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大正扩充】克苏鲁与帝国(龟速超译中)  (阅读 87246 次)

副标题: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大正扩充】克苏鲁与帝国(龟速超译中)
« 于: 2019-02-12, 周二 23:33:08 »



先占坑,翻译的内容会不定期扔上来。在完全翻译、润色与校对后会放出完整的档案。
因此目前先放进楼中的都是未经润色和校对的版本。

目录
第一部分 1920~1930年代的日本
1.帝都东京
2.1920~1930年代日本的社会
3.1920~1930年代日本的生活
4.情报源
5.执法机关与犯罪
6.医院与治疗
7.军事机构
8.交通设施
9.年表
10.日本领土与周边诸国
11.日本与亚洲的传说

第二部分 大正日本调查员
1.1920~1930年代日本的探索者们
2.私立侦探、记者、古物研究家、大学教授、超心理学家、医师
3.高等游民、祕密警察、文人、艺人
4.武道家、宗教家、学生、女学生、书生
5.技师、事务员、地痞、女侍、官员
6.实业家、政治家、社运人士、仆役、游民
7.警官、军官、军人、军医

附录
价格表


« 上次编辑: 2021-04-24, 周六 21:05:45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1 于: 2019-02-12, 周二 23:33:50 »
帝都东京

明治维新后东京完成迁都,东京朝向近代化发展。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其后重建的东京成为漂亮且现在化的都市,不负其帝都之名。




东京的开始
1889年(明治22年)5月1日,东京府中心部(东京府内15区)作为中央政府直接治理的东京市第一个起点。于是出现东京府知事兼东京市长这一反常自治体,并无设置市役所与市职员,直到1898年(明治31年)东京市的「市政特例(译注1)」废止转为一般建制市后,才在麴町区有乐町的东京府厅内设立市役所。
20年代东京与现在相比地域要狭小的多,东京市仅有皇居周边与下町周边范围──包括深川、本所、浅草、下谷、本乡、小石川、牛込(komu)、四谷、赤坂、麻布、芝、京桥、日本桥、神田、麴町这15区。这15区又以地形特色被粗分为下町与山手两个部分。在维新经过数十年以后,山手为武家阶层、下町为平民阶层这一江户时代的分别被现在的东京所继承。下町为皇居所在的麴町东侧,包括京桥至本乡、浅草一代的人口密集区域,因地势较低而有了这样的称呼。该地低为江户时代初期幕府于东京湾峡湾部分填海造陆而成,武家屋敷(译注2)与町家(译注3)则被作为江户城的守备加强而同建于一处。也有不适和居住,但因水运便利而工商业发达的区域,这之中又以深川、本所、浅草的人口特别集中。另一边的山手则是武家屋敷较多的区域(四谷、青山、市谷、本乡、赤坂等)。
明治以后,日本桥与银座一带成为商业地区,1914年东京车站启用以来发展的丸之内一带、中心商务区与霞关一带为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行政区域,让该处成为日本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另有涉谷、新宿、日幕里、龟户、杉并、目黑、落合等町村部/郡部,是东京市的市郊地区,依然是做田耕使用。

东京的扩大
1932年(昭和7年)邻近82个町村被合并重整为新的20个区,加上原有的15个区后东京市共有35个区。从新的东京市由1920年的118万人口一口气上升到现在(1932年)的321万人口中可见到,快速的都市化与住宅地化是正在进行的。1936年,北多磨郡的砧村与千岁村被编入世田谷区,今日的东京都特别区(23区)正是在这时被确定的。
在1943年7月1日时,东京府与东京市被正式合并为东京都,而旧东京市35区则成为直辖于东京都下的东京都特别区(23区)。

东京各地区

1.霞关、永田町

宫城(皇居)南处的霞关、永乐町附近,现在仍然是作为「官厅街通」而存在,陆军省(所在被称为三宅坂)、参谋本部等等的陆军相关省厅、海军省、拓务省(译注4)等等皆设置于此处。议会(译注5)在日比谷公园旁,新议事堂也正修建中(于1936年完工)。除此之外,在此地区也有相当多以首相官邸为首的其他官员宅邸与各国大使馆座落。
周围的麴町、芝、麻布、四谷形成了高阶住宅街,住民多为官员与军官等。虎之门、麻布、饭仓同时以华族所居,占地广大的豪宅而闻名。

1931年的霞关,永田町周围(出自口袋大东京导览)

皇纪
皇纪(神武天皇即位纪元)是神武天皇即位之年为元年算起的纪元,1873年(明治6年)1月1日开始,日本同时并行使用皇纪与西方太阳历(西元)。
1940年(昭和15年)正值皇纪2600年,对于盛大举行祭典典礼的呼声在民众间十分高昂。也意图让东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万国博览会的主办国,但由于全球局势的恶化而最终没有实现。
日本将西元作为日常普遍使用的历法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明治时代的战前仍是以和历与皇纪为通常主流历法。

装饰艺术主义
装饰艺术主义为同时追求美感与实用性的工艺风格,正好在帝都的重建时期以欧洲为中心流行。与此,该时代所建设的建筑多设计为装饰艺术风格,也构成当时东京漂亮街道的主要特征。 照片为常盘小学现状(日本桥:1929年筑)

2.丸之内、日比谷
三菱财阀从政府那取得了丸之内的大片土地后,在明治时期大量的建设了西式风格的建筑,于明治时期结束(1912年)共有13栋三菱大楼建成,皆使用伦敦风的红砖为外观,丸之内也从此有了「一丁伦敦」的封号。在以前是商业中心地的兜町,除了金融业与证卷交易所之外的地位皆被丸之内所取代了。
大正时代东京车站完工(1914年),附近的丸之内、大手町的商办街也开发完毕。车站前正面附近是具备实用性且没有多余浪费的美式办公楼,丸之内大厦(丸楼)、东京海上大楼、邮船大楼等知名大厦也都坐落于此,「一丁纽约」之名十分贴切。东京车站当初仅有丸之内一处的出口,八重洲街开通后,1929年八重洲出口才被启用。丸楼于1923年2月完成(关东大地震的损害修复工程于1926才完成)、是东京在昭和时代的地标性建筑。1934年明治生命馆完工,有着新古典主义的外观设计与庄严的柯林斯柱式外墙。随着时代变迁,1938年第一生命馆也完工了。
日比谷公园是1903年由陆军练兵场遗址所改建的日本第一所西式公园也是第一所城市公园,在最初就是为了市民们所设计,内有运动场、喷水池、西式花园、草皮广场等设施,另外公园内的松本楼也作为西式餐厅而受市民憧憬。且周围有野外音乐厅(1905年)、市立日比谷图书馆(1908年)、市政会馆(1929年)、日比谷公会馆(1929年)、日比谷电影院(1934年)并立,此处成为流行文化的发祥地。
日比谷公园成为民众游行运动的场所,民治时期的日比谷烧打事件、电车费涨价反对游行、1914年因西门子事件而起的大规模抗议、1919年的普通选举其城劳动联盟大会等重要示威游行皆在此发生。直到1920年警视厅提出公园内禁止示威与集会游行的方针后,仍是许多社会运动发生的舞台。



1931年的丸之内地带(出自口袋大东京导览)
丸之内(当时)
东京车站(现状)
三信大楼(现住)
明治生命馆(现状)


3.银座
在震灾后,银座与日本桥周边发展为新的商业、娱乐中心。银座有三越百货、资生堂茶馆等多数商店在此林立,银座红砖街(由于建筑以水泥糊墙因此为白色,仅有步道是红色)更是当时时尚流行的尖端。
高达7层楼的白木百货因为拥有足够53人搭乘的电梯而获得大众欢迎,但在1932年12月发生火灾,是日本第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银座的象征之一服部钟表店(二代馆)于1932年完工,楼顶中央设置高达6米的时钟塔。
震灾前所为咖啡馆实际上是供应西餐的餐馆,而震灾后则以女侍的接客与服务为主(译注6)。20年代末大量的咖啡馆出现,包括Salon春(1929)、银座会馆(1930)、银座Palace(1932)与Grand银座(1933)等大型咖啡馆相继开业。
周围的有乐町有邦乐座(1924)帝国剧场(1924重启)、东京宝冢剧场(1933)与日本剧场等剧院开业,日比谷剧场街逐渐成型,电影、戏剧、舞台秀等娱乐产业吸引追求感官娱乐的人们前往。
银座东侧的筑地于江户时代填海造陆而成,到了明治时代被作为外籍居留地使用,圣路加医院、应庆义塾、立教大学与多间天主教堂也因此而生。筑地小剧场于1924年设立,是日本最早的新剧专门戏剧学校。
 
 
4.日本桥
江户时代作为五街道(译注7)的起点而繁荣以来,就是日本的中心,是东京乃至整个日本经济与商业最重要的中心。以东京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证券公司使得都町被称为日本华尔街,从室町到本石町还有以日本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在此集中。
中央通沿途有日本桥三越本店(1914)、高岛屋东京店(1933)、白木屋和服店(1931整修后开业)等百货公司与大型书店林立。日本桥三越本店为日本最早设有电梯、手扶梯与洒水器等新设备的大楼,有贯穿一至五楼的天井中庭以及华丽的巴洛克装饰而被评为东亚第一的百货公司。于1933年完工的高岛屋东京店为新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拥有日本最早的中央冷暖气系统,而蛇腹门电梯直到今日仍被使用。
   


服部钟表店(现状)
三井银行(现状)
三越本店至三井银行的街道(现状)
银座电通大楼(现状)
白木屋前的景象(当时)
1931年的日本桥、银座周边(出自口袋大东京导览) 


中央通沿途有日本桥三越本店(1914)、高岛屋东京店(1933)、白木屋和服店(1931整修后开业)等百货公司与大型书店林立。日本桥三越本店为日本最早设有电梯、手扶梯与洒水器等新设备的大楼,有贯穿一至五楼的天井中庭以及华丽的巴洛克装饰而被评为东亚第一的百货公司。于1933年完工的高岛屋东京店为新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拥有日本最早的中央冷暖气系统,而蛇腹门电梯直到今日仍被使用。




1931年的上野周边(出自口袋大东京档案)
帝国图书馆(现状)
东京帝室博物馆(现状)



5.浅草、上野

东京的北边,下町从江户时代就是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从明治中期以后,隅田川以东一带兴建了大量的工厂,成了东京的工业地区。关东大地震后,进行了土地重划,建造了RC的小学。但在此同时也是平民木造住宅的密集地带,使火灾的发生率与危险性大增。这里居住的劳工成了浅草做为娱乐中心的基底,若说银座是上流人士与中产阶级的商圈,那浅草就是属于平民大众的繁华乐园。

浅草公园是浅草寺境内中心的空地发展而成;1890年(明治23)凌云阁「十二阶」完工;明治末期电影流行让电影与剧场街也随之形成;1917年浅草歌剧开演,浅草寺、浅草观音、仲见世商店街与浅草六区(俗称「六区」)的娱乐街与浅草寺公园周围,芝居小屋(戏棚)、见世物小屋(畸形秀)、电影院、剧院林立,并随处可见街头艺人。

震灾后新建的工厂都位于多摩川下游,省线电车(即 国铁)发达与电车未到(译著8)导致浅草作为娱乐中心的地位受到威胁。在这之中,1937年完工的浅草国际剧场拥有号称拥有东亚第一的4400席座位(译著9),松竹少女歌剧在此固定演出。

上野是东北与北陆之间的门户(被称为「北之玄关口」),从该地文化的影响就能看出。居住于下町的多数为手艺工(职人)与学徒。第一代上野车站烧毁于关东大地震,1932年拥有地上3层、地下2层的立体车站完工,拥有地下街与金属和玻璃构成的车站大厅等等标志性设施,是现代车站建筑的先驱。

上野公园于20s时为宫内省(译著10)所管辖,上野帝室博物馆与帝国图书馆被设置于此。1924年,作为摄政宫(昭和天皇)的皇室婚礼纪念,赐与东京市管辖并改名为上野恩赐公园。园内曾举办国内就业博览会、东京大正博览会(1914)、和平纪念东京博览会(1922年)等大型活动。


帝冠样式
文艺复兴样式建筑并以类似城郭的屋顶取代而发展城的建筑样式。以钢筋混凝土所建但拥有传统日式造型,属于广义的和洋折衷建筑。以军人会馆(今 九段会馆)为代表。帝国在乡军人会以昭和天皇所赐的御下赐金与满州铁路的营收所建设,二二六事件时被作为戒严司令部使用。东京帝室博物馆(今 国立博物馆)也受此样式风格所影响。

军人会馆(现状)

6.神田‧须田町
神田是在江户时代由职人町与町人町发展而成,以神田明神的神田祭出名的下町。明治以后,一桥附近设立了官立大学(译著11)与私立大学,御茶之水车站附近外护城河北侧同时成立了官立师范学校与女子师范学校,从骏河台到一桥形成了文教区。明治大学、日本大学、中央大学、东京商业大学、东京家政女学校、东京高等齿科医学校、东京电机学校、女子职业学校等等街在此设立。伴随着学校的集中,骏河台西测接壤的神保町一代也增加了不少二手书店。

须田町的万世桥车站是国铁中央线在东京车站完成前的起点,连接着大正通(靖国通)和中央通等四方干线道路,市电的转乘站也设置于此,是非常繁荣的交通要冲。地下铁车站(1930年万事桥站、1931年神田站)也开业了,通往浅草与银座十分便利。

7.东京西北部
本乡区、小石川区方面的以东京大学为首创立了多所大学,许多学者与学生也住在此处。加贺藩下屋敷旧址设立了东京大学周边的学生街,书店和喫茶店很多,台町与菊坂町是学者和文人的大本营,在此有许多旅馆、租屋处与宿舍,包括有名的菊富士酒店的前身菊富士楼。文学家与本乡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夸口一叶、二叶亭四迷、高山樗牛、德田秋声、若山木水、石川啄木、金田一金助、上林晓、田宫虎彦等人,都居住于此或从经停留。每月12日的真光药师缘日(译注12)和本乡电车街热闹的夜店两个因素重合让本乡一度成为山手首屈一指的繁华区,不过渐渐就移动到白山地区了。

小石川是神田川北岸台地上安静的住宅地,有学校如1932年新校舍完成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今 御茶水女子大学)。 1923小石川后乐园设立,其原为水户德川家的庭园,后于1938年开园。而后乐园棒球场则于1937年落成。

8.东京东南部
从品川、高轮台、三田(有庆应义塾大学)到大森、山王、横滨山之手、湘南、镰仓乃至叶山、逗子都是知识分子与艺术家喜好的居住地。镰仓文士(大佛次郎、有岛武郎)和富豪、华族子弟有西欧取向的人所偏好的地方。

看板建筑
面向街道的部份设计引人注目的木造住宅。如将阁楼房建于屋顶上、使用彩色玻璃的窗户、条纹图案与奇妙图雕以及希腊神庙风格的柱式等,在道路侧表面有着与构造无关的装饰的建筑。关东震灾后被称为街路建筑。



东京西部(旧奥多摩郡)
1932年包围旧东京市的新的20区被设立,这些新市区还残有农村的风貌,沿着省线、私铁沿线朝着都市化快速发展。
 
1.新宿
作为今日副都心的心宿在大正时代仍处于发展状态,洋划封切馆(西洋电影首映院)武藏野馆开业的1920年时,新宿町有超过26万的人口甚至高于当时的浅草约5000人。现在的新宿站西出口位置为广大的淀桥净水厂原址。

但在大正年间市电延伸至东大久保(1914年)、京王电气铁道开通(1915年)、山手线延伸到新宿(1918)、沿着青梅街的西武铁道开通(1921)、小原田急行开通(1927),其后东京的「西之玄关」的样貌已见雏型。随着百货公司与咖啡馆的迁入,山手成了最繁荣的街区,在1927年超过东京站后,新宿站直到今日仍霸占乘客进出站人数日本第一名的宝座。

1931年红磨坊娱乐剧场于年末开幕。1933年伊势丹百货新宿本店开幕,其下半部份有着装饰艺术风格的装饰,2年后收购邻近布袋屋百货成了今日的样貌。而随无数咖啡馆、舞厅与被称为「恋之安息处」的新宿酒店开业,绽放出有着些许痞味的新宿文化。

从新宿延伸的中央线沿线,有着不少便宜住宅,不少作家与画家等致力于艺术的还有无力于山手居住的中级官员与校级军官有许多居于此处。中央线沿途有丰多摩监狱,用于囚禁初犯罪犯,许多如小林多喜二和埴谷雄高等思想家与知识份子被收容于此。


2.代代木、明治神宫

1920年开始代代木的皇室所有地以及青田练兵场原址成为了神宫内苑、神宫外苑的广大绿地。除了圣德纪念绘画馆、宪法纪念馆与田径竞技场外,还设置了棒球场,橄榄球场以及游泳池等。与今日相违,设施还很少的芝生广场十分辽阔,周围有陆军大学校与女子学习院,而新宿御苑一般不会开放。
 
3.涩谷
涩谷驹场町周边为骑兵连队与砲兵连队(译著13)等的军营与代代木练兵场等军事设施设置的地区,慢慢的军人、官员与商人等的住宅也随之出现。关东震灾后东京西南郊外的终站(即涩谷车站)开始发展,进入昭和后为开通东京横滨电铁(今 东急电铁),于1930年建造了RC结构的车站,成为今日所见的样貌。

东京帝大上野教授的爱犬「八」约于大正末期至昭和初年间开始出现于涩谷车站,忠犬八公像于1934年落成。
 
人口增长
1912年(大正元年)原仅280万的东京府人口于1920年增至370万,并于1925年达到450万人口之多。
这样急遽增长的人口是因为一战军需经济而起,城市对于生活于乡村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东京市周边地区人口爆炸性增长,早晚通勤尖峰出现在品川、新宿、江户川等地。市郊的人口持续增加,超过了大正末期的市区人口。
 
今日仍留存的当时代建筑
伊势丹新宿店(现状)
伊势丹新宿店外墙(现状)
神田锦町 博报堂(1930年)
皇居内 宫内厅厅舍(1935年)
日本桥 日本银行(1935年
1928年的新宿与代代木周边(帝国陆军测量部)


 

 
关东大震灾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正忙着为中午做准备的东京受到芮氏规模7.9的大地震与伴随而来的火灾所摧残,其震央位于神奈川县乡摩湾的伊豆大岛,十分靠近东京湾区域。关东地区共有13万户房屋倒塌、45万户被烧毁,市区近44%沦为废墟。死者与失踪人口达10万人,物质损失超过55亿円。神田、日本桥、浅草、本所等下町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平民的生活也被破坏。再来麻布、赤坂、四谷与山手则有近5%完全被大火吞噬殆尽。

陆军在地震发生后进入非常态戒备状态,不久后向政府寻求动员许可东京与周边地区开始实施部分戒严令。2日开始多篇报导声称日本朝鲜族于灾中进行纵火与抢劫,甚至是破坏桥梁、袭击华人与残疾者乃至军方设施等流言,自警团于各处设置路障以口音大规模盘查路人并驱离、殴打乃至杀害口音似朝鲜族者。戒严令实施后直接成立了第二次山本内阁(译著14),3日时戒严区域一路扩大至东京府与神奈川,地方军也陆续抵达。

由于流言真假难辨,对于社会主义者与工人运动人士的打压进一步加强了。随后龟户事件发生,共有八名相关人士被逮捕后交由近卫师团骑兵连处决。于7日紧急敕令403号「治安维持罚则相关事项」公布实施,严格控制言论。此法代替受议院修改阻挡的立法失败的过激社会运动取缔法案,之后被临时议会所承认,废除本敕令并修改为正式的治安维持法。

大震灾促成了邻近城郊的村镇人口移动,东武、西武、东急、小田急各铁路线营运与朝向电气化,东京的市街地区由西部到西南部开始急遽况张。
 
关东震灾复兴计划

东京的都市计划从明治时期开始就不断在尝试,由于经历战争与恐慌而没有进展,直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借此机会都市计划终于进行,内务大臣兼帝都复兴院总裁:后藤 新平设立「帝都复兴计划」,但因预计的30亿元复兴费被削减至12亿円,最后以都市更新尚未完成这样的结局草草终了。
 


各都市盖要(约1934年资料)
 
大坂
15区共265万,被称为东亚第一经济都市。1919年(大正8年)开始进行都市计划,街道、公园、运河等工程陆续进行,十大辐射状道路也在数年后开工。造币局与炮兵工厂被设置、纺织业扩大为纺织工业(译著16)、随后金属、机械、化学等大规模工厂的生产活动十分蓬勃。

私铁、国铁的辐射状交通网路加上汽车、市电铁、市巴士的发达,人口与城区急速的膨胀。于1932年京东市扩大为35区前为日本最大城市。
 

京都
1889年市制实施时的面积约30km^2,分为上京与下京2区(与现在范围不同)。之后市区扩大至1929年共有上京、下京、中京、左京、东山此5区,为日本第4大城市。1931年伏见市等被编入,成为伏见区、右京区等,人口也超过100万人。是学术、艺术与宗教之都。电车有外郭线、岚电北野线、河原町线被延长,公车也设置许多路线。
 

名古屋
1889年市制实施时面积约13.5km^2、人口将近16万人。1908年被分为东、西、中、南4个行政区,1937年新增千种、中村、昭和、热田、中川、港此6区后人口达110万为日本第3大都市。市电铁、市巴士、民营巴士接有运行。1934年,座落于名古屋港第10号地的名古屋机场(临时国际机场)启用。
 

神户
1889年市制实施时人口为13万人,与横滨并列为贸易与海港都市,当时面积为21.3km^2。之后市区主要向西扩展,1931年转为区制时人口为83万人,是日本第5大都市。市营的电器铁路营运长度达30km,1930年营运开始的路线公车路线长49km,具备非常发达的交通网路。

神户港一年靠港船舶总排水量达2500万吨,为日本第一大港。
 

横滨
1889年市制实施时面积为5.4km^2、人口约12万人。之后将市郊村镇合并,1927年设置鹤见、神奈川、中、保土谷、矶子此五区,人口约60万人为日本第6大都市。1939年新设港北与戸冢2区,市区范围以为今日模样,人口也在3年后突破100万大关。

作为日本的主玄关,横滨港在明治中期后开始现代化,1896年大栈桥与防波堤完工,明治末期新港码头、昭和前期瑞穗码头(今为美军使用)建成。

工业区的形成是因为明治末年到大正昭和期间于鹤见川河口一带的海滨垃圾填埋地造成,并有日本钢管、旭硝子、日产汽车、麒麟啤酒等大工厂座落于此。该地区与川崎市的滨海区相接,是京滨工业区的核心点。


横须贺
1907年市制实施。幕末时就因是良港而受注目,1866年(庆应2年)湾澳处设置横须贺炼铁厂。之后明治政府的横须贺造船厂被海军所接管,1884年横滨的东海镇守府(译著17)被转移至此并更名横须贺镇守府。1903年造船厂成为海军工厂,其后各个设施不断增建成而为日本海军最大军港。石川岛造船厂(今 IHI)、浦贺船渠(今 住友重工业)等民间造船业相当发达。陆军的东京湾要塞司令部也设置于横须贺,计划将三浦半岛一带进行要塞化。
 

札幌
1922年市制实施。北海道开拓使(译著18)的札幌本府于1869年设立以后,由将丰平川与石狩川南北连接的创成川运河为东西分界,防火带「通志通」(1881年改名大通)为南北分界,建设棋盘状的城区道路。北海道帝国大学也座落于此。当时为日本第15大都市。
 

函馆
1922年市制实施。1908年的青函驳船启用后海运业与陆运业十分发达。作为本州与北海道连络的据点与物资集散地,以及千岛、堪察加半岛等北洋渔业的基地发展,昭和初年为北海道最大的都市。外籍船进出平繁,美国、英国、俄罗斯等皆在此设立大使馆。
1934年时被大火所摧残但在短时间复兴。有座名为五棱郭的星形堡垒。为日本第13大都市。
 

