子》中,并开始教给他的学生。但他的极端观点和对他认为过于放纵的朝廷的尖锐批评,为他在韩国的权臣和学宫的上级中赢得了许多敌人。

为了躲避朝廷的怒火,他逃离韩国,成了一名游子。韩非子在与吕不韦相遇之前,一度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在相遇后立即结下了友谊,商人请这位哲学家加入他的团队。当时,吕不韦在秦国如日中天,成为相邦后,他任命韩非子为他的谋臣。这位流亡学者劝吕不韦进一步加强秦国的法律,采纳严厉的法家思想,并得到了同样过去是荀子学生的廷尉李斯的帮助。

韩非子仍然住在秦国的宫廷里,担任着吕不韦的谋臣,但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野心家李斯的威胁。李斯对另一位法家能在相邦面前说得上话也有意见,两人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
声望:150
« 上次编辑: 2021-10-08, 周五 19:19:38 由 溪午微寒生 »
Keeper of Tome
Keeper of Arcane Lore
Keeper of Monsters and Mysteries

离线 溪午微寒生

  • Hero
  • ****
  • 帖子数: 610
  • 苹果币: 7
  • 溪起云,鱼匿影。
Re: 秦 百家争鸣
« 回帖 #2 于: 2021-04-08, 周四 21:27:38 »
墨家
墨家发展于春秋末期,从概念和实际意义上讲,本质是一种和平主义。在战国时期,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

起源和发展
墨子曾是儒家学派的一员,也是最早、甚至比法家更早,质疑孔夫子思想的人之一。他从抽象思想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社会学说。

很少有哲学家和理论家主张遵循古法,主张分崩离析的王朝的人民之间的团结。

墨子本能地厌恶战争,他的信念是结束战争需要兼爱,这是墨家思想的本质。法家的强国计划在当时已经控制了太多关心自己权威而非人民幸福之人的思想,由于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所以他的仕途与前辈孔夫子一样失意。

但墨子的哲学在民间极为流行,平民百姓在战争中受苦受难,他们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合作。他们把墨子当作向导,从墨子的理论中看到了一丝可以追求的希望和理想。墨子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秩序,其目标是通过捍卫任何可能需要他们帮助的人来争取和平。因此,墨家从纯粹的理论学说转变为一种直接行动的哲学,在这片被无休止战争所困扰的土地上,它不乏实际应用。

学说
墨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是,战争和其他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人孤立和自私的情况下所感受到的敌意,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将同胞视为陌生人和敌人的倾向。基于此,墨子教导说,人类应该成为一个 由团结原则团结起来的单一社会,所有人都把对方当作邻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墨家提倡兼爱,即人与人之间不分阶级、不分血统的普遍的爱。该理论的依据是,这种普遍的制度会自然而然地给所有人带来巨大好处:只有当人们实现了和平与团结,他 们才能共同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试图满足一个 强大的精英阶层对荣誉的渴望。

当然,在传统的行政和社会结构范围内无法实现这些崇高的目标。他们要求废除家庭结构,废除世袭的职位和特权,建立一个以贤者的统治为基础、基于人民和君主之间的契约的新型社会。

墨子还反对不必要的奢华。凡是不能直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包括艺术,以及各种形式的礼节和仪式,都必须予以忽视。因为专门用于此类事务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拿来更有利地用于解决人民的吃、住和安全问题。

墨家思想中有一个宗教因素,那就是天和神注视着人类,神会评判人的行为,赏善罚恶。然而,根据墨子的说法,祭天并不需要高成本的仪式,因为神只是要求人们以正义和道德的方式行事。

最后,墨家坚信科学技术研究是为了找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墨子及其作品
墨子出身低微,早年目睹了太多的战争和屠杀,不相信会有光明的未来。他聪明好学,研究过许多不同的学派,曾一度是孔夫子思想的追随者。墨子由于自身的糟糕经历产生了自己的理念, 而他很快发现,孔夫子的理论与他自己的理念背道而驰。

从平民到学者,墨子的言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而墨家的理想在整个中国广为传播。墨子的弟子在《墨子》中整理了这位哲学家的理论, 墨子应邀为几位君主出谋划策,寻找新的思想。

可悲的是,因为那时的时代精神是战争,他们对墨子的话置若罔闻。于是墨子回到了人民中,建立了一个军事团体,通过武力来实现他的社会愿景。

墨家著作合集《墨子》中用了长篇累牍来阐述墨家哲学的基础,并提出了为创造理想国所要进行的各种社会变革,使所有人都能在其中体面地、和平地生活。该书有整整一节专门论述攻城战的艺术,特别是守城的方法。

墨家弟子

伟大的哲学家建立的军事团体在中国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数千名墨者随时准备帮助任何可能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尤擅长保卫被围困的城池。

墨家团体以齐国的一处隐秘山谷为据点。它由五位领袖组成的团体管理,他们既是墨子的智囊,也是墨子著作原稿的守护者。墨家团体是按军事路线组织的, 有自己的军官和步兵、军队编制和分队。所有新成员都要接受严格的智力和体能训练。每个弟子都必须能熟练运用所有武器,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墨子的包围战理论,成为武者和精锐战略家。墨家团体财力雄厚,能够投入大量精力来训练武者。许多军队都惧怕墨家弟子,传说墨者保护下的城池从未被敌人攻陷。通常,仅仅是一座城池由这些精兵守护的传闻就足以使它免遭攻击。

该团体有若干资金来源。首先,钦佩墨子作品但不愿或不能亲自为墨子服务的商人、政治家和将军们会赞助墨家团体,这些人每年都要向这个团体支付大笔的费用,以便它能够养活和装备那些按照墨子提倡的禁欲原则生活的人们。其次,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家弟子要向团体交纳自己的俸禄。最后,凡是请求墨家弟子保护的城池,当然要交纳一定费用。通常数额不大,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墨家团体有许多线人分散在各国各阶层中, 这意味着它通常对计划中的军队调动或战斗了如指掌。这使墨家能够向即将遭受攻击的城池派遣使者、提供服务,并迅速部署士兵。该团体也通过其线人网招募成员并确定赞助人。

目前,该团体的领袖之间存在着矛盾。有些人认为,只有当一个国家通过武力统一了其他国家,才有可能实现和谐的理想。而另一些人则继续希望天下各国有朝一日能够和平共处。第一派认为,团体应该服务于那个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国家,即秦国,而第二派则认为这直接违背了墨子的理念。
« 上次编辑: 2021-10-08, 周五 19:26:02 由 溪午微寒生 »
Keeper of Tome
Keeper of Arcane Lore
Keeper of Monsters and Mysteries

离线 溪午微寒生

  • Hero
  • ****
  • 帖子数: 610
  • 苹果币: 7
  • 溪起云,鱼匿影。
Re: 秦 百家争鸣
« 回帖 #3 于: 2021-04-08, 周四 21:33:35 »
关于孔子的名言……
剧透 -   :
基本可以肯定孔子没说过这些话,还有其他人(比如六祖慧能)的话被当成了孔子的话,不知道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所以保留的原文。
« 上次编辑: 2022-04-15, 周五 13:28:16 由 溪午微寒生 »
Keeper of Tome
Keeper of Arcane Lore
Keeper of Monsters and Myst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