仙台
1889年实施市制。东北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军事、教育、司法等单位设施皆在此设置。1887年日本铁道(今 东北本线)开通使得人口逐渐增加,大正至昭和时期建设了近代化工厂。东北帝国大学、二高、第2师团皆于此。道路铺设,市电行驶,为当时日本第10大都市。
 

广岛
城下町广岛在进入明治后设置了纺织厂、宇品筑港等向县都发展。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开始时设置大本营(译著19),成为兵员与物资通往大陆的运输基地,即是所谓军都。第5军管广岛镇台即日后的第5师团驻扎于此。另一方面广岛文理科大学、广岛高等学校等皆在此设立,发展为中国地区的文教中心。市内的道路修筑良好,有市内电车与巴士运行。
 


1902年实施市制。1886年被指定为第2海军区军港,1889年吴镇守府设立,1903年吴海军工厂建设后发展为军港与工厂之城。为日本当时地9大都市。
 

福冈
1889年市制实施。进入昭和时期后,受县内矿业发展的影响,跃升为九州仍口最多的都市,到1935年以将近30万人口作为日本第8大都市。也拥有以九州帝国大学为首等诸多学校作为文化城市的一面。

日本航空会社的定期航班将朝鲜、大连与东京、大坂连接,并转介满州航空连接至与奉天、新京等满州国城市。
 

八幡
1917年市制实施。1897年因官营八幡炼铁厂(今 新日本制铁)的建设完工后开始急速发展。每逢战争都会进一步扩张,在化学、金属加工等相关产业相当发达,为北九州工业区的核心。为日本第12大都市。
 

长崎
1889年实施市制,并在1923年到二战之间长崎港与中国上海之间有日华驳船航行,大连、香港、马尼拉、朝鲜各港口之间皆有定期或不定期船班航行。为当时日本第11大都市。工业为幕末开始的造船业,在海湾西岸以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为中心发展。
 

赤炼瓦仓库(1911年)

当时各都市人口的变化(单位:1万人)




译注1:日本政府依据地方自治法设立东京市、京都市、大坂市时所设立,用于选拔市长的特殊条例。
译注2:江户时代上任官因职位与身份而被分配的专属宅邸。若有职位或身份变动时也会一并换屋,这称为「屋敷替」。
译注3:指1950年之前以传统木造轴组工法建造,含有店铺的木造房屋。
译注4:1929年所建立的行政机构,掌管日本海外属地的统治事务并监督南满洲铁路、东延殖拓株式会社之业务与处立海外移民事务等。1942年因大东亚共荣圈实行而被分割为大东亚省、内务省与外务省等机关。
译注5:即帝国议会。
译注6:见调查员职业的「女给」条目。
译注7:五街道为江户时代以江户(即今日的东京)为中心的五条路上交通要道,亦被当成代表全日本的总称。日本桥是整个五街道系统的起点。
译注8:最近为2.2km的上野车站,但1927年底东京地铁上野站即启用。
译注9:设计规格为3860席,但有4000~5000席等其他数字,可能为改修、增座或立席。
译注10:主要掌管天皇、皇室及皇宫事务。1947年改制为宫内府、1949年再度改制为今天的宫内厅。
译注11:日本政府所设立的单科专门大学。而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则为公立大学。
译注12:即与神佛有缘的日子,由如圣诞、显灵、发愿等事件选定的每月固定日,亦是进行祭祀与奉养的日子。一般认为在该日参拜会较为灵验。
译著13:帝国陆军编制的「连队」相当于常见编制的团级部队。
译著14:前任内阁总理大臣于8月24日病逝,次任大臣又因两大党争尚未决定。最后由元老西原寺任命海军大佬山本权兵卫为大臣,由于其以任职过总理大臣但因西门子事件而下台,故称第二次山本内阁。
译著15:一般平民媒体与现在称为「治安维持令」,而军警与法务人员通常直称「第403号敕令」或「敕令403号」。
译著16:纺织业指为纺纱业与织布业的合称,纺织工业则是包括丝、棉、麻、毛、化纤与染整、检测、加工等更大范畴的分类。
译著17:为负责日本5大海军区(1886年前仅东西2大区)防备,保有固定舰队并对其进行指挥、后勤、训练与监管等的帝国海军最高阶地方机关。司令长官为中将或大将,受海军大臣(行政)与军令部长(作战)所控管。另有次一级的要港部存在。
译著18:日本政府为开拓桦太与北海道地区于1869年设置的行政机关,与中央政府各省为同级单位。于1871年由黑田 青隆主导开拓史十年计划并引入西方人力与技术。1882年废除后分为函馆、根室与札幌三县。
译著19:战时帝国陆军与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为直属天皇的最高司令部。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与中日战争期间皆有设置并于战争结束后解散。中日战争发展为太平洋战争后被联军称为帝国总司令部。
« 上次编辑: 2021-04-24, 周六 20:18:47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1920~1930年代日本的社会
« 回帖 #2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11 »
1920~1930年代日本的社会





女性职业者

从日俄战争开始,各种产业蒸蒸日上的日本基于需要出现了「职业妇女」这一新名词,在此前虽也有纺织女工、女梳发、产婆、女教师、女家佣等传统女性职业者,但这些并不属于职业妇女的范畴。

除此之外,从事接待男性、演艺、教学或农渔业的女性也并非职业妇女,也就是说女演员、艺妓、花妓、音乐教师、插花教师、咖啡馆女给、农妇、海女、作家等等当代十分盛行的女性职业也同样不能算作职业妇女。

日本并没有职业男子这样的名词,除少数特例外,只要成年后男性必定从事某种职业,而女性则受三从──从父、从夫、从子──教育,仰赖这些男性亲属过活才是普世价值。比起在高等学校接受新娘教育的良家闺女,那些于师范学校或职训班接受各种职业训练的女孩才是较为低等的,职业妇女一词甚至带有轻视的意味在。

大正年代女性专属或适宜职业接二连三出现,例如护士、小学教员、接线员、百货公司服务员、记者、招待、打字员、文书事务员、电梯服务员、公车车掌、时装模特、绘画模特等等。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多数并非为梦想或女权,而是为了养家餬口。


各式职业妇女
丸之内办公楼内的打字员与事务员是职业妇女的热门与代表,记者则在《妇人公论》的女记者波多野秋子自杀后成为职业妇女的明星,护士、服务生与车掌则是最普片的职业妇女。其中女服务员是有所分别的:若是在小型商店工作或家中帮忙的女儿或老板娘并不算职业妇女,在那些规模较大的店家如电影院、百货公司、大餐厅工作才是职业妇女(在咖啡馆「大坂化」之前,那些纯正的法式咖啡馆女给也属于职业妇女)。

传统的女梳发──也就是为女性梳发的女性职业者──并非是职业妇女的范畴,但在资生堂于丸之内大厦开设第一间美容院后,这些在美容院上班的女美容师就被归类在职业妇女的范围。另外传统直接受雇于妇人家中的女帮佣本来也不属于职业妇女,不过于1918年(大正7年)创立的「妇女共同会」派遣部的那些派出妇──相当于今日的钟点女佣、外派家务员──则被归类于职业妇女。

另有较特别的如原稿誊写、翻译、口述笔记、作家助手等都是以时间制、稿纸张计算工资,由当时较为罕见的大学或高等学校毕业女子承担,这些女性称为「妇女文笔会」。护士则是相较其他职业妇女而言观感压力较小的职业,这是由于从古时就有帮助武士与士兵养护的女性,以及护士需要类似于三从的忍耐力。


接线员
1880年(明治13年)电话交换局首次雇用约数十位的女性接线员,这是日本女性首次向织布机与打谷机以外的机器挑战。虽说她们的教育程度多为小学毕业但皆为士族出生,在当时而言成为接线员是一种通过严格挑选的成果,这个能说是明治政府公务员的职位足以使其家人为荣。。

迈入20世纪后接线员需求大幅增加,一面做接线员一面就读高等教育的女孩也随之增加。在此时接线员职场受一战影响成了军队式管理,除相当严格、详细规则外训练时也会进行体罚,工作时与流水线工人一样有相当死板且只能在固定且短暂的休息时间离岗。

而之所以如接线员、打字员、电梯服务员、车掌等职业在大正与昭和时期会被认为适合且专属于女性,从《妇人公论》在1916年(大正5年)的报导能够看出:

『对人们来说电话接线员只有女性能当。首先,女性语音清晰而且生理上更适合,坐在同一个位置处理那种繁杂业务的把戏,只有女性才办得到。女性本来就不喜活动,心思缜密,可以耐性地做那些反复不停的工作而不觉厌倦。

这种重复性工作非头脑单纯的女人不可,女人的头脑如果复杂起来工作成绩反倒会退步。十三岁到十六岁时,这些不染尘世的女孩会拼命工作所以成绩很好,但到了二十岁左右必须准备出嫁时,便会为朋友的出嫁准备而忧心如捣。自己也想那样做、这样做的,欲望变多,结果成绩下降。这是一般统计显示出的证据。』





新思想

虽然在十九世纪末日本就以与欧美国家有所交流,但当时交流仅限于外交、经商与技术交流,普遍大众尚未接触外来的文化与思想,甚至从欧洲传入日本的报纸在起初也仅是刊载趣闻八卦的「消遣」。

直到二十世纪,在各界交流频繁、讯息传播突飞猛进下,各种思想与主义被日本人民所知。大正民主时代正是这些新思想的成果,也是颠峰。


政治主义
明治政府在经历幕府倒台、宪法颁布、成立议会后,原有封建体制几乎崩解,但日本政府的内阁组成仍受长州与萨摩两大藩出身的八位维新元老控制,被反对者称为藩阀政治。直到由于米骚动使得首个政党内阁原敬内阁上台,真正的民主时代看似来临,但对多数知识分子与学界商界而言日本当时的政党仅是极少数政治菁英的俱乐部,几乎没有插手空间。

受惠于原敬内阁开始对各种政治思想较为开放的态度,原本有受质疑是否效忠天皇风险的军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放纵主义等等各种政治形态被知识份子、思想家乃至一般民众在俱乐部与咖啡馆等处畅谈讨论,相关的报纸、杂志与书籍皆十分畅销。

然而公民意识最终没有跟上这样过度的自由风气,军国主义者成功争取到最大的发言权与支持,使得在进入昭和后原本的民主与自由风气逐渐消失。日本帝国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所有违背「日本价值」的政治理念都会受到特高监视与政府控制。


新女性
1911年(明治44年),著名的女性评论家、作家、思想家平冢雷鸟于杂志《青鞜》上以「元始,女性是太阳」为最早的女权宣言,之后又在《中央公论》发表《我是新女性》一文,《青鞜》其后也继续刊载平冢与各派人物对新女性的评论。

新女性与职业妇女虽同属新名词,但这一词却带来了更大的风波与反弹,被认为比起基于必要与需求的职业妇女,平冢雷鸟对于新女性的声明与定义更加反体制、反道德。

赞同新女性而组成的「新妇人协会」于1922年(大正11年)成功推动修改治安警察法第二项条款,原条款内容「女子及未成年者,不准听议论时下政局的政谈演说会,也不准成为政谈演说会发起人。」在抗议与抗议及活动下,最终删掉条款内的「女子」两字。

由于以易普生剧作《玩偶之家》中式言不再玩人偶而离开家庭的女主角娜拉为范例,新女性被一般人作为「怀有危险思想的女人」的代名词,是破坏家族制度与道德风气的观念。


自由恋爱
未订婚男女间的恋爱被视为是对家族制度的破坏,自由恋爱成为舆论箭靶,不过大正时代也正是自由恋爱的开花期。在浪漫主义兴起下,戏剧、歌曲、小说、报纸对于那些恋爱之美与恋爱悲剧进行了鼓吹和传播,禁恋下的恋爱反而受到年轻人所崇尚。

新女性、咖啡馆女给与中产阶级使得自由恋爱风气达到高峰,人们在传统道德的规范下大谈注定没有结果的恋爱,即使结婚也多不受祝福,世人以「野合」这样的用字形容自由恋爱。而性关系方面,男性受到默认许可、女性则是绝不许可,通奸罪只限有夫之妇,有妇之夫通奸或嫖妓都是无罪的。

日本在当时并没有离婚法律,即使丈夫公然与外遇对象同处同住不回也无法离婚后再婚。在传统一夫多妻与女性三从思想下,即使不再有交集丈夫也必须保证妻子的生活,同时也能寻找新对向,也就是虽法律并无许可,但众人是默许男性纳妾的。

昭和时代军国主义兴起,被视为颓废与放纵的自由恋爱与新女性等概念受沿加打压,贤妻良母、家本位道德观等再度抬头,恋爱之火也完全熄灭了。




« 上次编辑: 2020-03-01, 周日 01:50:18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3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19 »
20~30年代日本的生活
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食衣住当然大幅改变,娱乐、社交、运动、音乐成为生活享受一部份的时代。

世界大战后,都市的市民生活有了变化,尤其中阶层的消费生活变化特别显著。中产阶层形成后,过着被称为「文化生活」的生活方式:假日时带子女去野餐与健行、回家时在车站出口的大众食堂用晚餐也成为习惯。机械式收音机开始普及,新闻、综合杂志、妇女杂志、少年少女杂志可以被订购,円本(译注1)的全集也陈列在书架上。
瓦斯、水管、电线等生命线基础建设在明治时期已经开始建设,连东京中流以下的家庭都有配备电灯,但因下水道建设滞后所以瓦斯和自来水尚未接通。



新的生活

新住宅地的形成
东京地区在关东大地震后,中央线、西部、东部的私铁沿线成了新的住宅地区。大坂近郊随着坂神急行铁路而在西宫、芦屋等地也成了新的住宅地区。
市郊的通常是中产阶级以下,属于一般民众的白领阶级所居住。于地方的高级专门学校、中学毕业后上京,在成长中的企业就职。

居住
大正时代时带有「洋日折衷」风格的文化住宅登场,被宣传为中产阶级的新住宅。这些配有西式书房与客厅的新房屋在平民口中被称为「高岭之花」,难以触及。通常以中产阶层的上班族居多,也促成以夫妻为中心的小家庭形成。
1923年(大正12年)坂急在神户郊外卖出的分让住宅(译注2)一户售价7300円。而对平均一个月薪水为80円的初任上班族而言,在没有住宅金融公库(译注3)的时代是遥不可及的,特别是东京的住民约有8成都是租房。1923年本乡小石川的东京市营住宅单户月租为65円,为二层木造建筑、三个房间为8叠、6叠与2叠,付有浴室、厕所与家具。

文化住宅
采用西式建筑,屋内有餐厅、厕所、台座床、家具用上桌椅、西式装饰与门窗。这样的西洋间作为房屋中心,周围则配置和式卧室与书房。外观为半木框架造型,下见板张则涂上漆料,是西式样式与和式结构折衷组合的建筑式样,在东京与大坂市郊铁路沿线的新兴住宅地十分流行。
这样的「和洋折衷」的理念也被采用在城市周围住宅区以和式结构为主体的住宅上,这种仅在玄关侧有单间西式房间并混搭上西式风格的外观的样式受到大家的喜爱。此外随着水管与瓦斯管的普及,屋内龙头即有供应自来水、传统炉灶也被换成流理台与瓦斯炉。厕所则依据新的「改良厕所」为标准,从厨房、浴室到厕所一并有了改变,进而提升整体的卫生安全性。


中层钢筋混凝土公寓的出现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住宅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看准都市不燃化与土地高密度利用,中层钢筋混凝土公寓开始出现。1924年于东京涩谷代官山所建造的同润会公寓即是代表性的例子,瓦斯、电灯、水管、冲水马桶皆有配备,被称赞为具备高度现代性。住所由8叠、4叠半、3叠大小的三个房间组成、十分狭窄。共用空间有交谊厅与大食堂。

同润会公寓在东京府内建社了16栋、户数约2800户。同润会公寓所建的地方大多是原长屋街或贫民窟,为了中产阶级住宅的建设而将穷人给赶走。青山公寓的租金为:西式公寓间为35円、和式公寓间为28円(1926年)。

RC公寓作为改良住宅,在东京与大坂建造的公营建筑,这些公营公寓比起同润会公寓更加狭小。不燃化将日本都市住宅的缺点有效改善,与此同时日本公营公寓切除了玄关,背负上了狭窄居住空间的宿命。1925年至1935年间,受到西欧住宅现代化所影响、日本建设的SC大楼也增大窗户面积、配备舒适的卧室和家具等,空间与生活机能的舒适性开始被作为住宅建设的考虑因素。但是,这样形式的住宅直到1945年之后才开始普及。

最初RC造的集合住宅──端岛(军舰岛)矿工住宅
1916年(大正5年)完工,是日本最早的RC集合住宅。在长崎县高岛町的端岛是长崎港海外18km处一座长480m、宽160m、总面积6.3ha的炭产小岛。面积的40%主要作为矿业用地,剩余60%作为居住地供将近5300人的三菱矿业的职员、矿工与其家眷居住。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而建造大量RC高层集合住宅,岛上林立的建筑外观有如战舰一般,因此被称为「军舰岛」。

朝香宫邸
1933所建,朝香宫鸠彦王的住宅,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主义风格建筑。内部初次使用雷内‧拉利克的玻璃工艺、漂亮的设计和华美的装饰,外部则是简单朴素。现在作为东京都庭园美术馆所保存。


同润会公寓
现存的同润会公寓有上野与三轮两处(2005年),其余都已因重建而被拆除。照片上为上野同润会公寓(现状)
同润会公寓大多为RC结构
公寓室内的模样





‧真空管收音机  ‧塑胶水桶发明前装厨余用的有盖水桶。 ‧照明用白炽灯泡←灯罩是白玻璃   混凝土走廊(要穿鞋)
‧冷藏柜上面的隔间是用来放冰块冷却的,不是双门冰箱。  壁柜和顶柜  ‧壁柜内会收纳衣服、棉被与行李等。 ‧厨房拉门下边为木板张,中间是透明玻璃。
镜台 收音机 柜子 柜子 书柜 拉门 书桌 雨户的户袋
厨房 拉门 茶柜 玻璃窗 储物间和顶柜(木板门)
☆游戏场景在如果在都会区的划瓦斯与水管都有。地方都市没有瓦斯,取而代之是七轮与灶。乡下地方的公寓则啥都没有。
☆以前的公寓各户出入口在建筑物内侧。中央走廊一楼是混凝土地板、二楼则是木板地。
‧储物间一般是放置备品如火钵、竹帘、客用餐具等。 
‧瓦斯炉
☆厕所是共用的,没有浴室。洗澡会去屋外的公共澡堂。


家庭用电器、瓦斯制品
从大正时代到昭和初期实用的家庭用电器包含以下几样:电风扇、暖炉、电锅、热水壶、电烤生垃圾盘、熨斗、烤面包机、冷藏柜等,而瓦斯器具则有煤油炉、瓦斯炉、火烤炉、烤面包机、煮蛋器、热水器等。

以上除了瓦斯炉以外的产品在一般平民中几乎无法见得,在大部分家庭中,熨斗使用烧炭熨斗、洗衣使用洗衣板与木桶、烧饭做菜则是用以木炭与薪柴做燃料的炉灶或七轮(一种低温陶制炭炉)。暖气则是将炭火埋在火钵中、冷藏柜是将冰放在上层的冰柜(与冰桶近似)。

为了容易使用而改良的「文化菜刀」、「文化火烤炉」、「文化锅」相继登场,「文化」已成为一种流行用语。
 

在东京下葬
虽《火葬禁止令》于1874年(明治7年)已经废除,但土葬仍是日本的常态,随后政府制定《墓地即埋葬取缔规则》,整理了葬礼相关的法律。即使到了大正时代,土葬仍是主流的下葬方式,直到大正末期都市地区普遍建设了火化场后火葬才开始大量普及。

火化场的建设似乎与逐渐拥挤的城市环境有直接关联,建于明治初期的青山、谷中、染井等公营墓地皆在大正初期相继满位,参照西方墓园设计的多摩墓地于1923年(大正12年)落成,为取代占地的土葬而设有火化场。在东京这些墓地的被分为四个等地贩售,每坪价格分别为1等6円、2等3円、3等1円50钱、4等60钱。



电话
现代的电话与大正时代的电话相去甚远,既没有转盘也没有按钮。使用电话时首先转动摇柄接通总机、再来告诉接线生(几乎全是女性)要接通的对象、最后线路就会接通,此时即可与想拨打的对象对话了。话机有听筒与话筒一体或是各自独立的类型,也有话桶固定在话机本体上的款式。

1920年拥有电话者全国有32万1665人、东京有6万9528人,公共电话全国设有808台,其中325台位于东京。

在1920年(大正9年)六大都市的电话开始以度数计费,在此之前都是固定费用。1923年(大正12年)受震灾中大量电话涌入使接线员无法负荷,促使递信局开始安装自动交换机房与和其配合的转盘式公共电话,转盘公共电话大量安装让「自动电话」一时间成为公用电话的代称。

在明治中期东京就有火警专用号码,1917年(大正6年)东京引入火灾警报用电话制度,只要告诉接线生「有火灾」就会被立刻转到最近的消防单位,三年后六大都市正式启用免费火灾警报电话。自动交换机普及后,1926年(大正15年)「112」被设定为火灾警报号码,隔年改为「119」。早期火灾时常有对接线站询问失火处的拨号,后来这种询问火灾拨号被禁止。



拨打电话的步骤
1.回转摇柄以呼叫总机。
2.告诉接线员通话对象。
3.接线员会呼叫对方。
4.对方的电话会响起。
5.对方拿起话筒。
6.接线员会告诉对方该次通话由谁拨出。
7.接线员会接通双方通话线路。
8.双方可以开始直接通话。

 
衣服与相关
根据金和次郎所进行的考现学(译注4)研究中对大正末年银座街头行人服装穿着的纪录,男性有33%穿着和服、67%穿着西式服装;而女性则有高达99%穿着和服、仅有1%穿着西式服装。在这作为东京时尚流行最前端的银座中仅统计出此番数字,西式服装在平民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也可想而知。即使式那些穿着标准三件套并系紧领带戴好硬礼帽的绅士们回到家中依然会换成和服,居家服装不论男女都是和服样式的。

十九世纪末设计师山根政次参考中国的绔装设计出方便行动的「袴」,起初作为华族专门服而受到羨慕,后来有学校将袴作为制服,可以说意味着阶级与男女差距的淡化。大正时代皮鞋是当红的流行,对学生来说穿着皮鞋上下学是相当时髦的事。

男性
学生与军人似乎是新时代服装先驱,以军装为蓝本的诘襟(台湾称中山装)成为男学生制服,脚上则套著木屐,立领也以学生和劳工为中心推广出去。当然就一般男人而言,西式服装以并非不寻常的穿着也是事实,普遍的平民还是以和服为一般穿着,即使穿西式服装也是作为工作制服。

还有,不论是西式服装或和服,大部分男性都会戴顶帽子。西式大衣与和风斗篷或外套(和风のマント・外套)的组合以及男用和服外套(二重回し)都是受到欢迎的选择。


女性
也许是西式服装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共场所所穿的服装,女性西式服装的普及传播速度远低于男性。除了部分上流社会以外,与男性相同其作为通勤与外出用的服装所传播(会出入社会大众场和的女性仍然很少)。一战后在经济衰退中由于提倡改善生活的合理性与简便性,促成了西式服装的传播。

女学生的制服开始采用水手服等西式服装是在大正末年到昭和这段时间(男性学生则一般没有特别去制订制服),二尺袖配袴、头系丝带、脚穿皮鞋是当时女生的经典造型。职业妇女的制服、百货公司的女店员、公车与轻轨的女车掌、护士皆穿着洋装,或是在和服外套著制服外套。食堂与咖啡馆的女给一般是和服外面套围裙,对于负责料理的那些女孩来说行动相当不便,因此很快出现了烹饪装并成为女性厨房工作者的穿着。

关东震灾后便于活动的洋装受到注目,随着女性出入社会场所变得频繁,震灾1年后在丸之内办公街上,3万人的通勤族中女性占了3500人。这些女性被称为「丸之内娘」,1926年那些穿短裙又剪发的「modern girl」简称「moga」一时成为话题。


化妆品
大正时代女性化粧品选择已经琳瑯满目,而中心是东京银座资生堂的二代继承人福原信三。欧美留学归国后他在1916年(大正5年)资生堂新设立化妆品部门与设计部门,而此之前资生堂是以药品为主经营的)。多种色彩的粉妆、冷霜等各种面霜、香水等花俏创新的化妆品由新兴设计师包装于各种容器或化粧盒中陆续发售,主导了日本女性对美丽的憧憬。

女性的主流发型从日本发转变成轻盈的束发。「庇发」、「耳隠し」等相当流行。资生堂于1922年新设美容科、美发科、洋服科,发卷夹、热烘罩等器具被引入。1923年3月丸楼的丸之内美容院开业,美容院一词于此开始使用。烫发技术是在昭和时代开始输入的。

别墅的范例
图的左上部分为西式,一楼为玄关、客厅、会客室,二楼为书房。屋舍深处式和风的起居空间,图的下边是厨房、女佣房。图的右侧为杂物间。



家庭饮食
在明治时代西化政策推广牛肉后肉食已被多数人所接受,牛锅、牛丼、猪丼到了二十世纪都相当普通的食物了。大正时代西洋料理被日本化后逐渐进入了一般家庭之中,例如咖哩饭、香雅饭、炸猪排、可乐饼、蛋包饭等。番茄与芦笋等西方蔬菜、味素等化学调味料和面包类食物都有所传播。

生活富裕和打谷技术改良让白米饭更加普及,很快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主食。但也因为人口遽增产量却无法增加日本米价不断上涨,即使从朝鲜运入也没能有效改善,导致了数次米骚动。最后在1926年(明治元年)改良至符合亚热带种植条件又符合日本人口味的蓬莱米从台湾开始运回,以一年二获和大量使用化肥的优势极高的增加产量,民众才终于能以过往的价格购买白米。

水道仰赖进口让稻米是有如高级食材一样的存在,农村与穷人依然以小麦为主食,各种食物价格不断上涨让那些单调且量少的酱菜与鱼干仍是穷人桌上的主角,到了明治时代农村的食物依然与江户时代相仿。没办法常吃到肉的穷人依旧以豆腐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但即使肉类普及豆腐依然受到富人喜爱,因此出现了更多种类且更加精致。
 
因为营养这一概念由于营养学出现而被加进了生活之中。妇人杂志(译注5)介绍并推出营养均衡的家庭烹饪食谱,致力于改善饮食生活。同时也介绍西洋料理与洋菓子的制作方法,但家中餐桌上出现的通常仍是普通的传统和食。
 
将瓦斯作为新火源与台湾产砂糖的出现加速了生活饮食中「甜、柔、热」的趋势,除了微波食品与功能性食品外,概念以与今日差异甚小。
 
吃饭一事从日式矮饭桌转移到餐桌上。另外,因廉价化使陶制餐具相当普及,而陶漆器迅速攻占了市场。
 
 
点心与冷饮
和风的西洋甜点与冷饮似乎变得更普及些,且更加符合大正时代日本人味觉与嗜好。永森、明治、佐久间等甜点生产商制造并贩售牛奶糖、巧克力、水果糖、饼干、威化饼等,口香糖则是进口的。冷饮的主流为碳酸饮料和柠檬苏打水等。

大正时代营养学普及使得以标榜滋补或营养的点心与冷饮相继出现,例如今日所熟悉的可尔必思(1919年发受)与固力果(1921年发受)。包装设计与今日没有太大不同(可尔必思于1989年废止黑人标志、固力果仍维持「一粒300m」的标语),固力果在进入昭和时代后开始附赠食玩。
 
这时代登场的著名点心、冷饮有以下种类:火腿、柠檬水、福神渍、赤玉波特酒、国产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生啤酒、电气Bran(白兰地)、面包、红豆面包、甜面包、台湾香蕉、风月堂棉花糖、饼干、森永水果糖、巧克力砖、文明堂(长崎)蛋糕、金线苏打(苹果气泡酒)、弹珠汽水、Ribbon CITRON(柑橘味汽水)、佐久间水果糖、森永牛奶糖、进步堂威化饼、青箭口香糖、森永牛奶巧克力、可尔必思、固力果牛奶糖。
 
 
外食
当时的外食有面屋、乌龙面屋、饭屋、食堂等,特别是牛丼屋在明治中期于东京陆续开店。
百货公司食堂也是在明治时登场的,和食、洋食与茶点等各种菜单都能选择。因样品陈列、废止小费、低价等便利消费者的改进,所以获得很高的人气。

随着食品服务业的发达,上班族与劳工等在外工作的人不再需要因为没有带便当而烦恼午餐。
啤酒自明治以来一直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啤酒馆与啤酒庭园在各地城市开业(大半由啤酒产商直营)。大正时期的主要啤酒厂为麒麟麦酒、大日本麦酒(明志由3家啤酒厂合并,二战后分割为朝日与三宝乐)。

现在的三得利前身寿屋于大正时期开始发售葡萄酒(赤玉波特酒)和威士忌,1919年TORYS威士忌发售。该厂的三得利威士忌发售和大日本果汁(一甲威士忌)成立是在进入昭和后才发生的事。
 
 
百货公司
20年代日本桥有丸善、三越、白木屋、松坂屋等百货公司开业。设备和外观与现在的百货公司大致相同,电梯、手扶梯也都有装设。百货公司的食堂也有橱窗等新玩意儿。
 

市场
关东震灾使日本桥鱼市场等江户时代既存市场受到很大打击,并且这些旧市场也难以应对日渐扩大的物流量,因此决定搬迁。
临时市设鱼市场与临时市设江东蔬果市场分别于筑地与本所横网开设,直到1935年中央批发市场开设。而市设江东蔬果市场(1927年)以及秋叶原站前的市设神田蔬果市场(1928年)也开业了。
 


三越本电1楼大厅(现状)。宽敞的空间设计十分豪华。
高岛屋日本桥店入口(现状)。各百货公司都在竞争谁更豪华。



 
娱乐
 
20年代时东京被称为「摩登都市」,各式娱乐诞生而出。而做为娱乐中心的即是银座与浅草。
平民的娱乐中心地为浅草,浅草寺、浅草观音、仲见世、浅草六区的兴行街(芝居小屋、见世物小屋、电影院……都是当时所流行的)等都繁盛热闹。被称为六区的区域有各式戏棚与畸形秀集结。约1921年(大正10年)时娘义太夫的江户馆、玉程浪花节的大盛馆、曾我逎家五九郎一座的观音座、因被称为浅草歌剧的轻歌剧而聚集人气的金龙馆及许多的电影院等,当然还有歌舞伎新派与新国剧上演的公园剧场、玉国座与常盘座。大正时代是浅草歌剧的全盛期,田谷力三与清水金太郎等皆在此时活跃,《咖啡之夜》(音乐:佐佐红华)等许多作品在此上演。被称为「歌暴」(译注6)的疯狂粉丝也出现了。水族馆的2楼则是花屋傅(游乐场)与Casino Folies(著名轻演剧剧团)的发源地。
 
震灾后银座是东京第一乃至日本第一的闹区,丸之内有商办街、霞关界隈的官厅街也移至神田那里了。银座代表的娱乐是帝国剧场(歌剧等会于此上演)与百货公司、炼瓦街的商店、咖啡馆等等,吸引中产乃至上流阶级并催生「银游(于银座闲逛)」这个流行词。
此外如日本桥与神田于震灾前就已是闹区,中央线沿线的郊区持续被开发为住宅,新宿从宿驿站摇身一变成为繁华市街。




电影

20年代是日本电影渗入大众生活的年代。东京的电影院从1916年的68座陆续增加至1927年的202座。20年代是无声电影的顶峰,近代文化又称为电影文化。

1914年天然色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成立,唱盘式的有声电影如《末広》、《本朝二十四孝》,随后天然色电影(译注7)《义经千本樱》首次上映,20年代随着《笼中鸟》(1924)与《船头小呗》(1923 以「我乃河间枯芒草……」/「おれは河原の枯れすすき……・知のフレーズで知られる」的歌词为人所知)的热映,作品一个接一个诞生了。
 
震灾后被称为「乱斗剧」、「反叛剧」等一系列类型的时代剧兴起,这类时代剧的主角通常是身份低微的武士,执拗冷漠的角色设定颇受欢迎。30年代《何が彼女をそうさせたか(What Made Her Do It?)》倾向电影(受普罗文学影响的电影)的流行在1932年因内务省的思想控管而消逝了。

另一方面小津安二郎《东京的合唱》(1931)等「小市民电影」倾向的作品被中产阶层所支持。还有1931年《マダムと女房(The Neighbor's Wife and Mine)》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时代。
1929年有乐町的邦乐座、新宿的武藏野馆最先配备了有声放映机。随后浅草与新宿的松竹座也跟上了,同年有声放映机于全国主要都市陆续登场。

说道电影院街就会想到浅草六区。千代田馆、电气馆、日本馆、三友馆、大胜馆、帝国馆、大东京、动作(キネマ)俱乐部等,此处并列的看板群十分壮观。

对应这些新行头的是于数寄屋桥附近的日本剧场,是不仅有号称可容纳四千名观众剧院还有地下泳池、娱乐室、大食堂等设施的大型娱乐场所。此后包括日比谷剧场、银座剧场、东京剧场等三千人级电影院相继诞生。

在东京各地还有二轮和三轮电影院。

 
演剧
在电影出现前「芝居(戏棚/戏场)」是娱乐的中心,从早上到午夜边看戏边吃东西就这样度过一日是相当普通的。到了20年代人们开始追求快速与节奏,与现代相同的紧凑演出模式成为常态。(可以想成咖啡馆取代芝居成为吃饭聊天杀时间的地方)
 
1925年1月,以桃山时代风格外观重建的歌舞伎座再次开幕(译注8),是东京的剧场的门面,能以昂贵门票享受以歌舞伎为主体的一流艺能演出。以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建造的帝国剧场于1911年完工,5层楼内拥有1700席座位(没有站席)与日本首个管弦乐团,是完全的西式剧场。废除了传统演出方式进行现代化,如场内禁止饮食、购票入场与月票等。
 
其余震灾复兴时新建设剧场也陆续完工,例如:1924年的本乡座、演伎座、松竹座、市村座、邦乐座、筑地小剧场以及1925年的新桥演剧场、1928年的滨町明治座、1930年的东京剧场与大坂四桥文乐座、1932年的大坂歌舞伎座、1933年的有乐町日本剧场、1934年的东京宝冢剧场、1935年的有乐座、1937年的浅草国际剧场等。大正到昭和时,(传统)歌舞伎、新派(歌舞伎)、新国剧(歌舞伎)、歌剧、芭蕾、新剧、文乐(人型净琉璃的剧场)与日本舞等各式剧场与巡演同时共存,迎来剧目种类令人眼花撩乱的繁荣时代。
 
日本剧场(树寄屋桥)



演艺秀(娱乐秀)
日文的「演艺(レビュー)」是从法文Revue转化而来,带有着「嘲讽世间」的意味在,19世纪末时于卡巴莱(有舞台的餐厅或夜总会)与咖啡馆进行表演。

日本最早引入演艺是在1913年箕面有马电车(今 坂急电铁)专务小林一三集结的宝冢少女歌剧团(原 少女歌唱队)。在这些漫音乐剧中,少女们的演出唤起女性心中罗曼蒂克的甜蜜与感伤。与之较劲而建立的是松竹少女歌剧团,1929年的首次独演「东京踊り(东京舞)」广受欢迎而建立稳固基础。以此方面而言,宝冢是上流人士的娱乐,而松竹则是属于平民的趣味。

除这两个少女歌剧团外,其他男女混和的剧团会在浅草或新宿闹区的专属电影院为舞台活跃。如浅草电气馆有根岸歌剧团、新宿武藏野馆有高田雅夫舞蹈团与川上真奴的舞蹈团以及在日活馆连锁店演出的东京少女歌剧团。此在之中,1929年于浅草首演的Casino Folies于表演中混入演艺与通俗喜剧两者的要素,有ェノケン(Enoken)(译注9)等人气明星辈出。
 

寄席(译注10)
到了此时,江户时代以来作为人民娱乐的寄席已经没那么受欢迎了。年轻落语家(类似单口相声演员或说书人)的表演常会仿效爵士乐和演艺。

席亭如神田的立花亭、花月、人形町的末広亭、浅草的金车、橘馆、上野的铃木、四谷的喜よし(Kiyoshi)、神乐坂的演芸场、牛込(Ushigome)亭、麻布的十番俱乐部、根津的歌音本、深川的常磐亭等。
 

玩具
明治时代日本有了马口铁玩具并作为时代很好的反应,明治时流行火车与马车、大正时期是汽车与飞船、战争时则有各种武器外型,从有精致细节的高级品到盒绘仅有线条可以在上面上色的廉价品都有。这些马口铁玩具在20年代以前舶来品居多只有在都市才能入手,由于主要出口地区德国战败产量下降转而从国内生产。

点心店(驮菓子屋)到昭和时代才开始贩售简单的木制或纸制玩具,明星写真照在大正中后期流行,小弓和小钢珠台被某些学校禁止,各种糖果与一钱玩具则是小孩最喜欢的消遣物。对于孩子而言点心店是社交场所同时也是赌场一样的地方,常因为贝独乐(ベーゴマ)和面子(めんこ)的赌注而吵起来或打架而被老师或家长关注。

溜溜球在昭和初期从海外传入,剑玉则在大正末期以日月求这样的名字开始流行。从日俄战争后用于战争游戏的玩具武器就在男孩之间相当流行,除木制玩具枪外大正时代还出现了纸火药枪,但后来有一段时间被禁止。称为肥后守的小型折叠刀因为削铅笔的必要而流行,许多人用它做为剃刀与雕刻刀削出各种造型的小物,一些作家将其评为大男孩玩心的展现。

江户时代就有换装娃娃出现,使用的娃娃结构优良做工精致要价不斐,明治时代出现纸人形作为廉价替代品。大正时代开始流行进口的布制晃晃玩偶(ブラブラ人形)与称为丘皮的赛璐珞娃娃,昭和时代日本也开始自力生产赛璐珞娃娃与其他玩偶,以报纸上刊载漫画并推出周边娃娃的传媒玩具最有人气与知名,发条玩具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

生活用品的微缩玩具一直十分受到欢迎,从陶瓷、木头、马口铁与铝等各种材质陆续出现,做工最精致的顶级微缩小屋从欧洲进口且相当昂贵,有许多成人会以收集这些高级微缩模型为消遣。

从明治末期到昭初期间少年向的小型讲谈本大量出版,书内所有汉字都标注假名且没有插图,水户皇门与真田十勇士的故事被作为连载内容而大为流行。小型讲坛本后来被于大正末期出现的少年杂志所取代。


吸菸
在幕府专售的将户时代就有许多农家为了增加收入而种植菸草,平民间有了普遍的吸菸习惯,此时以烟管为主流。明治时代菸草栽种与制造都成为政府专营事业,进口雪茄、菸斗和纸菸成为当代流行,拿着纸菸或烟斗是成为西化者的象征,到了大正时代名人、商人、上流人士与学者都会吸菸。

由于现代滤嘴尚未发明,抽纸菸时不会将其吸入肺中而仅含在口内品尝。《未成年者喫菸禁止法》于1900年(明治33年)颁布,监护人与卖家都会受罚。

火柴作为点燃菸草专用最初是高级的奢侈品,国产化后已经相当便宜,大正时代人人都买得起火柴使用。日本的打火机最早是平贺源内在18世纪发明的点菸器,结构来自于燧发枪,一直到明治时代都仅有菸草嗜好者才会拥有,仿造美国款式的煤油打火机在20年代才开始出现。



热闹场所



咖啡馆
咖啡馆是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形式如同英国俱乐部一般,读书人与知识份子都会在此出入。明治和大正时代的咖啡馆与法国相似,但也有今日的餐馆、咖啡厅与俱乐部的元素。白天提供茶、咖啡、茶点和西餐,夜间提供酒类,且由仪态优雅、身穿白色围裙的女给服务贩售。咖啡馆也是咖啡和轻食能在巷间流传,成为大众习惯与爱好的原因。震灾后纯喫茶(仅提供饮料轻食)与女侍服务为主的店逐渐分离,有所区别。后者于昭和初期色情荒谬的风化产业相互结合,1929年据警视厅调查,有6187间咖啡馆与1345间铭酒屋涉黄。为了与这些供应酒类与女给陪聊服务的咖啡馆做区隔,有些店家会在招牌上标注「纯喫茶」代表仅供应茶、咖啡与轻食,是现代日本咖啡厅的原型。

有名的咖啡馆如银座的「春」、「Printemps(法文春天)」、「Lion」、「Tiger」、「黑猫」、「麒麟」;浅草的「Orient(东洋)」、「广洋轩」;上野的「菊屋」、「世界」、「三桥」等,其中银座Printemps至今仍在营业。

神保町附近供阅读为主的学生街(包括书店与咖啡馆)也发生了变化,如「森巴」、「青涩」、「金丝雀」、「铃兰」等新咖啡馆在白天使用留声机拨放爵士乐,吸引学生逃课聚集,成了别样的天地。新宿武藏野馆附近同样出现了咖啡街,有着繁华的灯光与装潢,正如同粗俗而朝气蓬勃的新宿一般。


舞厅
「在舞厅里尽情热舞的男男女女」这样的事成为年轻人的渴望。舞厅与咖啡馆不同,可以与女性牵手在人前跳舞。然而,舞厅原为社交场所,老派舞厅会将品行不佳的客人给逐出。

舞厅最早出现于1919年(大正8年),鹤见「花月园」内开设了舞厅。京桥「东京舞踏研究所」是历史悠久的社交舞厅、人形町「Union」能以1円能享受卡巴莱式舞场的乐趣,和风乐曲吸引穿着和服的客人、赤坂「佛罗里达」以东京第一的豪华装潢与设备闻名,更有各国外交官频繁造访、新宿「国华」是有着颓废氛围的大众向低价舞厅。这之后「银座舞厅」等店依序开业,帝国饭店宴会厅周三与周四会举办舞会。舞厅会雇用专属的爵士乐团(有些出生于夏威夷和菲律宾),以及数十人的舞者。

为了因应舞厅的大量出现与流行热潮,警视厅开始进行取缔。1925(昭和元年)年入场者的住址、姓名与职业必须在柜台登记,且未获警视厅许可的店家不得在晚上十点之后营业。再来1928年起,未满18岁者被禁止进入舞厅。

因政府推行节俭运动,在「奢侈是敌人」、「真正的日本经不起放纵」等口号下,烫头发、戴戒指、口红等都成了「腐朽」与「个人主义」的象征而被禁止。东京的舞厅也在1940年10月31日挤满人潮,因为所有舞厅都将于隔日被关闭,爵士乐也成为非法娱乐。


酒吧
第一间啤酒馆「Asahi轩」由大坂麦酒股份公司(今 朝日啤酒)在1897年(明治30年)于大坂中之岛开设,提供冰室生啤酒与西餐;作为竞争两年后日本麦酒酿造股份公司(今 SAPPORO)于东京京桥区开设「惠比寿啤酒馆」。虽然啤酒在大正时代已经作为普遍的饮料,但啤酒馆在当时一般由酿造场直接营运作为推销手段,并不多见。

欧式酒馆与酒吧被咖啡馆的功能复盖出现而相当罕见,而铭酒屋虽名义上是酒类的专售店实际上有许多在私下作为卖春场所,几乎被视为找私娼的代词,但确实可以在铭酒屋单纯的点杯装酒饮用。


牛奶馆
明治初期作为西化政策一环推动牛奶饮用,牛奶厅则于1897年(明治30年)于东京神田初次登场。顾名思义他会卖给顾客一杯牛奶,同时一并贩售面包、和菓子与轻食。店内放有各家报纸,学生们将其作为阅读新闻、与友人聊天以及学习的场所利用。比起咖啡馆,牛奶厅与今日的咖啡厅(喫茶店)更为近似。


酒吧与咖啡厅的宣传广告(出自《Japanese Modern》)



运动

与今日相同,人们会因为关心棒球、网球、足球与游泳等运动而聚集,比赛更会吸引大量的观众。其中棒球特别受到欢迎,尤其是东京六大学联赛有着非常大的人气。「早庆战」的决定局(译注11)前夜会有人在球场前夜宿排队,比赛借收音机转播,人们会聚集在收音机旁及时收听。

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上,织田干雄获得男子三级跳远金牌、人见捐织获得女子800m田径银牌,大家也开始关注起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相扑(由职业力士参赛的商业竞技)是在每年春(1月)、夏(5月)于两国国技馆举行一次十日的相扑赛事,所谓「一年只为二十天而活的男人(一年を二十日で暮らすいい男)」正是如此。场地和赛事的增加是在战后才开始的。



音乐
1924年日本最早的爵士乐团在大坂「滩万咖啡」诞生,各地舞厅也设置拨放机并使用进口爵士乐唱片。爵士乐在日本流行曲中占有一席之地。

宝冢少女歌剧于1927年上演《Mont‧Paris》,这是以1925年欧洲流行的歌曲翻译改编而成的表演,世界潮流也在日本流行起来。到了1927年左右,日本胜利(今 JVC)、哥伦比亚、英国留声机等公司于开始于日本发行唱片。在此之前的小呗、净琉璃、民谣调等流行歌曲逐渐过时,日本的流行乐变成了以西洋音乐为主。


当时主要流行歌
1921年:《船头小呗》
1924年:《笼中鸟》、《月的无情》
1928年:《浮沉之港》、《当世银座节》、《桩》、《道顿掘进行曲》、《Mont‧Paris》
1929年:《东京进行曲》、《君恋》
1931年:《酒是泪水还是叹息》、《羨慕影子》、《我在这时很忧郁》、《越过山丘》
1932年:《相爱在天国》
1933年:《东京音头》、《马戏之歌》





译注1:在1926年从「现代日本文学全集」开始流行,各出版社以一册一円为号的多种出版物和称。属于大众廉价读物,也让日本出版与写作产业开始兴盛。
译注2:单栋住宅楼分为多户分售的形式。
译注3:1950年由建设省(今国土交通省)与财务省所推出与管理的特殊法人兼政策金融机构,进行包括住宅融资、住宅邮便储蓄金与住宅地债券等住宅金融相关业务。
译注4:modernology,为研究分析当代社会现象与风俗的学识。此词为考古学与现代二词结合,是日本自造词。
译注5:即女性杂志。明治中期出现第一本「女学杂志」并于1900年休刊后,「妇女世界」、「主妇之友」、「妇人俱乐部」等杂志相继诞生,在教育普及下获得众多读者。当时主要内容为面对主妇的家庭事务内容,但也有思想评论与文艺记事等,同时传授洋裁与流行情报。专注于服饰内容的杂志于30s后半才出现。
译注6:「ペラゴロ」,为歌剧(オペラ)暴徒(ごろつき)的缩写。主称狂热追星(主要是女演员)的青年,甚至有歌暴过度兴奋而将手指切下扔向舞台的流言存在。
译注7:在当时是彩色电影不同的电影彩色化技术。自然色电影为透过拍摄手法(个人猜测为多胶卷以不同滤光镜同时拍摄)重现自然色彩,彩色电影则是事后将胶卷上色。
译注8:明治时代开业后,1911年为对抗帝国剧场而进行和风化修建、1921年因电气火灾重建但尚未完工就于1923年毁于震灾、1924年12月完工后开幕并迎来全盛时期、1945年又因美军空袭而烧毁、1950年在重建完工、2010年又因老旧而再度重建、2013年完工并开幕。
译注9:本名榎本健一,日本俳优、歌手、喜剧演员,二战后被称为「日本的喜剧王」。
译注10:讲谈、落语、浪曲、万岁(一种祝贺性表演)、小曲和净琉璃等表演的小屋。没有预约或座席仅有自由席,一日之中观众几乎不会流动且当日入场基本上无法再入场(仅铃木演芸场有日场和晚场)。
译注11:早稻田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两所强校的校际赛,应庆相关人士称「庆早战」,采三战两胜制。由于比赛激烈而掀起看球热潮,甚至超过职棒比赛。六大学联赛成立后早庆交手被安排于联赛最后一轮,时常成为决胜战。
« 上次编辑: 2021-04-24, 周六 20:27:12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4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26 »
情报源
 
出版、广播、图书馆、研究所、俱乐部与知情人士。
 
 
出版
 
报纸
明治、大正时期的报纸相较于现代规模要小得多,多数并非每日发报也没有这么大量与多样的内容。在传播媒介较不发达的大正与昭和初期报纸当然有更重要的地位,各报社会抱持自身的政治、社会与思想进行论说与扩展报导,并从社论与采访中就能强烈反映了各家的的政治颜色,这是与当今日本主流新闻媒体尽力避免产生立场与展现派别有着十分相异之处。读者会订阅或购买符合自身偏向的报章杂志,大多数的报纸有机会也都会阅读。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与作家经常登上版面,因此报纸对舆论持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政府的取缔十分严格,被迫停载或报纸直接被禁售都不是少见的事,这种情况下社员与编辑们常被强行替换(如1918年白虹事件发生导致大坂朝日新闻社的社长与高层辞退。)

当时代表的报纸有:《东京朝日》、《大坂朝日》、《东京日日》、《囯民》、《报知》、《万朝报》、《东京每日》、《大坂每日》、《读卖》等,还有英文报纸如:《The Japan Times》(1897年由日本人经营与编辑而创刊)、《The Japan Adveriser》、《The Japan Chronicle》(该社最受军方厌恶)等。1940年《The Japan Times》被外国人掌控的外文报纸所收购直到今日。

主流报社会用搭乘飞机与或驾车等的方式进行取材,以获得更及时与深入的资讯。在当时通常报社不会有专属的摄影师,而是撰稿后从印刷厂购买其雇用的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作为配图使用。


杂志
当时的杂志能发挥与报纸相当的巨大影响力。特别著名的综合杂志《中央公论》(1886年创刊。当初刊名为《反省会杂志》)与《改造》(1919年创刊),引领了当时大众舆论,至少对于当时的知识阶级来说,有种不看就落伍了的气氛。在1920年时《中央公论》与《改造》皆贩售60钱,并且皆是月刊。

另外有所谓的「硬派杂志」出现,如:河上肇赞助的《社会问题研究》与长谷川如是闲的《我等》。明治时代被发行的杂志包括《太阳》、《东洋经济新报》、《实业之日本》、《妇人世界》、《妇人之友》、《讲谈俱乐部》与《少国民》等。

大量女性向与儿童向杂志创刊是大正时代杂志出版界的特征,妇人杂志如《妇人公论》与《妇人俱乐部》,而儿童杂志则有《少年俱乐部》、《少女俱乐部》、《赤鸟》、《儿童的科学》、《少年少女谭海》、《小学五年生》、《小学六年生》等发行。

《周刊朝日(旬刊朝日》、《Sunday每日》(皆1922年创刊)、《朝日写真(アサヒグラフ)》(1923年创刊)等周刊与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文艺杂志《文艺春秋》、摄影杂志《朝日摄影(アサヒカメラ)》、无线电杂志《无现与实验》、电影杂志《电影旬报》皆相继登场。

1925年由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创刊所创刊的《King》,同时使用插图与照片,主要刊载内容为成功美谈与道德谈,但也有刊载大众小说。创刊号印刷量高达74万本,其影响足以载入史册。



阅报亭
从明治初期开始,随着报纸普及各地开设了「新闻阅览所」,也就是阅报亭。阅报亭会放置民报与官报供顾客自由翻阅并依据使用时间进行收费,同时民众也会在此交换各种奇闻轶事情报八卦。到了大正时期报亭周围经常会开设咖啡馆或牛奶厅,民众会如同现在一般边享用咖啡边阅读报纸,获得最新的时事资讯。

租书店
从江户时代开始,就会有商人随身携带装有书籍的盒子或布包前往人家中收取费用并更换书籍,从娱乐书籍外,历史、行记与通俗医书等都是常见书种。明治时代开始如同现代租书店一样改以固定店面的形式营运,以按日计算租书费用出借书籍,以1本円本新刊为例:2日6钱、3日9钱、5日12钱、10日22钱,书籍会根据本身售价与新旧计算价格而没有一定标准。

由于自由图书馆与阅报亭的渐渐普及租书店逐渐式微,但对于大众小说与漫画最新刊的需求让租书店仍有一席之地。为到大正时代时有租书店开业指南《独立/自营 营业开始案内》出版,这本书今天能在网路国会图书馆找到。


书籍
円本为昭和初期多家出版社定期出版的合集本的总称,因定价多为1円而称为円本。先驱为改造社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1926年12月第一回本《尾崎红叶集》出版。一开始预订出版全37卷别卷1册,因高达23万人的订阅者(后更增至40多万人)而扩增发行至全部62卷别卷1册。见此成功,新潮社于是在1927年3月出刊《世界文学全集》

全38卷(后增刊19卷),获得48万人的订阅者。其他各社也随之跟进,3月春秋社出刊《世界大思想全集》全126卷、5月平凡社出刊《现代大众文学全集》正篇与续篇共60卷、6月春阳堂出刊《明治大正文学全集》60卷、1928年11越讲谈社《讲谈全集》续刊12卷。除此外,戏曲、美术、地理与读物等各领域都有円本的出刊企划,如岩波书店《漱石全集普及版》20卷、平凡社《菊池宽全集》正续共22卷等个人合集本等。由于円本市场的快速饱和,热潮终于在1930年逐渐平息,退订潮导治有大量存书被低价卖出,使得原本无法负担起的低阶层也能购买一些円本。
 
円本成就包括使明治与大正时留下的文学有系统且廉价的贩售给更加广大的读者群,让作家与评论家拥有足以安定生活的收入。円本也促成了文艺大众普及化与出版业界近代化。
 


广播
 
日本真正的广播放送是从1925年3月正式开始,东京放送局(JOAK)于3月22日开始临时广播,芝区爱岩山放送所的主要广播于7月开始。接下来大坂放送局(JOBK)与名古屋放送局(JOCK)先后营运,隔年8月三所放送局法人被解散后整合为日本放送协会(NHK)。

之后在1928年由东京与大坂放送局的讯号强度增加,且札幌、仙台、广岛与熊本放送局开始营运,在11月5日成功实现全国中继网。完成后全国广播第一个节目为昭和天皇即位大典纪念节目。
 
收音机
当时的收音机配备了喇叭型扬声器,但大多数听众会使用矿石收音机并以耳机收听。并有将伞面绕线作为收讯器并以耳机收听的伞式收音机以及装在有手把的木箱中便于携行的携带用收音机。携带收音机尺寸并没有小上多少,仅是携出较为方便的程度而已,天线、调频器与扬声器皆收在侧面的盖子之下,打开就能架设。
 
节目内容十分多样,新闻、天气预报、音乐(从古典乐到歌谣曲、长呗和尺八演奏都有)、广播剧、浪曲说唱、儿童节目、料理与教养讲座等节目都有。
 
 
通讯社

1892年创立的帝国通信社(帝通)透过日清(甲午)、日俄战争扩大了业务,并与1901年创立的日本电报通信社(电通)同作为日本两大电信公司互相竞争。其后帝国通信社在一战爆发前的1914年与路透社联盟成为国际通信社,于1926与东方通信社合并为日本新闻联合社(联合,1928年改称联合新闻社),帝通的没落正是因为与电通的激烈竞争。

但随着国际情势的升温,为了播放对日本有利的新闻而有着对于国家代表通信社的强烈需求。1936年1月由政府协助建立的同盟通信社(同盟)诞生,作为独霸市场的通信社,全国的新闻日报与日本放送协会皆成为其加盟社。职员从当初约1000名开始,到解散时高达6000名以上。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发展,成为东亚史上最大的通信公司。东亚通信网连结了朝鲜、台湾、桦太、南洋群岛、华北、蒙古、新疆、华中、华南、菲律宾、印尼、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小巽他群岛、新几内亚等地,在各地设立同盟通信社的分社、分局成为了涵盖东亚区域(大东亚共荣圈)的无线通信网,开始了与各地的新闻交流。

满州地区在满州事变隔年的1932年12月设立满州国通信社(国通)。
 


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
1872年(明治5年)政府在旧昌平黉的所在地设立书籍馆,1874年移至浅草成为浅草文库以阅览费1日1钱对外开放,1880年改称东京图书馆,1885年将馆藏移置上野公园内落成的上野馆。1896年帝国议会通过帝国图书馆设立案,次年东京图书馆改组为帝国图书馆,其拥有67万册的日本第一馆藏书量。


日本图书馆的起源
在江户时代日本并没有公共图书馆这样的机构,大多数是被称为文库的私人藏书室,由精于学识的富家或政府与学术机关所有,只有少数的亲密关系者或有关人士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概念的引进是在幕末维新前福沢谕吉的《西洋事情》对图书馆的介绍以及岩仓具视的《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记》中访问西欧图书馆的记录。

明治初期作为富国强兵与欧化政策的一环,以「国民的教育普及、文化保存」为目的开始建设图书馆。在1872年(明治5年)博览会闭幕后根据「博务局博物馆博务园书籍馆建设会议」,文部省博物局书籍馆被与博物馆同时建立,书籍馆在两年后迁至浅草藏前,在该年中14万册古籍典藏被约八千位使用者阅览。之后东京书籍馆又迁回汤岛(文部省于汤岛圣堂中),在1897年(明治30年)改名帝国图书馆。同时1873年(明治6年)集书院于京都开幕,就任文部大辅的田中不二麻吕以「公立书籍馆设置纲要」一文推动各地的书籍馆与报纸阅览所建设,在十年内国内共有23间相继开设。

1872年(明治15年)在政府教育方针转变下,田中文部大辅被替换让图书馆政策停滞,但1899年(明治32年)《图书馆令》公布后公共图书馆拥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明治末期借用小学校舍的「简易图书馆」在东京全区开设,1908年(明治41年)东京市立日比谷图书馆开馆,称为面向普罗大众的「通俗图书馆」并设立报指阅览室、儿童室与妇女阅览室,以增加图书馆的使用率。

私人图书馆在明治中期后出现,博文馆出版社的15周年纪念计划而设立的大桥图书馆是其中的代表,是位于东京麹町区的公共图书馆。大桥图书馆于1902年竣工,本馆为两层木造建筑,1楼为100位的报章阅览室、2楼是普通阅览室共168位并有独立的妇女室,书库为砖造3层建筑,可容纳15万本书籍。大正时代来临前全国大城市几乎都有中大型的公共私人图书馆或县立图书馆开放,这些县立图书馆大多是原本属于家族或学校的私人文库转赠图书或直接移交给县政府。


大正时期的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在进入大正时期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作为大正天皇御大典(注1)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公共图书馆,由文部省与内务省在全国成立的青年团通常备有小规模的阅览室称为自由图书馆,让日本的公共图书馆达到3300座。这些图书馆大多数以「巡回文库」的模式营运(由大型图书馆提供地区阅览室书籍),藏书未满500册的超过一半,这些自由图书馆通常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东京主要的市立图书馆有日比谷图书馆、深川图书馆、一桥图书馆、京桥图书馆等,私立图书馆则有东洋文库等。东洋文库以岩崎男爵家所收藏共二万四千册的东方相关文献为主体,被称为「苏伊士以东第一秘库」(注2)。最大的大学附设图书馆为东京大国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达六十万册。
 
在关东震灾中,上野图书馆、日比谷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与中央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并没有受到损害,但明治大学图书馆与东京商科大学图书馆有许多珍本与藏书都毁于火场之中。特别是东京大国大学的各图书馆更是有包括幕府资料在内的76万多册收藏因为大火而消失,仅剩于一万余册没有毁坏。而大桥图书馆也连同八万本藏书全数烧毁,直到1926年(大正15年)新馆才重新开幕。面对此状日本图书馆协会在全国募得两万册书图被分配到馆藏受损的图书馆,半年后就有19馆重新营运。灾后深川、京桥、骏河台的图书馆被重建为大型图书馆,其他公立图书馆也积极的补充损坏的管存,这些图书馆占据了震灾复兴费用的4.3%约100万円。
 

昭和时期的图书馆
1927年(昭和2年)大版民间集成青年图书馆员联盟,制作了日本十进分类表(NDC)、日本目录规则(NCR)与日本名标目表(NSH),这些规则到了今日已经成为日本的普遍标准。

1931年(昭和6年)满州事变后受思想与言论控制的影响,图书馆开始制作禁止阅览书籍清单,并在两年后《图书馆令》被重新修法导入中央图书馆制度,道府县的中央图书馆拥有对辖区内图书馆的指导权限。

1932年(昭和7年)东京市扩大为35区,由于与旧市区多达20座市立图书馆相比新市区仅有4座原町立图书馆和1座新落成的市立图书馆,面对大幅增加的使用需求市政府在战前新建了三所图书馆并另外扩建三所图书馆,而其余计划则因战争爆发而停摆。


使用图书馆
与现在不同,战前的日本公共图书馆是需要付费的,参考图书馆的收费会较通俗图书馆更高。特别阅览书籍为4~5钱、一般书籍2~3钱、报纸杂志阅览1~2钱,并会贩售有相当折扣的10或15次阅览卷,借出馆外则通常要额外支付押金。普遍的图书馆的免费化必须到战后才逐渐推动,除了自由图书馆外,东京市立深川图书馆是少数可以免费阅览的公共图书馆。

较好的图书馆通常会有一定的服仪举止规范,穿着不整、观感可疑或举止不佳者都可能被挡下或请出馆内,参考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与私人图书馆尤其严格。除此之外图书馆一般禁止孩童进入,只有少数的图书馆会有儿童阅览室。京都集书院在1905年(明治38年)开始让儿童可以免费使用儿童阅览室,日比谷图书馆在1915年(大正4年)也推出相同服务。

明治时代图书馆一般是闭架式书库,直到明治末期才开始有开架式书库出现,让阅览者可以直接在书库中挑选书籍阅读。珍本区、资料收藏区与一些私立图书馆依然使用闭架模式,以保护馆藏。从大桥图书馆开始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就已经有在使用杜威十进位图书分类法(DDC) 或其变体,加上开架模式让使用者能相当方便的检阅书籍,但一些私人图书馆或老牌书库可能使用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如集书院使用自制的和汉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的古籍珍藏一般不会对外开放,必须要是被认可的有关人士才能阅览,并且通常禁止携出。




历史上的图书馆
古代日本有圣德太子的梦垫、中务省的图书寮、东大寺等大寺院附属的藏经阁与其他知识份子的私人书库。

金沢文库为13世纪后半由金沢実时所创立的书库,尤其在第三代贞顕的努力收集下藏书量被扩大许多。在金沢氏灭亡后由菩提寺受讬管理并称为称名寺,其藏书有需多是被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的贵重珍本。

足利学校是于镰仓或平安时代所建立,后由关东管领上杉宪实于15世纪半振兴的教育基官,被称为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学。初代庠主(校长)快元是一名易学大师,教育内容以儒学为中心,并着重于周易。部将们也会于此学习卜卦、军法与医学等实用技术,战国时为德川家康服务的天海大师也在此修学。根据1725年的藏书目录,收有国书(日文书)125册、汉籍2056册与佛典714册。
 
江户时代的书库
家康任命林罗山(江户时代儒学家)于骏府城内建立骏河文库,后来藏书被三分至尾张的楕左文库、水户的彰考馆文库与纪州的南葵文库。家康1602年(庆长7年)也在江户城内设立富士见亭文库,其后迁移并改称红叶山文库,其藏书移交给宫内省图书寮部管理,并与幕府直辖学校昌平黉的书库合并,书籍数度被搬移。
 
还有各地藩学附属的书库、大名们的个人书室也值得注意,前者如:尾张的明伦堂、熊本的实习馆、米沢的兴让馆、鹿儿岛的造土馆等;后者则以前田家的尊经阁文库与蜂须贺家的阿波国文库较为人所知。


博物馆
东京帝室博物馆是位于上野公园内,由宫内省所管辖的博物馆,保存古今各样珍藏。奈良正仓院也是能与其相较的「宝物殿」,藏有大量遗物、武器、服饰、仪式、雕刻、书籍等,与奈良帝室博物馆并列为奈良两座最大的博物馆。
 
日本博物馆的发展缘起于1872年(明治5年)举办日本国内首次博览会吸引大量人潮的文物省博物局,其后并入太正官正院的博览会事务局又改称为博物馆,属内务省管辖。博物馆最后在上野公园内建造的博物馆本馆即是东京帝国博物馆的前身。
 
在1889年(明治22年)宫内大臣命令将博物馆更名为帝国博物馆的同时也决定在奈良与京都建立帝国博物馆,两馆分别于1895年与1897年设成。1900年(明治33年)三座帝国博物馆同时更改名为帝室博物馆。
 
 
研究所
国家与各大学皆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研究所,另外也有许多属于企业或私人的私立研究所。
 

理化学研究所(本乡)
1917年由皇室与政府提供补助金、民间提供赞助资金所设,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研究所,简称为理研(RIKEN)。在1921年(大正10年)由第三代所长大河内正敏研究室制度,主任研究员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包括预算、人事与研究主题等。主任研究员经常兼任帝国大学的讲师,并受允许在帝国大学内建立研究室。这使得理研十分活跃,长冈半太郎与铃木梅太郎等世界级权威皆在此近行研究,催生出无数发明,却也因挥霍预算陷入财务危机。
 
1927年(昭和2年)理研的发明与商业化实体:理化学兴业创立,形成理研产业团,拥有大量工具机与镁、橡胶、合成酒与飞机零件等大量专利发明,在最盛时期由63家公司、121间工厂所组成。1939年(昭和14年)理研370万円的总收入中,产业团各社以专利与股息形式的收入达303万円。而研究费支出也高达231万円,这样没有约束力且金费充足的理研被称为「科学家的乐园」。
 

东京天文台(三鹰村)
1904年到1924年从麻布饭仓搬迁至此,其子午仪站与赤道仪站有着在当时看来十分奇怪的白色圆顶。1929年天文台配备了23吋口径的赤道仪。

其历史最早可追朔至江户时期幕府的天文方设置的浅草天文台。1888年(明治21年)由东京大学观象台、海军省观象台与内务省地理局観测课天象部三者合并,在海军省观象台的位置设置属于帝国大学的东京天文台,气象部门则是被独立为中央气象台。之后原由内务省地理局负责的天文观测与历法等事物被移交给东京天文台管理。

 
传染病研究所(芝区白金台)
是东京帝大的附属研究所,传染病的权威,拥有附设医院。

于1892年(明治25年)因福泽谕吉以私产为德国归来却因无相关机构能发展长才的北里柴三郎建立,是日本最早的传染并研究所。1906年从芝公园原址一致白金台的新建设施,1914年从内务省移交给文部省,研究所合并至东京帝国大学时,任职所长的北里博士与所有职员皆递交了辞呈,于年末自费建立北里研究所。
 
1916年传染病研究所正式成为东帝大附属设施,所长与职员皆为东帝大的教职员或技术、文书人员。其职责为寻找疾病源、研究预防及治疗方法并检验其材料设备、传染病研究的培训等,还掌握了痘苗疫苗等疾病预防品的制造与测验。


北里研究所(芝区白金三光)
细菌学权威北里柴三郎博士(1852~1931)所设立,同为传染病的权威研究机构。

在1914年11月15日由离开传染病研究所的北里博士设立,于4年后注册为公司。1931年北里博士去世,其附属病院与1893年北里受福泽谕吉赞助成立的日本第一所结核病疗养院:土笔冈养生园合并,成为北里研究所附属病院。

 
地震研究所(东京帝大构内)、航空研究所(目黑町)
东京帝大附属设施。



会员制社交俱乐部
 
以英国的社交俱乐部为范例,以大学同学为中心发展的亲睦团体。这是人们相聚一同吃喝玩乐互相交流,如同联欢会一般的社交场所,在这里资讯流通相当频繁,也可能偶然就找到同好或赞助人。
 
交询社
交询社是以庆应义塾校友为中心的社交俱乐部,于1880年(明治13年)由福泽谕吉提倡组成。虽然是庆应义塾出生的校友师生为中心,但也有其他身分的会员,入社必须经2名社员推荐并通过入社审查。他们出版《交询杂志》并成为护宪运动的据点,明治时代之后还发行了《日本绅士录》,主要介绍各界活跃人士。俱乐部本部为于银座6丁目,这里也因此被称为交询社通。女性只被允许进入大厅与食堂
 
东京俱乐部
东京俱乐部是以条约改成为手段由井上馨提出的欧化政策的一环,其旨在促进与外国人交寄融合而于1884年(明治17年)所开设。原以鹿鸣馆为俱乐部会所,1912年(大正元年)迁至麹町三年町一栋两层红砖建筑中。会员以旧华族与皇族的商政界高层人士居多,「作为优秀的绅士」是其入会条件,且只允许使用英文交谈。做为日本俱乐部的先驱,他们承袭英国俱乐部的传统禁止女性进入。

社团法人学士会
以帝国大学校友与教职员等成员组成,是超过大学本身框架的跨校校友会组织。创立于1886年(明治19年),最初为东京帝大毕业生校友会,名为「学士」,在创立时仅现拥有帝大毕业、获得学士称号的毕业生加入。
   
在1897年(明治30年)后,京都帝大、东北帝大、九州帝大等校依据帝国大学条例也陆续成立学士会,每个帝大毕业生都会获得学士称号并得以加入学士会。1918年(大正7年)大学法令颁布,私立大学毕业生也同城获得学士学位。且包括北海道帝大、台北帝大、大坂帝大与名古屋帝大等学校也依序创立学士会供各个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加入。

加入学士会必须符合以下其一的条件:
1.   为东京、京都、东北、九州、北海道、大坂、名古屋、京城与台北帝大毕业出身的学士。
2.   前述大学大学院(即研究所)出身的硕博士或专职学位。
3.   前述大学的正副校长、理事(董事)与监事(审计)。
4.   任职于前述大学的教授、准教授、助教与专职教学员、研究员。
5.   提交论文而获得前述大学学士学位者。
6.   就读前述大学而没有获得学位,但对该大学营运等方面作出贡献而受理事会认可者。

日本工业俱乐部
1917年,由大企业家们基于「工业家必须共同合作,我们国家的工业才能发展」的目的而成立,就众要的经济与劳动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并对政府提出建议。第一会长韦三菱的豊川良平、第一任理事长为三井的団琢磨。到二战结束后为经济复苏与重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公益法人持续至今。

1920年于丸之内设成工业俱乐部会馆,是全国工业相关的有力人士进行交流、协商与会议。设备豪华,是当地的地标之一。


另外还有许多政治俱乐部被创立,对于一般普遍的调查员来说,主要社交场所则会是歌舞厅与咖啡馆等。



交询社大楼(现状)
改建时留下了当时墙面的一部分。

日本工业俱乐部(现状)
虽然经过重建,仍保持当时原样。

学士会馆(现状)
集结了日本的菁英。(1928年完成)




节日

节日时公家机关与学校等都会休假关闭。



1月1日  四方拜 天皇在早晨时会朝天地四方敬拜。
1月3日  元始祭 举行历代皇灵的镇祭仪式。
1月5日  新年宴会 宫中会举行新年祝贺。
2月11日 纪元节 神武天皇即位日。
3月21日 春季皇灵祭 于春分日为皇室历代天皇、皇后与皇族等皇组神灵的祭祀。
4月3日 神武天皇季 神武天皇崩御之日。
4月29日 天长节 昭和天皇诞日。
9月4日 秋季皇灵祭 于秋分日为皇室历代天皇、皇后与皇族等皇组神灵的祭祀。
10月17日 神尝祭 由当年收获的新米制作成神酒与神馔于伊势神宫供奉。
11月3日 明治节 瞻仰明治天皇遗德。
11月23日 新尝祭 天皇以新谷向天地神祇祭祀后吃下。
11月25日 大正天皇祭 大正天皇崩御之日。

其他还有4月9日的地久节(皇后诞生日)、3月10日的陆军纪念日、5月27日的海军纪念日,靖国神社在春季与秋季皆有例大祭。


 
注1: 新天皇在即位礼后,天皇会主持感谢五谷丰收,祈愿来年会继续的大尝祭。即位礼、大尝祭和一连串的仪式被合称为「御大礼」或「御大典」。
注2:1917年三菱财阀第三代领导人岩崎向当时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乔治‧莫里顿买下他数量庞大的中国相关欧洲文字文献是整个文库的起因。文库成立后积极的收藏全世界各种中国、东亚相关文献与出版收集,在国际交流中确立其重要地位。









执法机关与犯罪

大正年间有所谓「大正民主」这种说法,相较于昭和初期的军国主义,这是个有言论自由、推行陪审制度的时代。同时,也因为这种氛围使得极右派与左派十分活跃,是个政治与各种理念皆十分混乱的时代。进入昭和时代后随着治安维持法的实行,特高对大众施以严谨的监视与压迫,全体主义风潮在政府的推行下成为主流。


法律

国内法
20年代的法律与现代法律十分相似,民法等几乎没有变化。国内的一般法有对皇室不敬最、男女不平等的通奸罪(妻子通奸的罪刑较重),1925年(大正14年)颁布的治安维持法则与现在有相当不同。除此之外,牵扯到「外地」的法律就会变得十分特殊,在当时「外地」虽然属于「国内」,但因为各地风土民情与日本有相当差异,因此会配合当地实际情形制定修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并不适用于新领土,新领土的法律不论是现地人(移居当地者)或本土出身者(本地住民)皆适用。例如,若移居至朝鲜半岛,原作为日本国内国民的征兵与征用等义务皆可免除。反过来说外地国民若移居至日本本土,就能获得选举权同时也必须负担征兵义务。这种会让人联想到走后门技巧的法规直到1944年9月才被修改停止。


朝鲜半岛的法令
朝鲜半岛的政府有过数次的变更。

该制令是朝鲜总督经日本政府承认后颁布的法律。朝鲜总督府令(保护国时代的通监府令)是在不违反法律与勅令的范围内由朝鲜总督(韩国统监)颁发的命令。

在其之下的是以朝鲜地方单位「道」为单位发布的「道令」,由各地作为行政长官的道知事进行制定。这与现在的县条例相似,但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当时,县令就是国家的命令。


台湾的法令
与朝鲜相同,现地法令必须经过日本政府承认,由台湾总督发布的命令与律令称为台湾总督府令。

与日本本土的府县令(条例)相当的是台湾州知事所制定的州令,而没有设置州的未开发地区被称为「厅」,厅长所制定的命令则称为厅令。


关东州、南满州铁道附属地、满州国的法令
在大陆上的领土虽是租借地,但在该地仍握有统治权。

关东厅令(关东局令)是关东长官(满州国驻劄特命全权大使兼关东军司令官)所拟定的命令、制令与律令。与府县令相当的是民政署令,由关东州的地方单位「区」的民政署所属长官──民证署长进行制定。


南洋群岛与桦太的法令
南洋并非是并吞领土(注1)而是国际联盟讬管地(注2)。南洋厅长官所发布的法令称为南洋厅令。

桦太由桦太厅长官治理,其独特的法规被称为桦太厅长令。



法律相关

内务省
1873年(明治6)由于大久保利通等人强烈要求,以「国内安宁保护事务的管理」为主要目的内务省被设置。内务省是天皇制政府机构的中心,内务大臣当然也是内阁的核心人物。明治初期到二战结束后不久的75年间,包括地方行政与财政、警察、神社、选举、土木、卫生、地理、出版、著作权、拓荒等各种内政事务皆由中央官厅所管辖。

在明治时期,可以说除了大藏省(最高财务机构)、司法省与文部省以外所有内政事物都是内务省的管辖范围,大正时期虽因农商务省与递信省(管辖交通、通信与电力等)等各省独立而有所缩限,但由于县道府厅皆在其监督之下,因此仍是国内最有力的机构。

随着自由民权的意识与相关运动日益高涨,对于言论、集会、结社的取缔也更加强力。运用治安警察法、治安维持法等治安相关法规,除了思想管控外、各家庭的扫除卫生、节日升国旗的督导与鼓励等等,全面的对于人民生活进行指导。

全国的知事与高级官员皆是由内务官员任命派遣,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市町村议会的督导权都是由内务省所掌控的。内务省被称为「官厅中的官厅」、「官僚势力大本营」、「官僚之家」,是日本最有利的政府部门。内务大臣为天皇直属,拥有平时的警察机构、紧急状态回避法律的紧急勅令权与警察命令权等权力,是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的副总利地位,而内务次官、警保局长与警视总监则被称为「内务三役」,是内务省最重要的职位,退休厚约有半数被天皇任命为贵族院的敕选议员。内务省可以说是帝国表面下的实际掌控者。


未成年者饮酒禁止法
于1922年(大正11年)3月30日立法,该法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未成年者被禁止饮酒,也禁止在已知对方未成年的情形下将酒品贩售给对方。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大众并不认为未成年者饮酒是不对的事。


陪审制度
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阶段,由于参考普鲁士王国法,陪审团制度就已经纳入考量中。但最后由于考察团的考察报告认为日本难以且无必要陪审制度而没有实施。最后在大正民主运动的推动下,1918年(大正7年)成立的原敬内阁开始主导陪审制度引入,并在经枢密院督导修改后成功于1923年的帝国议会上通过。

当时检方侦查的效用过大,危害了政党政治。例如,1909年(明治42年)日糖疑狱事件中有多位议员受到拘留调查,1910年大逆事件进行了不允许旁听的秘密判决。

陪审法于大正年间经长时间准备,1928年(昭和3年)开始实施。陪审团仅用于在被告否认指控并希望陪审团审判的重罪案件中。陪审团共有12人,会在符合30岁以上男性、交纳直接国税3円以上并能基本读写条件的国民中随机抽出12位陪审员组成,他们会得出被告有罪或无罪的结论后向法官报告,由法官进行罪刑判决。

陪审有两种类型:法定陪审案件与请求陪审案件。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无其禁锢的案件应交付陪审评议;法定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禁锢的地方法院管辖案件则在被告提出请求时蕉复陪审评议。请求陪审制度为日本特有制度。

被告于公判或公判准备时承认公诉事实、公告法定陪审案件中被告拒绝陪审、请求陪审案件中被告于检察官陈述意见前撤回此三种情况时,不使用陪审制度。另外还有一些特例在符合以上情况下仍不适用陪审制度:1.属于大审院(注3)特别管辖的犯罪、2.对皇室的犯罪如有关内乱、外患、外交或对其骚扰等犯罪、3.触犯治安维持法的犯罪、4.触犯军机保护法、陆军刑法或海军刑法的犯罪、5.依法选举时进行的犯罪中某些被定为不适宜陪审的犯罪。

以下为陪审判决的程序:
1.   于公审日从候选名单中抽选36名陪审员并召唤至法院,检察官可无理由申请部分陪审员回避,最后会于未被申请回避者中挑选12人作为陪审员。
2.   正式进行公审程序前,由庭长对陪审员宣示再由陪审员进行宣誓
3.   检察官对案件进行陈述、被告人讯问、质证、辩论后,会有审判长会对陪审员进行说明与对于有无购成犯罪事实的询问等环节。
4.   陪审员从法官处拿取问卷后于评审室进行评议,如有超过半数陪审员做出「同意」的答复则构成犯罪事实。在评议结束前未经法官允许陪审员不得离开评议室或与其他无关人士交谈,且若公审长达数日时则陪审团必须留宿于法院内的陪审员宿舍。
5.   法院在采纳陪审团的有罪裁决后,进行有关犯罪情节的事实讯问和质证、第二次宣示和辩论,最终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如采纳无罪裁决,则作出无罪判决。但是当法院认为陪审团的答复不正当时,可以组织另一个陪审团评议。
6.   对于采纳陪审答复内容并对事实进行判断的判决书,不得提出控诉。但是,可以向大审院提出上告。

由于高额的陪审费用由被告负担,且存在上诉审选择陪审的情况下不能再次进行事实认定等不利因素的存在,许多被告人在法定陪审案件中也拒绝进行陪审,或在请求陪审后又撤回请求。另一方面,法官不受陪审员意见的约束这一点,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陪审制的意义。于1928年(昭和3年)到1942年(昭和17年)间,2万5千件法定陪审案件中仅有448件实际使用陪审;43件请求陪审案件中仅有12件最终实际进行陪审。1941与1942两年中,每年更仅有1件陪审审理。在二战征兵导致陪审名单制作困难下,许多地方提出暂停陪审至的呼吁,最后在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公布《关于停止陪审法的法律》。该法原定战后会再次实施陪审制,但直到20世纪末陪审制都未能重新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最终使用陪审的460件案件中,有81件最终做出无罪判决。



警察

到了20年代,帝都与各都道府县的警察机关的已经设置完成,配置与规模都与今日相当。当时的警察机关是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组织,以警保局为核心顶点,中央持有很大的权威,拥有对地方警察的绝对命令权力。顺带一提今日这样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地方警察有利于关注地方现况,更重视细微情报也能使得冤罪情形减少,但也因此阻碍了跨行政区的大范围犯罪搜查(注4)与追缉。

日本警察制度已1871年(明治4年)设置的「逻卒」为最早雏型,警察权在此之前由兵部省、刑部省等单位拥有,之后则归于司法省统筹。明治政府推行了川路利良从从法国习来的制度改革,将统筹机构警保寮移交给内务省,并设立作为首都警察的东京警视厅。

之后的日本警察虽大由管辖的中央省听委任权限,但最终还是归由内务省所委任。这样一来,内务省所属的国家警察、国家直属的帝都警察警视厅与各道府县知事管理的地方府线警察部等体制逐渐成形。

与在现在的警察中有国考科班与地方招募的对立一样,当时的警察在成立时藩阀(注5)出身的高级官员与非藩阀出身的现场搜查官之间是对立的。这种派系恶习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


警方的高压
在今日来说,维持治安与保护市民皆是警察机关的核心存在意义。但在当时警察对于治安维持的意识压倒性的强烈,预防与处理犯罪问题是其重点。警方往往采取高压与威吓性的态度行事,而宪兵与军人也是相同的态度,当然这都比不上特高带给大众的恐怖感。

在大正末期开始使用陪审团制度进行审判,有效的降低了犯罪率。在这之外的时期警方与检方单位几乎是一体的,被捕者有将近100%的立案率,可以说是严格无比没有宽容。


增员与配备手枪
以治安维持的名义,在1917年之后警视厅人员进行了补充。从以前6000名人数在6年后倍增至12000名,特高也从同时期的12人增加至80人之多。

于1924年实施警视厅警察手枪携带的政策。明治时代开始有了派出所(日文:交番),同时也是于当年开始每个分局(日文:署)会配发三把手枪,其他警察则会携带军刀。


东京警视厅
东京警视厅简称警视厅,于1874年(明治7年)创立,是负责日本首都东京府治安的警察组织,也是第一个专门的地区性警察组织(虽然警视厅直属于中央)。

与之后成立的府县警察相比,警视厅拥有更充沛的人力与预算。例如1918年(大正7年)警视厅就引进了6台警用机车以遏止日渐增加的交通事故,这些红色机车被称为「红自(赤バイ)」。

1885年弥生神社建立,警视厅的警察与消防殉职者会被供奉于此,每年10月13号前后会有慰灵祭。

警视厅中有总监官房(情报、会计、文书课)、警务部(警务课、警卫课与1933年设置的特别警备队)、特别高等警察部(外事、劳动、特别高等、内鲜、检阅与调停课)、刑事部(搜查第一、第二课与庶务课、鑑识课、离家者收容所)、保安部(健康保险、工厂、交通、保安与建筑课)、卫生部(兽医、防疫、医务、卫生课与卫生检查所)和消防部(监察课、消防课),以及超过70个各地警察署。


府县警察
1875年(明治8年)各府县厅设立了第四课(警察担当),在历经数次改名(警察本署、警察本部、警察部、第四部…)后,于1907年(明治40年)称为警察部。由警察部长所监督指挥,是地方警察的最高部门。

警察部下辖各地警察署,数量在十余至数十不等(最多的大坂府警察部在1927年有60个署),警察部内还可能会包含各个不同部门,与警察署相同部门数量依其预算与规模而定,如大坂府警察部在1927年(昭和2年)有警务课、特别高等课、高等警察课、调停课、外事课、保安课、刑事课、消防课、工厂课、建筑课、卫生课、警察练习所、消防练习所;而同年冈山县警察部则仅有警务课、高等警察课、刑事课、保安课与卫生课。

各课中除必有的警务课、保安课、刑事课外,于警保局命令下1893年(明治26年)统一设置卫生课、1929年(昭和4年)统一设置健康保险课。而特高所属的特别高等课则是从1912年(明治45年)由大坂府警察部首先设置,到了1928年(昭和3年)所有府县警察部都设置了特高课。


外地警察
日本海外署地皆有警察机构,同样属于当地政府所管辖,共有朝鲜总督府警察、台湾总督府警察、南洋厅警察与关东厅警察。

朝鲜警察
1905年(明治38年)韩国统监府设立了最早的警察,1910年日治开始后将其改组,1919年(大正8年)将警务总监部废除改设警务局,并将地方警察权移交给道厅的警察部,并废止宪兵警察制度。

于1925年(大正14年)时,警务局与道警察部有警务课、高等警察课、保安课与卫生课,另外各道皆有十余个警察署。

台湾警察
1895年(明治28年)台湾总督府成立,民政局内务部设立了警保课。在数次改组后于1920年(明治9年)台湾12厅重编唯5州2厅时,各州有警务部、各厅则有警务课,并由总督府的警务局统辖。正式的警察皆由日本人担任,但有招募台湾人作为辅警(巡查辅,比最低的巡察更低阶)协助警方工作。

在明治时期台湾的警察是无所不管的,警察除了警察工作外还会作为蕃童学校老师、政府机关一般职员等, 甚至有地方行政首长为警官的案例。在之后虽然制度改革「还政于民」,将许多政府重要职位从军警交给文官手中,但警察仍是与民众接触最多且最具重要性的政府单位,在当时总督府甚至以「南无警察大菩萨」宣传警察的重要性与全面性。

于1925年(大正14年)时,警务局有警务课、理番课(「理番事业」于1915年由军方移交给警察)、保安课与卫生课;州警务部有警务课、高等警察课、保安课与卫生课。各州厅的地方治安由当地警察署或警察课负责。另外个地方会有有消防组。台湾警察也是日本最早开始使用警犬的警察,但他们主要用于对当地原民的阵压与维安而非用于市区或刑事案件。

虽然在制度改革下一般行政事务与警察事务被分开,并将警察机关直接指挥权移交到州知事与厅长手中。然而由于可以指挥、监督街庄的郡守兼有警察权,加以警察权力的强大和保甲制度的严密,因此,警察仍强力且全面地干涉一般行政事物。

关东州警察
有鑑于地域特殊性,关东州警察主要雇用「身体强壮且士气旺盛者」,超过八成的职员都有从军经验。此外在任命警官时,会尽量避免通过普通文官试验的判任官,而是尽量从内部任命维持其独立性。

由于人口超过半数为中国人、甚余也以朝鲜人居多,因此除了日本警官与员警外,日本人与朝鲜人能被任命为「巡查补」、关东州当地的中国与朝鲜人则能被任命为「巡捕」,都是政府正式职员。这些巡查补与巡捕有机会升任为巡捕长,但仍不会成为日本正式员警。

除关东厅警务局与各地警察署外,警务部之下还有领事馆警察与满铁附属地警务署。昭和34年时,关东厅重组为关东局与关东州厅,关东局警务部有警务课、高顶警察课、警备课、卫生课;关东州厅警察部则有警务课、高等警察课、保安课与卫生课;关东州内有7个警察署、满铁附属地内则有17个警察署。

南洋群岛警察
南洋厅的警务课于1921(大正11年)设置,其组织与人数相当少,甚至没有设置警察署,仅有各支厅设立以警部为系长的警务系。在1939年(昭和14年)设立警查练习所之前,当地警察都是从他处调职而来并直接就任的,不会另外进行培训。

由于当地人口少、治安好,被从日本本土调来者将其称为「这是不称为放假的假期,只要教当地孩子唱唱歌、上上课,闲余时还能去练习练习钓鱼。」


警方相关


警察学校的成立
在警察制度刚起步时,并没有明确的招募制度。有巡警的采用基准,但正式的警察训练学校与警官聘用都没有相关规定,警官们基本上是靠关系上任的。
1884年(明治17)2月,内务大臣山县有朋提出书面呈报,决定设置「警官练习所」。于当年财务决算时有一笔「警察官吏训练费」的项目,该项目预算15000円实用12482円。该笔预算被用于筹备一所警察练习所,包含校舍建筑、讲师招募费、车马费与营运费用。

警犬
世界上最早的警犬使用是1896年的德国希德斯海姆市警方,而日本于1912年(大正元年)警视厅自英国购买两只了警犬用于协助调查犯罪与蒐集证据,由荻原警部补负责,于中野町设立培训所开始训练追踪犬。但1919年底因府议会删减了培育预算,警视厅于次年停止了警犬培训,直到1956年警犬制度才正式复活。

而在警视听之外,实际上日本警犬的历史史于台湾地区。由于一直以来山地部落间的冲突与各地频繁的武装反抗,民政部蕃务本署下达「训练犬只,在讨伐生蕃时交由先发队搜索蕃人」的命令,被称为蕃人搜索犬的警察犬开始被训练。

训练内容包含记忆犬舍、宁静、跟随指挥、道路直行、蕃人辨别与搜索、习惯枪生与夜晚及暴雨时行动等。在1894年的「眉原社扫讨作战」中台中厅警察使用了5头警犬发挥巨大功效,与同样参与行动的南投厅警察相比人员损失极小,此时警犬的效果被有效证明。大正时其开始台湾警犬数量增加至16只,并由来自神户的专门教练开始全面性的警犬培训。

在警视听停止培训后,失意的荻原警部与陆军步兵学校接触,为新开始的军犬研究提供指导。通过这个方式「公家机关犬只使用研究」从警犬转向军犬,并在军事领域取得飞越提升。

虽然警视听因为现场警察对警犬的不了解与忽视,发生如踩踏线索干扰气味、不信任警犬等事而导致许多失败(包括第一起案件)而让警犬培训废止,报纸也进行「警察犬无能」的报导。但内务省由于来自国外与台湾的成功经验,仍继续推动警犬运用。追随在警视听后神奈川县警山本正一于1915年(大正4年)基于外国培训手册写了「警犬训练操作手册」,基于内务省「警视听是消极的」的判断下,大坂、京都、神奈川警察开始有警察操作警犬。随探侦犬重新回归警队,军犬训练向警察与民间进行逆输入,接受基本训练的军犬被用于遗体与受害者搜查。而在没有引入警犬的县,有些警察会将他们的宠物犬用于刑事调查,并有少数如「贝尔公爵」等犬只取得巨大成就。

常见警犬犬种
当时警犬大致可分为协助员警巡逻与护送嫌犯的巡逻犬、以嗅觉协助刑事与维安搜索的追踪犬以集进行救援任务的搜救犬。

台湾:多为用于反游击的准军犬,如指标犬、杰克罗素㹴、柯利牧羊犬等。
日本、朝鲜:包括宾利㹴、苏格兰牧羊犬、黄金猎犬、德国牧羊犬、杜宾犬、罗威纳等,另外寻血猎犬被认为适合追踪犬、纽芬兰犬适合水上救援、柯利牧羊犬用于搜救。



日比谷纵火事件
由于日俄战争中战争增税而感动困苦的民众对于政府向俄国的求偿过少而产生相当不满,在「议和会议主课颠倒」「桂太郎内阁将国民与军队卖了」等新闻舆论煽动下,以大坂公会堂为首全国反对合约并要求重新开战。1905年9月3日以讲和问题同志联合会为首的九个团体带领下,反对和约的「国民大会」将于日比谷举行,虽然作为对应警视厅在当日将日比谷公园封锁,但集会的三万人群众开始暴动,破坏栅栏涌入公园中。

大会结束后群众在二重桥前与警队发生冲突,在预定进行演讲的新富座也有群众因反对警方的解散命令而暴动。国民新闻社与内务大臣官邸也受到少数人攻击,当时有位巡警(巡查)拔刀砍了人,造成场面更加混乱。暴民也袭击了两所警察署,东京市还有高达八成共258所派出所遭到了破坏。

除此之外,由于日本东正教与俄罗斯的深厚关系,复活主教座堂也差点被烧毁。群众的愤努还延烧到作为调停者的美国,驻日公使馆与美国牧师营运的教会也都成为攻击的对象。

6日戒严令下达并实施,在军方出动阵压下才终于平息暴动,戒严令一直11月29日才解除。

日比谷纵火事件一共造成了17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超过2000人受到拘留,其中有87被判决有罪。几日后,神户、横滨、京都、大坂及名古屋这几个大城市也发生暴动。

此事件是发生在民众对于警察对于身活大小事皆以强权介入而产生的不满与恐惧这样的背景之下,才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弹与响应。各报一共同批判警方过度的阵压策略与行为,甚至还兴起了废止警视厅的舆论。

日比谷纵火事件强烈震惊了政府与警方,对事件进行彻底的检讨与调查。在对于新起的其他大众运动更加警惕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制定启蒙民众、不干涉对公共安全无害情形的概念、低调便服巡逻侦察等措施。


1918年米骚动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缺粮状况并未获得真正改善,即使在开拓北海道后也因为技术条件而产粮量低下。另外即使日本人开始接受食用肉食(牛肉),但仍非属于多数的平民阶级能于经常食用的。在各种副食不足下米饭的食用量相当惊人,然而进入城市与工厂的人民无法耕作,导致日本农产急遽下降,于1890年和1897年都曾因粮价高涨而发生「米骚动」。

在获得朝鲜地区后,日本开始将朝鲜产米运回国内才导致这样的窘况,但在1918年(大正7年)时日本对原受俄国控制的中国东北与西伯利亚发兵,粮食价格瞬间暴涨数倍。7月上旬开始富山县中心川郡东水桥町开始出现要求停止将米粮运出的请愿,数日后在鱼津町更有三百多名主妇聚集于街上要求降低米价,并冲进米店抢米。

在报纸报导后全国各地纷纷发生抢米暴动,8月中旬已经蔓延至关西地区,各地米店、商人宅邸与仓库受到袭击,更有煤矿工人以武装罢工响应。至9月中旬时,日本超过3/4的国土共38座城市、153个乡镇及177个村庄中出现超过600起骚乱,参与者高达数百万人。由于警察无力镇压,军方也出动六万人军队才终于在一个月后将抢米暴乱平息。

由于对于一年前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恐惧,政府运用日比谷纵火事件的经验相当积极处理此事。除一般警察的劝说与镇压和军方的封锁外,便服警察会混入骚动人群中锁定领头者跟踪,在隐密地方将其逮捕。而各地的青年团、自卫团与在乡军人会等治安维持组织也与警察合作,协助防止暴动产生。

在政府大力镇压下,该事件约有25000人被捕、8200人被以各种罪名判刑,轻则罚款重至死刑。由藩阀主导的寺内内阁宣告解散由文官组成的原敬内阁取代,这是日本首个政党内阁,之后国内政治风气逐渐转向开明宽容,被称为大正民主时代。

然而在事件平息后米价依旧持续高涨,日本在从朝鲜大量输入粮食也导致1919年爆发反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于是政府在原为糖产地的台湾推动产米,建设嘉南大圳与研发适合日本人口味且能使用化肥的蓬莱米。在1926年(昭和元年)日本国内米价才终于开始下跌,直到1931年(大正6年)才终于回到日俄战争开战前的水平。这些低价白米的销入也大幅冲击了日本农村,许多无法靠耕作养活家庭的青年最后往往会加入军队。



「民众的警察化、警察的民众化」
1921年警察学校负责人松井茂警官于《太阳》杂志发表论文,将民众恐惧警察视这种情况为未来潜藏的危机。他主张有必要增加民众中对于警察的认同者,只要警察能对民众亲切温和有礼,民众就会产生「这是我们国民的警察」的想法。

随大正民主的抬头,警方意识到有必要改变与人民的相处模式。包括于全国推行与宣导交通安全、邀请小学生参观警察署、制定社会服务日并于各地服务居民、举办警察展览会、开设人士谘询所以及与民间有志之士合作建立警方协力组织等。

警察的改变与亲近给了民众深刻印象,对于警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更积极的协助治安维持。然而在大正时代的安稳结束后,为了壮大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更有效维持治安,警察再度成为受民众惧怕的存在。



关东震灾
1923年(大正12年)关东地区遭受规模8.1强震袭击,一时之间地区警察机构几乎瘫痪,在不受控制且资源匮乏的情形下灾民间时常发生抢劫、窃盗与斗殴。政府当及实施戒严令派遣军队出动救援灾民与维持治安,同时民间也自发性的组成自警团。

据统计关东各地共成立了3689个自警团体,这些自警团除了帮助灾民外也会尽可能控制治安。他们持用棍棒、竹枪、锯子甚至日本刀与枪械等武器,在村镇的重要地点与道路设置检查点,自行询问可疑人士。

在混乱、恐慌与饥饿下,诸如「朝鲜人投掷炸弹」与「朝鲜人在井水下毒」等错误讯息肆意传播,甚至受到报纸报导。许多自警团开始对朝鲜人进行控制与拘捕,甚至有直接对其屠杀的情形。据事后统计约有6000位朝鲜人受到军队、警方或自警团杀害。另外也有发生自警团仗势欺人、抢劫与杀害的事件,在朝鲜人外以协助赈灾的华工为主要受害对象,有上百人身亡,并被日本政府以外交与媒体手段压下。

由于自警团积极协助警方维持治安与协助赈灾工作,进行屠杀与抢劫的自警团员大多数并没有受到起诉。而有部分自警团在震灾后并没有解散而是顺应警民合作风气成为地域性的警方协力组织,成为警察亲民化的基础。松井警官对于自警团有着高度评价,并提出「国民皆兵」与「国民皆警察」的概念。



特高警察


高等警察
为了防治未来可能的治安危害与政治动乱,政府公布谗谤律、新闻纸条例与集会条例等法律,政治警察课作为相应执法机构被设立。所属警员以「普通」警察相对称为「高等」警察,以政治活动与自由民权运动为主要执法对象,其定义为「将危害国家根本的行为去除的警察」。1905年(明治38年)警视厅政治警察课改名高等课。

在1889年(明治22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次年帝国议会设立时,高等警察就因为对选举的干涉而受到舆论批评,也导致内物大臣品川辞职。在大正民主时代高等警察受政党内阁所使,以在野党反对派政客的选举为主要取缔、监视对象,因此政治家对于控制高等警察的内务省相当关心。每当新内阁上台时,内务大臣、内务次官、警保局长以及各警方干部皆会被替换,甚至连基层警官都会有所更动。

由于被认为会动摇国体根基的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日渐兴起,以相关政治运动与思想家为主要取缔对象的特别高等警察从高等警察中独立。而日本本土以外的地区由于没有选举,高等警察原就仅以民众与民间组织为主要执法对象,因此特高并无从中独立。

1936年(昭和11年)以选举肃正运动为契机高等警察遭到废除,部分单位则以情报课或部长书记室为名保留到战后。


特高成立
特别高等警察简称特高警察或特高。是警视厅于各道府县设置的政治警察组织,以社会运动家、思想家、政治学家、境内外国人、朝鲜移民、劳动团体为主要执法对象,包括劳动争议调停、思想监控、暴乱预防与出版物与碑文检阅等都是其工作范围。

在大正时代与昭和前期,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等人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反政府份子,相关的思想家、政治学家、艺术家、作家、评论家与宗教家都会受到监视。其搜查与取缔作风相当激进,时常传出受其拷问而死者,民众十分害怕特高警察。

1910年(明治43年)以幸德秋水为首的五人计划以炸弹暗杀明治天皇的幸徳大逆事件为起因,以高等警察为主力大量逮捕了社会主义者与政府主义者,其中有24人被判死刑,超过一半受到处决。次年内务省决定为高等警察中危险思想取缔的工作设置专属部门,8月警视厅负责政治运动的高等课分课被独立,名为特别高等课。同年大坂府也设置警察部长直属的高等课别室,并于1912年(明治45年)升格为特别高等课。

特别高等课不受地方长官与警察部长控制而是由内务省警保局直接指挥,1913年(明治46年)警视厅编制修改后,课别高等课以特高警察事务、外事警察事务与劳动争议调解三个部门组成。

1922年(大正11年)日本共产党创立,在4年内9个主要的道府县都设置了特高课,并以1925年(大正14年)公布的治安维持法为主要执法依据。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劳工运动、农民运动、民主思想等左派与国家主义、封建主义等右派政治运动都是特高的主要目标。

以对抗「赤化的恐怖」为由,1928年(昭和3)年全国府县设置特别高等课,主要警察署也配有特别高等系的办公室,组成了特高的全国情报网。在其后特高的活动达到了最高峰,1932年(昭和7年)6月警视厅特别高等课再度升格为部级单位。


特高的实际活动
在战前的全体主义社会中特高作为国家警察存在,以治安维持法为基础拘捕各地的叛乱份子与煽动者。相当于美国BOI(调查局)与后继组织FBI(联邦调查局)、德国盖世太保(秘密国家警察)、法国安全总局与行政警察、沙俄保卫部(公共安全与秩序保卫部)、苏联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与后继组织格别乌(国家政治保卫局)、清国粘柑处、中华民国中统局(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西班牙长枪党(国家工团主义进攻委员会方阵)、义大利OVRA(警惕与镇压反法西斯组织)等国家安全与政治执法机构。

特高创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日本国免受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主义与世界革命运动所影响。无政府主义运动、工人运动、反阶级运动等革命运动被资本主义社会与君主立宪共和政府所惧怕,而后在军国主义与国家全体主义风气下特高得以不断壮大势力。

那些极左与极右派主义者被直接视为外国间谍或反政府犯罪者,而特高在执法时不需经过正常逮捕的必要法律程序,只要将目标判断为「主义者」不论身分地位都会立刻进行逮捕与强行搜查。

特高经常会进行暴力讯问或刑求以使嫌犯自白与供出同谋,这样的极端作法经常导致伤亡,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直接略过法律审判而进行的暗中处刑。那些被确认为反动份子却没有据实证据的嫌犯经常死于特高手中,以免在告诉阶段受律师与司法警察保护乃至最后被法官判决无罪,以直接且有效保护国家安全。

除了直接逮捕反政府活动相关人以外,在预防立场特高会监视各种「相对无害」主义的活动家以及各政治家、评论家与教师,对于其言论、动向与出版物由检阅课进行追踪调查,并将可疑者列为「特别要视察人」进行盯哨、查清人际出身与尾行。群众层级上特高会利用线民密侦、一般民众告密与部属间谍,即使是与政治、思想或学术无关的广大平民也不能掉以轻心。特高在情报蒐集上的规模与深入大幅超过警察的权限与必要,更接近反间谍行动。

在这个时代特高是人人都惧怕的存在,只要走错一步、多说一句就可能遭受恐怖的猎巫。


外地

台湾
总督府警察本属的高等警察有高等警察挂与机密挂,高等挂对以官员与政治相关活动为执法对象;机密挂负责取缔危险思想及其他机密事项。1920年(大正9年)警察本属改制为警务局后于保安课下设置特别高等挂,两年后于各州警务部高等警察课下设置特别高等课,厅、郡、市则由高等警察单位直接兼办特高业务。

特高在台湾虽有与高等警察分离的现象,但组织层面与执行机能始终低于高等警察,本岛的高等警察被废除后台湾也仍保留高等警察单位。日后由于出版品审查与外籍人士管理的工作逐渐增加,特高单位无法负荷下被交由新成立的图书及外事警察部门。

在视察之于,特高也会对目标进行政策宣导与劝诱。战争开始后与日本本岛相同,特高对于一般民众言行掌控更趋严密,并屡次逮捕寻求本岛独立或回归中国的言论者。除台湾境内,特高警察还被派驻到上海、厦门、福州等地监控往来台湾人与情报蒐集,并在船上查缉以印刷品为主的非法物品。


关东州与满州国
关东州警察部配有高等警察课,其职务与运作模式与台湾高等警察相似。在航运方面为了防范中国船员,特高警察经常派驻于船上或港口进行监视。

满州国各地日本领事馆警察署均设有特高课,主要负责特务行动与谍报行动。特高课任务为:1.监视中国人思想状态并取缔反日言行。2.蒐集与汇编情报资料。3.协助破坏抗日地下组织并侦补审讯相关人士。4.监视非日本人官员。5.进行策反、劝诱与政策宣全活动。

在特高课尚未于中国建立前,日本就设置了以黑龙会为首的间谍组织进行情报蒐集。在满州国成立后由于当地情势,特高比起其他地方更趋近于军事情报机构,经常与宪兵队配合进行间谍与反间谍任务。



武器管理相关法规


禁刀令
《大礼服与军人警察官员等制服穿着用以外带刀禁止相关》于1876年(明治9年)实施,被简称为废刀令或带刀禁止令。除非有相符身份并大礼服(宫廷服)、相关官员制服或军警服否则不能携带刀外出,对于持有并无限制。

被系于腰间的刀剑是主要禁止对像,只要装入袋中就能被默许携带,短刀与匕首也没有受到限制。原士族们会将刀剑以风吕敷(大布巾)包复带在身上,手杖剑也因能有效回避规范而开始流行。手杖剑于1911年(明治32年)被《铳砲火药类取缔法实施规则》纳入管制,必须受许可才能携带、运输、买卖及转让。匕首与短刀则于1923年(大正12年)被警视厅止携带。


《铳砲火药类取缔法》
为1872年(明治5年)制定的《铳砲取缔规则》与1884年(明治17年)制定的火药取缔规则统整后于1899年(明治32年)发布。法规将枪械区分为军用与非军用,军用枪械定义为拥有与日本军当代配备相同的性能──如在千米命中时保有致死威力──或被日本军采用的任意性能枪械;非军用枪械通常军事用途上性能较差,多为作为猎枪的陆军旧型步枪。火药、炸药同样以军用与非军用为基本分类,成装爆裂物则将玩具与烟火排除在管制外。

《铳砲火药类取缔法实施规则》对军用类型有相当多的规范,除制造、进口、储存有相当规范外,军警以外人士持有、携带、买卖、转让与运输等状况也受到管制,必须有正当身份理由才能向警方申请许可,且携带与运输时许可证必须同行。

对于非军用类型的规范则相对较少,枪械在不被认为妨害街头治安的情况下持有、携带、转让与运输并不受到限制,买卖也宽松许多;火药与炸药也仅有在大量存在或使用时才会受到规范,一般少量状况下无需任何许可。当然于城市大街上裸枪携带肯定会被警察以维持治安为由拦下,但于乡村市郊地区携带或存放于家中都是可以的。

制造与使用军用与非军用枪械与一定程度的火药、炸药都必须向地区行政官厅申请,但以下场合无需申请:1.少量用于理化科学实验与用于工业制造、修理之火药。2.持有乙种狩猎许可者进行学术研究或驱逐有害鸟兽时使用射击或制造100发以内枪械弹药。3.驱逐有害鸟兽时制造或以枪械击发100发以内空包弹。4.成年练习者、竞赛者或射击场职员基于练习或竞赛需要射击或制造130发以内非军用枪械之弹药。5.制造学校火灾演习时其职员或学生共一人许需之30发枪用空包弹。6.学校运动会与竞赛会时职员于校内作信号用途之两百发以内枪用空包弹的使用与制造。

未成年人、疯子与智商不足者不能搬运火药、炸药与爆裂物,也无法申请持有、买卖、转让军用武器。虽该法并无特别规定,但一般而言此类人士持有或携带非军用枪械时也会被警方以维护治安的理由阻止。


随身隐藏性武器
1910年取缔法被修法,不论是军用或非军用枪械甚至是刃器,只要是尺寸与外型便于随身隐藏的「手枪、短枪、手杖枪」都被归属于隐匿类武器受到更严格的规范,转让、运输与携带都必须拥有许可证,同时「手杖剑与其他伪装武器」也被一同列入管制。除非有业务与进修必要,未成年者则被完全禁止持用这类隐藏性武器。

虽然警方能以秩序安宁为由任意否决,基于防身所需携带持有手枪普遍还是能获得许可。作为例外,陆军军人穿着正装时无需许可即可配戴手枪,邮差也可基于1887年(明治20年)制定的《邮便物保护铳规则》在运送现金挂号或于偏僻地区送件时携带手枪防身而不用经过许可。


购买枪械
早期国内民间有许多从军中流出的新旧枪械,但很快就以更廉价的舶来品为主要商品。枪炮法发布后除军警外,需有正当理由才能购买军用枪械──换言之只要有正当理由就可能获得许可。买卖或转让时双方都会受到警方调查,而在乡军人会所属者或于中国、北海道、满州、台湾山区等治安不佳处旅行的官员或记者都有申请购买成功的可能性,只要有符合的身份与足够理由就好。在中国尤其是上海,枪械流通十分盛行。

在当时有相当的自卫风气存在,即使不是军警相关,仕绅富豪等都可以持有防身用的刀枪。作为保护资产家、地主、政治家等权贵的条件,作为护卫的书生很容易就能买入武器。反过来说居住于市区的普遍中下阶层平民、学生乃至居所不定者都无法通过枪械购买的申请,会被拒绝贩售或是贩售后卖家可能会像有关当局通报。

右翼团体与共产党员等组织可能会利用各种漏洞或走私方式入手以个人名义难以取得的军用枪械,作为组织或特定成员的武器。当然,机枪与步兵炮等大型武器不论如何都无法以合法手段取得,走私也十分困难且会被警方严加调查。



右翼
从黑船事件开始,日本左右翼的派别随着大政奉还与立宪进行了多次更替,而在大正时代所谓的右翼是以国粹主义、帝国主义、反革命思想、拥护皇室、民族主义、爱国思想为核心概念的存在。

右翼的兴起是对当时盛行的马克思学说的反弹,由头山满创立的玄洋社主张「勤皇报国敬天爱人」成为日本当代右翼的始祖,使得右翼组织纷纷成立。「阻止欧美列强对亚洲的扩张蚕食必须将黑龙江域从没有政治能力的中国人那夺来」为创立忠指的黑龙会与「意气而立,将侠义作为本色」的大日本国粹会是其中发展壮大的领头羊。

政治界、商业界与媒体受右翼的影响最深,军方与学界则与右翼时常发生摩擦。但学界许多人因为畏惧特高而噤声,军方内思想保守、藩阀出身且因接连推动近代化而较为西化的中年将校与被爱被爱国主义、侠义精神和既处已成世界大国的日本而崇尚右翼思想的青年尉官、士兵经常发生理念冲突,但随着时间过去世代更替下军方终究成为右翼的大本营。

在学界、政界与年轻军官的接连投入下,《支那保全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日本的文明》、《大日本帝国主义的使命》等右翼理论家著作出版,意图以皇国至上、忠君尚武、种族优秀、亚洲共荣、武士精神等右翼理论大成改造日本。最终,在右翼组织的活动下日本在昭和初期迈向全体主义与军国主义国家。








注1:并吞(annexation)在政治上是指一国将另一国的部分或全部领土完全置入自己主权统治下的状况。与主权未完全移交的占领、保护国及租界不同。通常情况下,并吞都是一方强制胁迫另一方达成的,有时甚至是以武力方式达到并吞的目的。

注2:国际联盟讬管地是指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国际联盟规约》的第22条而成立的一些区域。当这条目在1945年末收纳到联合国宪章之后,所有国联的讬管地(除了西南非洲,即今纳米比亚),都转为联合国的讬管领地,这之前被雅尔达会议所同意。
由国际联盟(称国联)讬管委员会(The Mandates Commission)所负责的所有讬管地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殖民地,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和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必须注意的是,讬管地根本上不同于保护国的地方在于讬管该地区的强权会对当地原居民和国联作出义务,而保护国则不会。

注3:大审院为以法国翻案法院为模范,负责民事与刑事诉讼案终审的法院,为今日最高裁判所的前身。包括全部上诉案件、控诉院等提出对决定或命令的抗告、对皇室的犯罪、对内乱的犯罪与应处禁锢以上刑罚的皇族成员犯罪皆是大审院的受理范围。1947年随《日本国宪法》与《裁判所法》实施与《裁判所构成法》废除,大审院被废撤。

注4:同样针对犯罪或其他案件的搜索查证行动,检察部门称为「侦查」、警察部门称为「搜查」、而主管机关或民间人士则为「调查」。

注5:藩阀为明治时期产生的统治阶级,为日本国学的追随者并相信其能创造新秩序。直到大正与昭和时期藩阀仍是地方与中央政界的重要派系。
« 上次编辑: 2021-04-24, 周六 20:35:38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5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33 »

医院与精神治疗
这个时代的日本,调查员的精神状况处在一个很危险的环境。在那时,最难以治癒的疾病是结核病,(这个)的治疗方式与(那个)的治疗设施想必会成为剧情中的重要提示吧。


精神疾病
对于近代精神疾病的处理方式
一般在大正年代初期对个案的处置方法不外乎于以下三种方法。倘若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犯下暴行或引起社会恐慌的话,就会立刻被强迫抓入精神病院监禁。
O在自宅或精神病院内进行医疗行为
O监禁在私人住宅内,限制其行动,也就是软禁
O在神社向神明祈祷、寻求咒法、水疗等民间疗法的帮忙。(这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方法)


精神病院
日本精神病院的建立始于明治初期。
但是直到1919年(大正8年),精神病院法颁布后,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才兴起了一股开设精神病院的风潮。这是由于当时发现的精神病患者逐渐增多,为了应付这种状况,所以病院的数量才会逐渐增加。
事实上,1876年(明治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当时的精神病患者总数为24166人,在公立或私立医院进行治疗的仅有1525人,被自宅监禁的患者有3133人。而根据1935年(昭和10年)的统计,精神病患者大约是87000人,其中入院者仅有15000人,只占了全体数量的18%,另一方面,被自宅监禁的患者则是7000人。
此外,当时能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哪怕在全国国民之中也属于最富裕的那一群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医院或精神病院是专属于上流社会的。
再说,当时的药物并不像现代一样有效,甚至连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都尚未确立。即使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精神疾病的缓解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自宅监禁
在1900年颁布的【精神病患监护法】,意味着只要得到行政厅的许可,便可以合法将精神病患者监禁在自家合乎规定的监禁屋内。然而,实际上这种作法与古代、江户时代的作法一模一样的,都仅仅只是把精神病患者软禁在房间内罢了。
而那些监禁室的环境也有好有坏,最好的,不仅遮风蔽雨、冬暖夏凉,每天早上有干净的厕所可以便溺、洗脸,屋内也会有人定期扫除,三餐都由人准备好,甚至每三到四天还可以沐浴一次。不仅衣装整洁、营养充足,医生每个月还会来看诊一次。这种的都是家庭富裕,且家族对病人也有相当的关爱才能做得到如此程度。
可中流或中流以下的家庭,墙壁用的是普通的隔板、地板是普通的木板,夏天不仅闷热不透气,也不会时常打扫,在更糟糕点的家庭,会将储藏室直接改装成监禁室。那样的房间不仅不通风、没有光线照入,在冬天,寒风还会从缝隙中吹入室内。而衣着部分除了肮脏之外有时甚至直接让病人赤裸著,以至于皮肤病的并发成为一种常态。
而在1919年精神病院法颁布时,申请自宅监禁的人数在三十年间近乎增加了两倍以上,比人口增长的速度还快。特别是冲绳,在战后因为医疗资源缺乏的关系,严重的患者都只能被收容在同一个房间内。

民间疗法
从江户时代到当时一直都延续著去神社或佛寺等宗教场所,来治癒精神疾病的传统,直至1907年为止,可确认的设施就有21处。
在治疗期间,寺庙与神社会引领患者居住在附近的旅馆或者寺院中来照顾他们的起居。而僧侣与神官的治疗皆是采用非干涉性的放任主义,大多的情况都是按患者的期望与需求来为他们加持与祈祷。
而在某些设施中,僧侣或神官们会按照自己的经验与想法,将患者们集合在一起,一同祈祷、修行、传道与授课。也会要求患者们每日做如烹饪、裁缝、打扫、拾柴与热洗澡水等杂务,来进行职能治疗。当患者与家族都有仰赖信仰的习惯时,他们便会祈望神祇或神秘力量的帮助。
出于这个原因,有些人会将僧侣们时常用修行时让瀑布冲刷自己头部与背部的训练方法,当成是去除心魔的治疗工具。有时候也会以在干净的河川或水井旁冲洗身体来替代。
至于热水疗法反而较为少见,一般都是在山中的温泉,用温热的泉水泼在头上来当做治疗方法。
一般进行这些治疗的场所称为(滝场),通常可以在进行水疗的同时为患者进行祈祷,或者由患者自行吟唱咒文。但大抵上在进行水疗时只能够有一到二人在场。
 
有些寺庙与神社是以医生开立诊断证明为前提去接纳病人,但也有很多地方是没按照这些规定去接收病人的。德岛的阿波井神社、山形的观月山妙法院、千集的御瀑山龙寺、同样在御瀑山的金刚寺不动堂,这些地方自江户时代以来都会收容或治疗精神病患者。千叶的原木山妙行寺与八街山不动院、爱媛的神道修成派教务支局、东京的长久寺等地方,则是在明治时期后开始收留病人。

精神疾病的相关法律
精神病患者监护法
1898年(明治31年)由帝国议会提出,在讨论了三年后,于1900年正式颁布。在当时,人们普遍对精神病院的重要性有所认知,这成为了东京、大坂与其他县市设立精神病院的契机。
除了全国过去早已设立的十四所病院外,又建立了额外的三十二所精神病院。然而,这项法律侧重的不是治疗与保护,而是监护病人,这导致了私宅监置的合法化。此外,此时公立与私立医院的精神病室管理是由警方负责的。

精神病院法
1919年(大正8年),公布了关于私宅监制的实际调查状况与建立公立精神病院的请愿运动的实际调查结果。
这使得私立医院成为公立的代用病院,从大正时代末期到昭和10年间,县市立的的代用病院合计54所,私立医院合计增加至142所

与精神疾患相关的一些轶事

松泽病院
松泽病院是帝都非常有名的一间病院,在精神病院法公布的1919年同年,巢鸭医院从巢鸭搬迁至松泽。此次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要像欧美国家一样施行开放式治疗与职能治疗。
医院的占地约61000坪,建筑采取分体式架构,自1921年以来就在大力的推广职能治疗,日本第一份关于精神疾病患者职能治疗的相关论文,由加藤普佐次郎发表。在此时,较先进的医院已经采用非拘束治疗,并且在接近现代医学观点的状态下来进行治疗。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医院也会尝试卧床疗法、温水坐浴、职能治疗等治疗方式。
在此之前,被私宅监置的患者若得到警察署的许可,也可以移送到病院内,由家族派出看护照顾。此精神病院的治疗方针完全比照西方国家的治疗与护理方式。
(卧床疗法:安静的躺床休息,不接受任何会面、吸菸或者其他会干扰患者的活动。)

「惊人的脑科医院轶事」
这是1930年5月26日,读卖新闻报纸的头条标题。在明治时代后期,精神病院被大众改称为【脑科病院】,因为在当时,认为精神疾病是脑部病变而非心理疾病的说法占了主流。
在那时,在东京总共设有15家公立、替代、私立的脑科病院,大约有3000名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治疗。某天,有一则奇怪的谣言传入了警视厅高层的耳中,令他们不得不派遣卧底进入脑科病院调查详细情况。然而,却让他们发现了比谣言还更骇人的事实。

根据院内患者的说法,有些医院根本不会提供充足的食物。也因此,在1929年间共有696人死亡,光1930年的五月便有高达400多名死者出现。在这些医院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两三个人死于营养不良或者被殴打虐待至死。从此以后,警视厅对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表示了高度关注,不仅每个月三次派遣警官去巡视各医院的经营情况,更是对院方发出了严厉的改善待遇警告。


有名的祈愿神社

阿波井神社(德岛)
阿波井神社与皇室有着深厚的关系,时常举办为精神障碍者祈福的仪式。该神社建立于1820年,在当时有很多参笼者从各地赶来,往来的船只甚至塞满了神社前的海岸。同时,会来到此处的参笼者有大半是为了治疗精神疾病而来。1899年,神社兴建了带有隔离病室的大堂,让长期滞留于此的患者能够自己煮饭、自食其力。根据统计,在1912年至1926年共有813名参笼者曾居住于此。


穗积神社(静冈市) 
于1907年(明治40年)重建,前来拜访的参笼者以每年的2、3、8月为旺季,每日平均两名、有时甚至超过十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精神病患者。每一日,神社都会向每人征收30~40元的住宿费与祈祷费。该社有两栋收容设施,它们的外表看上去与一般的住屋并无两样。
神官们会早晚时于神像前为患者各祈祷一次,有时会将热水装入水壶中,从患者们的头部上浇下以祈求痊癒


大岩山日石寺(富士市)
此神社提供用泉水或者瀑布净身的服务。参笼厅大约有20叠榻榻米大小,患者们可以寄住在这里或者寺院内的数个旅馆。来到此处的的患者以眼病者居多,精神疾病患者其次。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由僧侣为患者们进行加持与祈祷,大火供1元,小火供则是50钱。在不动堂的旁边有一道六条瀑布,它的水势强烈,一般每一个患者每天都会在这里沐浴三到四次,每次大约持续五到十分。而此时,男性只能穿兜挡布、女性则是穿蔽身的泳衣。

(PS:火供就是类似于烧金纸般的行为,燃烧各式各样的物质以求神祇消除自身的业障或恶报)


定义温泉(宫城县)
神社位在仙台市与山形县交界处的定义山中,属于疗养设施的一种。据说是从1818年或1864开始进行营运的,但并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效。
当时的治疗状况如下:一天会温泉中泡汤疗养两次,一次在中午后四小时,一次在晚餐后两小时,神社会提供一个浴盆让患者自己坐在里头泡澡。而若是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则会将他们的双手束缚在背后,紧紧的绑在石穴中。在某些不受控的情况下甚至会把暴动者的眼睛遮住,放置在温泉中整整一周不给他饭吃。除非他平静下来了,才会让他趴下来,用温泉冲他的脖子与后脑杓持续一个小时来进行治疗。
此外,若患者有逃跑的可能,神社方也会提供付费使用的足镣。



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
1918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大流行,导致全世界至少出现了两千万以上的死亡案例。
日本也有出现许多牺牲者,死者的人数甚至多到火葬场根本来不及处理,只能先将棺材在旁堆成山。
有些农村地区有着土葬的习惯,会将尸体就地掩埋在墓地,但都市地区则无法这么做。在都市地区,死者无处可置,只能够一具具地堆叠成山,那景象彷彿数百年前受黑死病侵袭的中世纪都市一般。



社会达尔文主义
十九世纪后期,此种理论思想开始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盛行,此种说法源自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是种认定精神疾病患者、 身体障碍者与犯罪者的产生是因为其遗传上产生问题,导致本身社会适应力缺乏,是故应该让他们在社会上被自然被淘汰的理论。
这增强了包含德国、法国在内等欧美发达国家逼迫精神疾病患者的趋势。
从20世纪开始,美国印第安纳州(1907年)订定了一条法律,对患有精神疾病、智能障碍或者其他特定疾病的人进行绝育手术。随后是瑞士的沃德邦和加拿大的艾伯塔省(1929),再来则是1933年的纳粹德国所设立的绝育法。
至于日本,在1930年创立了日本民族卫生协会,从30年代后半起,这种胜汰优劣的趋势变得更加强烈。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的呼声越来越大。在那之后,1940年以纳粹德国的绝育法为模板,设立了国民优生法。

结核
关于结核病
罗伯特 科赫于1882年(明治15年)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在那之前,结核病被认为是种病因不明的不治之症。但是,在17世纪的义大利或西班牙等南欧地区,却对于结核病的感染防治有着十分明确的观念,并且在各地制定了各种法律以防止疾病传播。但是,那些法律却被人认为过于严格,以至于18世纪中叶那些法律基本上变得有名无实。尽管如此,它对于各地人民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歧视和忌讳结核患者的风俗习惯还是存在于各地。
在科赫发现结核菌以前,结核病对西方欧美国家而言还是一种极为恐怖的疾病,甚至被认为要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少还需花费七十年以上的时间。
再加上感染学说广而流传,直到结核菌被短暂扑灭前,结核病患者在社会上都承担著极大的压力。


当时日本如何治疗结核病
1904年,内务省公布了一条预防肺结核的法律,规定应在公共场所设立痰盂。
1919年则颁布了结核病预防法,并对所有未成年人全员进行了X光检查、结核菌素检查与卡介苗接种。虽然这些只不过是预防措施,但一样有助于根除结核病。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学治疗与疫苗接种更是让结核病不在是一种威胁。此外,有人认为,其实不必采取任何特别措施,只要提高生活水准自然而然地就能减少结核病的发生。虽说事实上的确如此,只要基础设施完善,任何流行疾病都能够在其蔓延前预防。然而,如何治癒罹患疾病者的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

什么是疗养院?「疗养」这个字本身带有回复身体健康的意味。结核疗养院可以同时提供治疗与日常照护的服务

在19世纪的欧洲,都市地区的结核病患者不断增加,造成了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而另一方面,海边或者高原地区的农村却鲜有发病者产生。干净的空气、新鲜的食物、适度的运动与放松的生活都被认为对疗养身体有所益处。
结核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大多都十分贫弱,于是,学者认为如果经常运动,去锻鍊自己的循环系统、改善体质,可有效治疗疾病。因此,德国在1854年设立了高原疗养院
此后,他们发现比起进行严密的治疗计划,在寒冷的山地中舒适地待着的患者们,其回复率出乎意料的高,所以干净空气、休息与充足营养成了治疗的主要重点。
因疗养院的居住成本高昂,因此在美国,每间疗养院都会收容大量的患者,可若是这样做而导致环境变得恶劣,反而会本末倒置。无论如何,结核病仍然是一种极难治癒的传染疾病,患者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应该被隔离。当时,欧美国家与日本都在积极的兴建疗养院。

被隔离的病人
将疗养院的患者安置于高原或者海边地区,将他们与正常社会隔离。
在那种交通不便的地方,患者被安置后便再也无法与世间有所交留,亲人、朋友甚至是恋人都将与他渐行渐远。患者不得不承受比疾病还更难忍受的社交孤立与精神折磨。
疗养院虽然是一个治疗场所,但与寄宿制学校、监狱或精神病院一样都是封闭的环境。在那里,患者们会被迫遵守着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负责管理他们的人也十分严苛。且因为要与各种不同的病人一起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也十分令人困扰。
虽然呼吸户外空气的疗法效果已经被证实有效,因此疗养院的基本构造被盖得十分通风。但是,如果是在冬天,有着寒风不断吹拂的情况下,在那个缺乏供暖设施的年代,患者们哪怕是在洗热水澡时都会觉得寒冷。
若是环境好些的疗养院,会为病人提供富含高蛋白质与脂肪的食物,但绝大多数的疗养院所提供的食物都十分糟糕。
而因为是疗养院,所以有明令禁止喝酒,因打破禁令而被强制出院的人也不在少数。
因为疗养这项医疗措施就根本上而言的治疗原理都一样,所以意志坚强的患者基本上都能完全康复出院。当然,也有些患者因为诸多原因,在疗养院这段期间反而变得精神虚弱,浑身无力,整日浑浑噩噩。

日本疗养院最初的实例
日本最初的第一所结核病疗养院,是建立于1889年的神戸须磨地区的神戸须磨浦疗养院。这里原本划分用来建立别墅的用地,所以它自然成为了富裕阶层家庭隔离精神病病患的最适合的地方。而在那之后,神奈川县茅崎市因为发生了许多结核病案例,所以也跟着设立了疗养院,像湘南地区的滨海地带也有许多十分有名的疗养院
说到日本第一个位于山地与高原地带的疗养院,莫过于信洲的富士见疗养院(1918年)。自它之后,清里、轻井泽等地才逐渐发展出数家专门提供离乡疗法的疗养院。
虽说,如今这一些地方都发展成了受欢迎的度假圣地,但在当时,他们其实都只是杳无人烟的普通农村罢了。只因这一些地方全都风光明媚、空气清净,远离凡尘,所以才逐渐营建起了疗养院。
可是,当在当地的居民,因恐惧结核病传播而反对设立疗养院的话,那么兴建设施基本上将成为不可能的事。以富士见疗养所为例,该院对外宣称的名义便是综合医院,而非疗养所。
由于日本疗养院的形成,都是在开始结核病研究后才开始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以静卧屏息疗法与营养疗法为中心展开研究。专家们也对疗法的效用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且准备了职能治疗以协助患者回归社会。

营养疗法的标准则是设定一日摄取固定的,在湘南的南湖疗养院就规定每日需摄取2700至3500大卡的热量,不过,这个标准仍然低于同时期其他欧美地区的疗养院。
而静卧悄息疗法则意味着,患者白天时不走路、不起床、不读书、不思考、不睡觉,就连吃饭都必须要靠别人用勺子盛进自己的嘴。在京都的东山疗养院,他们实施了彻底的绝对沉默管制,患者间完全禁止交谈,只能够过用手指或棍子指五十音表来表达。

结核病的传说
结核病,这一种传染疾病不仅会从生理,在心理上也会带给患者极为沉重的负担。在很久之前,其实就有人提出了类似于流行病理论的说法。
在那时的北欧与西欧,结核病在法国的王室、龚固尔兄弟、波瑟尔家族等知名人士间传播,他们大多数人皆因结核病而病倒。由于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佣人与接触者并没有发病,所以结核病一度被认为是特殊体质导致的疾病。
尽管这种病其实在平民间也会互相传染,但因那些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与学者一族,躺卧在病床上,利用他们的艺术与作品,向大众讲述了他们的痛苦与悲伤之后,结核病也因此被那些受瑰丽文学所感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们认为是种只会感染天才与人杰的疾病,导致结核病一度被误解成充满著浪漫色彩的一种病症。
因此,结核病曾一度在那个时代为人所憧憬、同情,并被认为是种浪漫的疾病。
虽然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社会大众所歧视,但却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虽说之后,就算结核病被世人重新认知为一种传染疾病,但在汤玛斯·曼所著的长篇小说『魔山』出版后,【结核疗养院】便被视为是浪漫主义与虚无主义思想者们的集散地,因而被某些高知识份子所憧憬。

日本的民间疗法
在那时的日本,疗养院的费用通常都十分高昂。所以付不出高昂费用的老百姓们、或早已无法透过金钱来治癒的绝症患者,都会选择使用那些廉价且看似十分有效的民间疗法。
自明治维新以来,新闻与杂志上都充斥着各种荒唐的药物广告与迷信偏方。最著名的便是食用烧成焦炭的蝾螈与饮用石油。妇女杂志甚至还曾经刊登过饮用石油对治疗大有益处的文章,造成当时一时轰动。

也有人说,从年轻的乳母直接饮用母乳具有极佳的疗效,又或者是吃新鲜的肝脏。
也有谣传,说比起动物的肝脏,人类的肝脏治疗结核病的效果会更佳,因此还出现了吃人肉、人肝的氛围,人们甚至将死刑犯的肝脏拿来高价贩卖。

医疗社会工作师的出现
这是一种专门提供医疗谘询服务的职业。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社会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所谓的医疗社会工作者便是为了贫困的工人阶级而生的职业。不过,直至1920年代,医疗社会工作者才开始在日本出现。而结核病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疾患。日本第一位医疗社会工作师的出现,其实就是源自在疗养设施工作的志愿人员,在某一次与病患相谈、协助病患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的。


在东京的圣路加国际医院,率先引入了医疗社会工作师的制度。在那之后,医疗社会工作者们开始在各地活动,为一般居民们进行身体检查,只不过,因受到当时的医疗技术,医疗观念,人权理念与社会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医疗社会工作师所能做的并不多。


脘毒体
脘毒体是种神祕的感染蛋白,它就像是病毒,但却有所不同。在当时所知的,由脘毒体造成的疾病有绵羊搔痒症、库贾氏病、库鲁病与狂牛症。其中,库贾氏病于1920年代被发现。绵羊搔痒症则从十八世界开始就为人所知,古鲁病是1950年代,而疯牛症则是在1986年首次出现案例报告。然而,不论是哪一种疾病,都会在患者的大脑中形成大量如海绵般的液泡,而且每一种都是绝对无法治癒的神经疾病。


1920至30年的死亡数(单位为千人)
内阁统计局《日本帝国人口动态统计》,居住于日本包含外国人在内为人数总分母,年龄不详者依照已知年龄分布进行分配。





« 上次编辑: 2020-04-04, 周六 15:14:17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6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40 »
6.军事机构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7 于: 2019-02-12, 周二 23:34:46 »
交通

20年代日本以铁道与船只作为交通及运输主力,飞机由于不普及且可靠性低下而仅在邮务与报导等有限用途上使用,车辆则限于道路状况与燃料而通常做为市内代步工具。






铁路与电车
在一战后日本国有铁道(国铁)完成了日本全国铁道网路,从大正末期到昭和更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成为日本当时与将来的主要交通系统。这些铁路起初多由民间建设营运,在日俄战争后为未来战争所需政府将其国有化,并将主要干线交由国铁营运。铁道的发展并不仅于日本本土,朝鲜半岛设立韩国总督府铁道局、中国东北设立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台湾设立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能有效输送殖民地物资的铁道纷纷新建,并整合旧有铁路。由于西伯利亚通往欧洲的铁路完工,大正时代的人们以铁路──当然期间也会乘坐渡轮──从东京乘至伦敦仅需花费15天。

在大正结束时,国内干线通行的急行列车平均速度达50km/hr。到了30年代新型特急路线相继通车,本岛的燕号特急时速为66km/hr、朝鲜半岛的光号特急时速约50km/hr、满州国亚细亚号更高达90km/hr。特别是亚细亚号全线使用蒸汽机车牵引6节车厢,拥有100km/hr的设计急速而受到全球的铁道相关人士注目。

1912年日本交通公社(Japan Travel Bureau简称JBT)设立,为外国旅客提供各种方便与便宜的服务,他们与铁道业者保持了密切关系并相继发售《旅行Guidebook(旅行ガイドブック)》、日文与英文观光杂志《Tourist(ツーリスト)》以及《JTB时刻表》。


都市交通
在明治中期以前,东京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人力车与马车铁路,频繁至每分钟一车次的马车使得全市地面到处都是马粪,市民开始考虑引进路面电车。由于大企业间互相争夺主导权且市政府对铁路的了解不足,东京直到1903年(明治36年)才开始使用电车,随后电车就开始急遽发展并于隔年取代马车铁路。

大正时代在东京内东京市电器局的路面电车(市电)是最常见的交通手段,于市内全域共有140公里长的铁路,不论乘作距离每人单趟都是7钱而被平民所广泛使用。在10年代时市电就是都市交通的主力,100km的路线每日运载50万人次,但由于每班车仅能载运70人的有限运输力难以应付首度不断爆涨的交通量,参考国外地下铁道计划后于1927年底首条从上野到浅草的地下铁开通。

东京地下铁道使用投币三棍式闸门取代剪票闸,每人收费10钱。该路线逐渐向南延伸,1934年(昭和9年)通至银座并持续向新桥延伸,1938年(昭和13年)东京高速铁道修建涩谷──新桥路段,并互相通车。

日本最早的路面电车是1895年(明治28年)为第四回国内劝业博览会而开通的京都电气铁道,由琵琶湖运河的水力发电系统供电,但京都的市营电车京都市电直到1912年(明治45年)才开通,1918年(大正7年)全京都的路面电车皆市营化,总长21km。在京都电器铁道成为国内先驱后,名古屋、小田原、川崎等大都市相继营运电铁,干净且高运量的路面电车成为当时日本城市的潮流。

大坂作为当时日本最大都市,与东京同样迟至1903年才通车第一条5km长的路面铁道大坂市电筑港线,成为日本最早的公营市电。计费方式为全线分为4区,每人每区1钱、1908年(明治42年)二期线开始开营运后更为每区2钱,1912年后改为不分距离一律4钱。大坂市电是日本第二大的城市铁路系统,且继东京地下铁后,大坂也在1933年(昭和8年)通车日本首个公营地下铁系统──大坂市营地下铁。

山手线各站形成交通节点,为了同时连接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以转运站概念将郊区火车、市电、巴士与计程车集中于一处,百货公司、电影院、商店与餐饮街在周围聚起,一个个商圈渐渐形成。郊外住宅受私营鉄路的引诱将营建资本投往远离闹区之处,如目黒蒲田电鉄(今 东急电鉄)的田园调布与国立市、东武鉄道的常盘台等住宅区在大正末期到昭和时期就开始出售兴建,游乐园及赛车场等大型游乐场所也建于有铁路触及的郊区。

私鉄还在大都市近郊营运高速列车,国鉄与私鉄的高速化竞争从大正末期达到白热化,这可以说是人口群聚和经济成长的需求增长体现。最终,日本成为以铁路为交通命脉的国家,数十家国营、私营铁路及市电组成复杂的交通网路,成为拥有世界顶尖规模、密度与技术的铁道大国。


铁路旅行

「汽笛一响, 汽车驶离新桥, 进入爱宕山鞍部, 明月伴旅途……」此为《铁道唱歌》的一段歌词,此系列歌为大坂升文馆出版社为推广地理教育交付诗人大和田建树做曲的系列歌曲,歌词沿铁道介绍日本地理、历史、传说与名产品等。在第一集出版的1900年(明治33年),正好搭上铁道旅行发展而成为全国朗朗上口的名曲集。

在明治中期,随铁道距离与载运量迅速攀升,车资从仅有官员与富裕者能负担一路降低至平民也能付起的大众交通方式,这也与同期引进日本的车厢分级制度息息相关。一等、二等、三等车厢有着差别巨大的个人空间、装潢与服务,让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选择合宜的价位,而各种诸如食堂列车、卧铺、电灯与红帽等为服务也成了业者争相比较的项目。

在1906年(明治39年)年铁道国有法案通过,多家主要铁路线被收归国有,军方得以如愿拥有便利有效的运输系统,对于旅客来说不计盈亏的扩展路线也带来方便,但同时肥大公家机关也让品质改善与各种服务项目变得迟钝与劣质。大正时代正是铁道院(今 铁道省)终于有了醒悟,与私铁一样致力改善服务品质与招揽旅客的转变时代,诸如滑雪列车等休闲服务被逐个推出。

红帽
1896年(明治29年),从私铁之首山阳铁道于主要车站行李搬运伕发展而来的红帽于各铁道登场,其名取自美国同职责的red cap,翌年官铁也允许该职业在车站营业,行李搬运伕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也从穿着印有商号的短外衣变成一顶顶红色。红帽相当受到欢迎,1914年(大正3年)东京车站启用时甚至多达八十位,富裕乘客即使一顶帽子或提袋也会雇请红帽拿取,往来进出的红帽子成为与车站大厅及黑烟一同印在人们脑中的铁道象征。

C51蒸汽机车
由引进的美国8900型车头改进而成的日本最早纯国产机车头,采用快速煤水机车典型的2-3-1太平洋型轮轴配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级的窄轨机车头,时速可达95km。
原称为18900型,在20年代开始成为日本国内各干线客运列车主力,牵引力、高速性能与可靠性都有高度标准,生产将近300辆。在1930~1934(昭和5~9)为燕号列车东京到名古屋区间的机车头,使东京到大板旅行时间从富士号特急列车的11小时缩短到8个半小时,因而被称为超特急列车。



特急
全称特别急行列车,是急行列车终最高等级的车班种,仅停大战并由高性能车头牵引,对应欧美的城际列车或特快车。该车班最早从1914年开始,到了昭和时代共有富士、樱、燕三种特急列车。
1930年10月从东京到神户间的燕号开始运行,共有3等行李厢1节、3等客厢2节、2等客厢2节与食堂车、1等展望车各1节共7节的编制,往来两两端不到9个小时,共停东京、横滨、国府津/沼津(北/南行)、名古屋、大垣(南行)、京都、大板站。
采用C51改进型C53后,轨道增重、自动连结器、空气煞车、自动信号器等设备客服了窄轨铁道的缺陷达到60km的平均时速,向欧美95km级城际特快车的目标更进一步。


飞机
对于日本平民而言飞机在当时对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即使已经有客机与载客飞艇商营,但少数座位带来的高昂票价与不便远比些微的快速来的不受欢迎,如东京至大坂的特急票价为6円60钱,而客机则要花费30円。但对于赶时间的记者、商人或尝鲜旅客而言飞机仍有其价值所在,若前往铁路未铺设的偏僻或内陆地区,飞机仍是快速抵达的最佳选择。

1910年(明治43年)底,从德法归国的日野、德穿两位陆军大尉于代代木练兵场完成首次飞行,敲响日本航空史第一声钟,之后日本航空界也一直由军方引领,致力于培养航空部队与开发国产机。到大正时代时,国产军用机试飞生产、派遣临时航空队参与一战、陆军国产飞艇雄飞号完工、陆军航空部设立、海军横须贺与霞浦航空队组成、凤翔号航空母舰下水......,日本在航空界取得惊人发展,成功进入飞行俱乐部的潮流当中。

包括查尔斯‧F‧尼尔斯、亚瑟‧R‧史密斯与凯瑟琳‧史汀森等美国飞行员在大正年间来到日本进行特技飞行表演,激起大众对翔于空中的渴望,在早期航空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战结束后,有许多过时的淘汰军机剩下。


飞艇
1909年(明治42年)军方与民间合作组成的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继续进行飞船与热气球的研究和进口,隔年山田猪三郎制造的第一艘国产软式飞艇于野外试飞成功。
一战后海军组建航空船队,组成由进口和国产软式、半硬式飞艇的部队,但一直没有达到成熟发展,最后被飞机的浪潮取代。


民航界
1912年(明治45年)奈良原男爵于千叶市稲毛海岸开设第一间民用机场,以此为根据地培养出奈良原男爵、滋野男爵、伊贺男爵与伊藤音次郎四位第一批民间飞行员。1913年帝国飞行协会成立,旨在由民间主导下促进航空界发展,透过飞行大会、赏金飞行大会等活动让许多民间志士有发展舞台,为民航界做出重要贡献。

民间飞行员主要从事的轻型机开发、参与飞行大会、经营飞行学校、付费飞行赛与巡回演出等,在1920年航空局设立后以《航空取缔规则》、《航空机操纵士免许规则》等取缔危险行为与纠纷后步上下坡。1922年国际航空条约批准、隔年航空法实施,连带有了对飞机检查、成员、机场与航空运输的规定。之后民间航空界主要朝新闻与运输等实用业务领域发展,从先前的杂乱盛况步上专业正轨。

国内第一间航空公司──日本航空输送研究所由于井上长一于1922年(大正11年)于大坂堺市成立,开通大坂往来德岛与高松的定期货运航班,隔年又有了日本航空的大坂至福冈至别府航班、朝日新闻东西定期航空会营运东京到大坂航班。该三社于1925年(大正14年)以外包形式接受帝国邮便的航空邮务运送,而旅客运送也于同年出现,其中以日本航空输送最致力于推广载客服务,从1928(昭和3年)新增多条航线。

报社也积极的使用飞机进行宣传性质计划,如朝日于1925年的欧洲访问大飞行与每日新闻于1939年(昭和14年)进行的世界一周等。

为了能在航空界赶上欧美难以追逐的脚步以及意识到民航界在战时的作用,1928年(昭和3年)政府建立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并要求现有三家航空公司解散并入,东西航空会与日本航空株式会社在部分航线维持原名的情况下于隔年解散并入。而井上长一则对于航空局不承认其实绩的态度强烈不满,在几经协调后获得除国营企业外不得经营300km以上航班的妥协,继续经营短期航班直到1939(昭和14年)因战争而被强破解散并入。

日本航空输送除改善国内航班与航空邮务外也开设国际运输航班,将福冈作为与冲绳、台湾、中国的往来窗口,并被政府期待在战时能发挥第2空军的机能。


报社航空宣传
1922年──朝日新闻社东西定期航空会设立,东京往来大坂试验航班。
1924年──每日新闻社筹划春风号日本一周飞行成功。
1925年──大坂朝日新闻社欧洲访问飞行,春风与东风号抵达罗马。

航空运输
使用水上机或陆上机被用于运输邮务与富裕乘客,除了少数特例外一般只能承载3或4位乘客。

东京往来大坂──花费2.5小时,每日2班。
大坂往来福冈──花费3小时,每日2班。
福冈往来京城(今 首尔)──花费16小时,每日2班。


主要民用机
1923年:
川西K-6「春风」号水上运输机──双翼水上机、单具迈巴赫M4a水冷引擎、极速166km/hr、升限7000m、最大航程4hr、乘员1+2名
1924年:
川西K-7A水上运输机──双翼水上机、单具迈迈巴赫M4a水冷引擎、极速196km/hr、升限6000m、最大航程6hr、乘员2+4名
1925年:
Breguet 19侦察机──铝造双翼轻型轰炸机/侦察机、单具洛林12E水冷W-12型引擎、极速210km/hr、升限7000m、最大航程10hr/800km、乘员2名
1927年:
尼尔多Do J「鲸」水上客机──全金属单伞翼水上飞艇、两具川崎BMW-6水冷V型引擎、巡航速度150km/hr、升限4000m、最大航程2200km、乘员3名、乘载8~10名旅客
1929年:
福克超级环球运输机──上单翼封闭式机舱客机、单具惠普黄蜂星型引擎、极速235km/hr、升限5900m、机组员2名、乘载6位乘客或600kg货物。
石川岛R-3练习机──木造双翼训练机、单具石川岛ADC CirrusMk.II空冷直列引擎、巡航速度140km/hr、升限6000m、最大航程420km、乘员2名。
石川岛R-3练习机「青年日本」号──访欧特别改装机、单具石川岛ADC CirrusMk.II空冷直列引擎、巡航速度120km/hr、升限2650m、最大航程1200km、乘员2名。



船只

日本作为海岛国家,航运理所当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在当时日本航运中心为神户、大坂和横滨。尤其神户拥有日本最大规模的港口神户港,做为开港时的第一批港口有着大量的外国旅客与商人,国际文化与潮流程度更胜东京。主要的路线有欧洲航线,北美航线(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抵达美洲东部)、澳洲航线,南美航线(主要到南美东海岸)以及中国沿海的海运航线,代表的海运公司有日本邮船、大坂商船与东洋汽船。

在一战时由于远离主战场使得日本海运航路迎来繁荣,为商人赚进大笔外汇财富。不过在战后随着美英航运重新运作与经济萧条,日本许多大型航运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直到昭和时代才脱离泥沼。日本邮船在太平洋横断航路投入浅间丸号与秩父丸号豪华邮轮,大坂商船将高速的畿内丸型内燃机货船加入经巴拿马运河往返纽约的快速船班等。

大坂商船主要航路(中途港)
以下为1921年(大正10)大坂商船定期运输航路的所连接的城市,包括世界上多数的主要城市,也包括经由铁路连接的内路都市。

国内有:横滨、大坂、神户、东京、门司、敦贺;并抵达世界以下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大连、天津、北京、上海、青岛、基隆、高雄、河内、西贡、曼谷、新加坡、马尼拉、摩鹿加(东印度群岛)、泗水、萨摩亚、巴达维亚、布里斯班、雪梨、墨尔本、仰光、加尔各答、可伦坡(斯里兰卡)、孟买、蒙巴萨(肯亚)、尚巴吉(尚坦尼亚)、三兰港(尚坦尼亚)、海地、ローレンリマークス(译著1)、德本、伊莉莎白港、开普敦、赛德港(埃及)、马赛、巴黎、屯敦、安特卫普、鹿特丹、柏林、不来梅、汉堡、里加(拉脱维亚)、莫斯科、里约热内卢、桑托斯(巴西)、蒙德维多、布宜诺市(阿根廷)、纽约、费城、华盛顿、纽澳良、加尔维斯敦(德州)、巴拿马运河、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温哥华、维多利亚(温哥华)。


主要航路:
欧洲航路
北美航路──西岸航线(太平洋横断航路)
北美航线──东岸航线(经巴拿马运河)
澳大利亚航线
南美航路(经南亚航向南美东岸)
东南沿海航路(中国沿海)
南美洲航路(经过南非)
印度航路


里约热内卢丸 (大坂商船 南美航线)
秩父丸(日本邮船 北美航线)
冰川丸

日本邮船在1929年(昭和4年)下水12000吨级的远洋客货船冰川丸号,其性能在世界上并无突出之处,但优秀服务与频繁的美日往返船班而受往来太平洋的旅客欢迎。1930年(昭和5年)5月17日冰川丸从神户出发开始西雅图航线首航,十日后如期抵达西雅图。在之后它在航线上往返了70多趟,直到二战爆发被征为医院船使用,战后重新做为客货船服役直到1960年(昭和35),现做为博物馆船在横滨山下公园永久停泊。

在昭和初期由于北太平洋货客船航线需与美加竞争,日本邮船接受政府援助厚建造了6艘一万吨多级、18节航速的客货船,浅间丸、龙田丸、秩父丸(后改名鎌仓丸)航行于旧金山航线;日枝丸、平安丸与冰船丸航行于西雅图、温哥华航线。冰船丸长163米、宽20米、吃水9.2米,标准排水量11000吨并可载货10000吨,巡航速度15节。船舱分为三个等级,标准客员容量为:一等舱76名、二等舱69名、三等舱186名,船上多数设施为所有舱等旅客共用,当然也有专供高舱等旅客的豪华服务。


往返航行时间
下关──釜山:16小时
下关──上海:36小时
横滨──纽约:35日
横滨──温哥华:9~14日(沿阿申留群岛航行)
横滨──旧金山:13~17日(经夏威夷)
长崎──雪梨:22~25日
神户──伦敦:38日(经巴拿马运河)


汽车

明治末期汽车开始从欧美输入,数量少性能差而多做为娱乐用的玩具。1915年(大正4年)东京黑目赛马场首次举办汽车赛事,但汽车仍未处于普及的程度,1920年时全日本约有1000辆汽车,多数为华族与大企业主所有。同时出租计程车与共乘汽车也已经出现,东京周围如京王电气轨道(1913年)、东京市街自动车、东京横滨电铁、京成电气轨道、板桥乘合自动车、DAT(ダット)自动车(皆于1919年之前)先后营业,关东大地震后东京市的市营巴士也开始服务(1923年)。

国产汽车的先驱为1914年(大正3年)快进社的「脱兔号」(译著2),20年代东京石川岛造船厂(今 五十铃)、东京瓦斯电气工业(今 日野)、DAT自动车(今 日产)都有制造国产汽车,然而在1929年(昭和4年)全日本8万辆汽车中仅有437辆国产车,尤其是福特与通用在震灾后主导了日本市场。1931年(昭和6年)发动机制造(今 大发工业)大规模生产便宜紧凑的「椿号」三轮汽车;石川岛自动车制作所与DAT自动车制造合并成为日产自动车,1933年(昭和8年)开始生产大量国产车并以达特桑的品牌名外销亚洲与中南美。

对日本来说当时的汽车过于昂贵,仅有少数高收入者拥有私人汽车,同时许多大型报社则积极地使用汽车进行新闻取材,对多数人来说当时要开到汽车只能进入那些大公司才有机会。

根据参考资料的不同难以确定加油站于何时开始出现,但由于有少数照片因此能猜测10年代应就有极少数的加油站存在,汽车拥有者建造的许多炼瓦油槽明显表现出在当时汽车燃料基本上必须自行解决。1919年(大正8年)的《自动车取缔令》(译著3)与《道路法》(译著4)对汽车普及有很大帮助,加油站也纷纷出现。1926年(大正15年)日本拥有32000辆汽车,对比1919年的5千辆有很大成长,而到了1932年(昭和7年)日本的汽车突破了十万大关。



摩托车

早在1898年(明治31年)日本就在近代化推动下由紫义彦组装第一台摩托车,但在之后相较于其他更「高大上」或平民化的技术与产业,摩托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以进口为主,制造生产也仅限于个人的小规模组装。

1909年(明治42)岛津楢藏制作了第一辆国产机车NS号(译著5),同年摩托车进口商如山田盛轮馆(进口NSU机车)、山口盛藏店(进口英国胜利机车与美国亨迪机车)(译著6)成立,1917年(大正6年)大仓商事开始哈雷机车进口,国产机车屡屡发展失败。

结果到了1933年(昭和8年)才有由脚踏车厂宫田制造所(今 Miyata宫田,主要生产消防设备)以警用脚踏车发展的Asahi号A型机车作为第一款日本量产机车,1935年(昭和10年)规模量产,到1939年(昭和14年)停产为止共造出3000多辆,标准款售价340円、特级款售价370円。

由于关税导致进口车价飙升,哈雷在大萧条与预备生产新车款的情况下以不可外销的前提授权并交付机具给日本哈雷生产日本造哈雷机车,1934年(昭和9年)开始生产1200cc哈雷VL型。次年日本哈雷改名陆王,以1935年R型作为量产主力,并以每年上千辆的速度生产各式机车、汽车与三轮汽车。


复兴道路
江户时代为了防范市街战斗而将道路设计的狭窄曲折,改善道路对使东京作为现代化都市十分重要,但也相当困难。与银座等区域计划不同,主干道需要与当地居民有大量沟通交涉,建设成本相当高。即使在大正时代住况也没有获得改善,除仅有铺设少数道路外,整个市街下雨时满是泥泞,晴天则尘土飞扬。

当40%的城市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一把火烧毁后,复兴院就克服了地主反对进行大规模土地重划,终于建设出一条真正的主要干道。大正通(今 靖国通)是一条从市谷到亀戸的东西向道路,宽15至36米,并以此为基本从东京站为中心建设了放射状的干线道路。第一条环状道:明治通在1933年09月20日完工,从品川ハツ山起,经目黒、渋谷、千駄ヶ谷、早稲田、池袋、王子向岛、亀戸,这条现代化道路有部分段落铺设轻轨与行人道,宽16.36米或14.54米(无铁轨段),在连接东京周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地区同时为汽车普及作好了预先准备。

昭和通、行幸通有超过2米宽的草皮,且种植了行道树。




脚踏车

日本在应庆年间就有了最早的欧洲自行车引进,最初以美制为主,明治后期英制脚踏车数量开始增加,直到一战而进口中断为止。在明治为新时各地开始尝试制造脚踏车,而宫田制造所引入了约翰‧史塔利的安全自行车设计(safety bicycle)于1890年(明治23)生产并成为当时的脚踏车大厂,到了大正时代日本的脚踏车多为以英式路用车(roadster)为基础设计的国产或半国产脚踏车。早期脚踏车与各种舶来品一样是昂贵的玩具,当高轮(penny-farthing)成为主流时脚踏车出租盛行,自行车比赛也相当受欢迎。在此时脚踏车由于车架设计不适合裙装或和服而被认为是男性使用物,直到大正时代贵妇们成立自行车俱乐部并穿着裤装或骑乘淑女车款,成为女性权益进步的象征。

日本生产的脚踏车大多是有适合日本人身材的车架与能载一带米(约60kg)的后置物架的多功能车(utility bicycle,日文写作実用车),因道路与经济水平不适合汽车而常被用于运输,而脚踏车无法搬运的大型货物则由推车或马车载运。虽然脚踏车对一般家庭来说仍是相当昂贵,但由于实用且耐用而受大众欢迎,1920年(大正9年)日本约有205万辆脚踏车,1925年(大正14年)时激增到407万辆──约15人就有1辆脚踏车。

银轮少年队
当时三越百货公司将自江户时代就有的免费送货服务现代化,由穿着华丽英式制服的少年骑乘脚踏车运送客人所购买的物品,被称之为银轮少年队。



人力车

人力车于明治初期由和泉一辅参考西式马车所发明,整体结构与双人座的轻形马车类似,但由于日本难以取得马匹而以拉夫代替,1870年在日本桥附近开开始营业。在此之前日本就有由人力拉动的双轮板车「大八车」而很快被接受,且由于车夫不需要学识或资格就能获得相对优渥的报酬而迅速于各地出现,直到昭和初期人力车都是日本普遍的交通工具。

只要有道路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人力车的踪影,靠着转乘的方式几乎能以人力车抵达日本任何地方,车伕通常为一人,但赶路时会雇用另一人在后方推车,一天就能移动80~100公里。在关东震灾之前人力车是中上阶层最主要的移动方式,之后被汽机车与脚踏车逐渐取代,但仍可在观光区或徒步区见到。

单人座和双人座的人力车都可以看到,单人座较为常见。人力车有固定的收费标准,因此各车伕只能以车况和技术好坏相互竞争,因此如敞篷、遮帘、云龙武士绘、素色蜡漆、莳绘(译著7)等等各种配件装饰纷纷出现在人力车上。


地方城市样貌
在地方城市公车与轻轨相当普遍,车站前也有公用电话,大八车与铁路马车混和使用。车站一般是在市区,周围有着商家与比较现代化的公司,工厂遍布四处,农民则在郊区或山间开垦,采买或销售时前往城市。

站前旅馆
江户时代的本阵(译著8)与旅笼(译著9)等住宿设施随着宿驿系统(译著10)的崩坏而发生变化。以往只允许在本阵使用的大门、玄关与上席(译著11)等原本只有本阵才能使用的设施现在一般旅店也能享受到。最常见的旅笼客房是大通铺形式,一个巨大铺满叠蓆的房间供不同组客人使用,有些会用拉门屏风隔开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隐私;现在脇本阵(译著12)和本阵为了维持经营也向平民开放,富裕的旅客可以享受舒适宽敞的个人雅房与客房服务,不需要住宿在品质低下的旅社中。

明治维新后随铁路发展使得旧有于五街道和脇往还(译著13)上的宿驿旅店没落,不属于宿驿系统的新旅店在车站周围相继开设,后来就成了现在的站前旅馆。


旅店
以下为30年的日本知名大型旅店──
东京:帝国饭店、丸之内饭店、东京铁道饭店、大森饭店
横滨:庄严饭店(ホテルニューグランド)
鎌仓:海浜饭店
轻井沢:万平饭店
京都:京都饭店
大坂:新大坂饭店
台北:台湾铁道饭店
京城:朝鲜饭店
平壤:平壤铁道饭店
大连、奉天:大和饭店







译著1:查不到,绝望。只能根据前后猜测应在莫三比克或附近地区。

译著2:1911年工程师桥本增治郎创办快进社汽车工厂,隔年以英国雨燕公司的底盘组装出试作第1号车「神速号」,1914年于上野大正博览会展出试作第2号车「DAT汽车(即脱兔号)」,获得铜牌奖。脱兔号为一辆3人座、V型二缸10马力引擎的汽车,最高时速32km/hr,是第一辆纯国产车(包括引擎)。

译著3:大正8年内务省令第1号,同年实施。规定汽车必须行驶于地方长官限制的区域或道路、拥有如车灯及喇叭在内的安全设备、除特别指定时间地点外时速最高24km/hr、未满十八岁或聋哑或精神病患及地方长官认为不适者不可驾车、车辆所有权与责权、车辆检查与营业用途等等规定,于1947年(昭和22年)被道路交通取缔法取代。

译著4:大正8年4月10日法律第58号,次年实施。规定了包括道路标志、所有权、道路等级与种类、道路铺设与管理、道路使用费、监督与罚则等项目,于1952年(昭和27年)废止并被道路法实施法取代。

译著5:岛津楢藏为日本机车界开山始祖之一,于1908年将二冲程引擎装在脚踏车上实验,隔年将400cc四冲程引擎装在自制车架上程为NS号。

译著6:分别为今日的凯旋机车和印地安重机。

译著7:在漆器──人力车来说就是上蜡漆的车体──上以金、银或色粉利用漆的黏性绘制成花纹图案的装饰,在明治为新时一度衰落,后来国粹和民族主义使得这类传统工艺又受到重视。

译著8:本阵为专供旗本武士、幕府官吏、勅使与皇族使用的最高级住宿场所,一般会指定地方仕绅豪门的家作为本阵。在住宿者会赠与或多或少的酬谢给本阵人家,而作为参与街道宿驿系统的特权,本阵被允许拥有大门、玄关、上席以及苗字带刀(武装特权),当然也是相当的荣耀。

译著9:最普遍的旅店,有附餐与通铺供平民和下级武士使用,较差的旅笼或拥挤时可能连隔间都没有因此对女性相当不便。根据规模可分为大、中、小旅笼,并根据有无提供饭盛女(私娼)服务分为平旅笼和饭盛旅笼。早餐通常供应渍萝卜、炸豆腐、烤鱼、水煮蛋、笋子与味噌汤;晚饭则是烤咸鱼干、香菇、萝卜、烤豆腐和味噌汤。

译著10:又称宿场,是江户时代与五街道公路系统配合的整套宿泊设施。包括问屋场(提供驿马与信差)、本阵、脇本阵、高札场(设告示牌政令宣布场所)、旅笼、木赁宿(附炊煮设备而不供餐的一般住宿,品质通常很差)、茶屋(贩售旅客茶水与餐酒)、商店、枡形(宿场两端的防御设施)与周边木户形成的宿场町,由政府协助营运并会指定周围的村阵为助乡提供义务劳动人力。

译著11:上段の间。书院造样式建筑中以框和叠蓆增高,专供大名与皇族接见家臣或访客的房间区域,与下段の间相对以表达出身份地位的差距。

译著12:本阵再次级的住宿,来访的藩队或宫若人数较多本阵无法住下时较下级者会住宿于此,不够资格住于本阵的上级武士或官员也会住在脇本阵。脇本阵规模较本阵小,但装潢摆设品质一般不会逊色多少,房间当然也有上下级之分。

译著13:又称脇道或斜街道,是五街道以外的主要道路与支线,同由幕府官员所管辖。由于不向五街道的观所需要脱衣查验与检查私处,虽然较为难走或绕道但女性一般还是会选择走脇往还。

« 上次编辑: 2021-04-24, 周六 22:28:05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8 于: 2019-02-12, 周二 23:35:04 »
9.年表







有意思的人物

鲇穿义介(1880~1967)
冶金学家、工业企业家。

芥川龙之介(1892~1927)
以《罗生门》与《魁儡师》为代表的文学家。

浅野和三郎(1874~1937)
心灵研究者、大本教干部、海军英语教师。

甘粕正彦(1891~1945)
陆军军官、震灾杀人者、满州国官员。

石原莞尔(1889~1949)
陆军军官、芦沟桥事变参与者。

石原纯(1881~1947)
东北帝大物理学教授、日本相对论先驱、《科学》杂志总编。

泉镜花(1873~1939)
观念小说、浪漫主义作家,唯美主义剧本家。

井上円了(1858~1919)
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东洋大学元老、心灵现象研究者。

海野十三(1897~1949)
本名佐野昌一,日本科幻之父,侦探小说中加入科学要素的先锋。

江户川乱步(1894~1965)
推理小说作家。

夏本健一(1904~1970)
演员、表演秀与剧场经营者。

大川周明(1883~1957)
右派国家主义者、法学博士。

加藤保宪
《帝都物语》角色,意图毁灭东京的谜样军人,精通咒法。

川岛芳子(1907~1948)
清朝皇族、帝国陆军在满州国的著名间谍。

川端康成(1899~1972)
新感觉派作家,现代主义文学先驱。

北一辉(1883~1937)
社会主义、超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思想家、社运家。

幸田露伴(1867~1947)
日本古典与宗教学家、新古典主义作家、京都帝大国文学讲师。

西园寺公望(1849~1940)
明治、大正、昭和三代政治元老,帝国首相。

酒井胜军(1872~1940)
基督教牧师、排犹主义者。

岛田清次郎(1899~1930)
立志小说作家、社会主义思想家,在受控凌辱妇女后因综合失调症而死。

松旭斋天胜(1886~1944)
本名金泽,女性魔术师、明星表演者。

添田哑禅坊(1872~1944)
演歌表演者、社会主义者。

竹久梦二(1884~1934)
画家、诗人,为杂志与报纸绘制抒情划与美人划。

出口王仁三郎(1871~1946)
大本教第二代教祖、预言家。

寺田寅彦(1878~1935)
地球物理学家、散文作家。

无崎岑乔(???)
奈良南都大学考古学家、人类学教授。(译注:疑为本书虚构人物)

萩原恭次郎(1899~1938)
达达主义诗人、无政府主义者。

林芙美子(1903~1951)
女性主义作家、小说家、诗人。

平冢雷鸟(1886~1971)
女性解放运动者,女权主义作家、评论家。

福来友吉(1871~1952)
心灵神祕主义者、超心理学研究者。

本多光太郎(1870~1954)
冶金学家、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所长。

三田光一(1885~1943)
流浪魔术师、念写超能力者。

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
白桦派现代文学作家、乌托邦主义者。

汤川秀树(1907~1981)
理论物理学家。

梦野久作(1889~1936)
恐怖侦探小说作家。












« 上次编辑: 2019-09-05, 周四 15:51:41 由 Coffee G »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

离线 Coffee G

  • Knight
  • ***
  • 帖子数: 391
  • 苹果币: 1
Re: 【扩充翻译】克苏鲁与帝国(占坑)
« 回帖 #9 于: 2019-02-12, 周二 23:35:14 »
日本领土与周边诸国
一个机翻狗  以下是机翻咚咚
克总与帝国: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51.0
迷踪: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1556.0
武装少女: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9052.0
搞姬剑: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0367.0
Reign-Companies rule: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31746.0
尼尔-顽抗: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575.0
一堆其他小垃圾: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22692.0

另外目前还在坑底慢慢弄或未发的东西:Gundog、少前同人系统、梵天狗校对、Mahō Shōjo  欢迎内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