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奈亚的面具开团说明  (阅读 2748 次)

副标题:

离线 喵雪

  • 版主
  • *
  • 帖子数: 204
  • 苹果币: 0
奈亚的面具开团说明
« 于: 2018-01-24, 周三 19:29:19 »
    团内笔记,此团不招人


    开团计划
    3月前目标肝儿完游戏的第一章,顺利的话可以进行第二章的剧情。
    计划如下
    • 1月27~28日周末完成车卡,pc间关系确定
    • 2月3~4日周末完成第一个踢门短遭遇,不需全员到场,事后会有replay和handout
    • 2月10~11日因调休,可单人或双人调查信息
    • 2月15日开始春节,进入主剧情熬夜开爆!
    • 过年后再计划第二章

    模组类型:The World
    (是的,比city还要大233 其实是一个一个city)

    开团tips
    • 本着鼓励扮演,鼓励简化,玩家开心的方向开房规
    • 可以去找团里尚未给出的地点、人物(比如没提过警察和医院也是可以去)
    • 请代入角色在这个世界里生活,这个模组真的不是点选项的avg
    • 鼓励提出大胆且有趣的提议解决问题(大闹天宫)
    • 与npc谈恋爱不鼓励不阻拦233
    • 求求各位不要手撕模组,啃几十页英文模组很辛苦的orz
    • Handout会是英文的,kp可以口头翻译
    • 跑团请做好笔记,第一章的信息几年后结团的时候说不定会用到(被打
    • 有喜欢的房规或者神经病想法和kp商量,可以满足尽量满足,目标不是为了规则严谨也不是为了设定紧密洛氏风格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模组作者也不知道我只为了pc和自己开心跑团恩

    开卡建议
    • 按coc6版规则,有喜欢的pcoc、coc7版甚至dnd规则经全团同意后可添加
    • 建议(非强制)每位玩家车两张卡,一张亲儿子/女儿仅限自用,一张用于自己咕咕咕了别的玩家角色正好不在场景的时候给团内小伙伴使用(为了增加扮演挑战性w),也会用于分队行动时玩家哪边都能玩到w(替身使者)所以第二张卡为了让自己和队友挑战扮演可以开开脑洞(老爷爷啊,熊孩子啊,印度人啊etc)
    • 1920s背景,种族歧视男女平等问题存在但与2010s程度相似
    • 骰点不开心可以找kp商议,此团app16=日系模组app18,请不要app随意超过16谢谢,超过16大概是世界级名模特,一出门都会星探和记者包围的程度
    • 可与kp商议自定义或修改职业,修改过的本职技能应有背景对应(推荐从7版规则里找灵感)
    • 全部技能上限85%,获得经验可提升
    • 请以团队角度(敲重点)设计角色,尽量不要有短板
    • 建议技能:除日常技能外,建议语言,各种知识,快速交谈,信誉度(极重要)
    • 随身装备无过多要求,尽量从简,pc缺什么东西只要不离谱基本都能从口袋里掏出来(小镜子,火柴,剃须刀,etc)
    • 建议(非强制)使用1920s黑白真人照片做人物头像,可google 1920s policeman, 1920s young lady等
    • 国籍不限,性别(男,女,不明)不限,年龄要求成年
    [/list]
    « 上次编辑: 2018-01-24, 周三 19:38:56 由 喵雪 »
    深度挖坑症晚期病患

    离线 喵雪

    • 版主
    • *
    • 帖子数: 204
    • 苹果币: 0
    Re: 奈亚的面具开团说明
    « 回帖 #1 于: 2018-01-26, 周五 21:53:05 »
    1920s年代不仅仅是克苏鲁。这个时代被称为“禁酒令时代”、“喧腾的二十年代”、“爵士乐时代”、“迷惘的一代”。这个年代距离现在已有近一个世纪之远,但其实与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10年代相似甚多:同样是酗酒与响了的纸醉金迷,膨胀的消费欲,保守与开放的变革时期,迷惘的一代人,女性的开放与独立、精神的疾病……在1920s团背景下,我决定纽约、巴黎是最有魅力不过的了。找出了一些描写当时生活的小说,阅读其中文字的时候丝毫感觉不出时代的隔阂,喧腾的二十年代与我们所处的当今相似真的有很多。于是分享一下自己的书单。

    推荐读物: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透 -   :
    《了不起的盖茨比》(名著名译插图本)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爵士乐时代的故事》
    剧透 -   :
    1922年,《爵士乐时代的故事》出版,这部短篇小说集的题名后来成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所谓“爵士乐时代”,用作者的话说,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2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这十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丽的时代”。年轻一代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神祗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

    收录在《爵士乐时代的故事》里的11个短篇小说,大都反映了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青年对于这个时代的感受,尤其是对于上层资产阶级的不满情绪。其中,《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又译《返老还童》)于2008年被美国好莱坞拍成电影,颇获好评。
    《夜色温柔》
    剧透 -   :
    菲茨杰拉德最呕心沥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女电影演员露丝玛利在戛纳海滩上遇见了主人公狄克·戴弗,一位精神病医生。他妻子妮珂是他过去的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他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露丝玛利很快就迷上了他。尽管她一再对他表明心迹,狄克却始终不为所动。回巴黎后,他对妻子妮珂的忠诚看似没有动摇,事实上却情不自禁地被露丝玛利吸引。为摆脱对露丝玛利的幻想,狄克开始撰写专著,对复发癔症、精神状态仍不稳定的妮珂尽可能温柔体贴。在阿尔卑斯山度假期间,他遇到昔日好友佛朗兹,并用妻子可观财产中的一部分与他合伙办了一家诊所。此时,妮珂收到一封指责狄克与病人通奸的信,病情加剧,在郊游中故意撞毁汽车。狄克沮丧万分,独自外出度假散心,途中与罗丝玛利偶遇,却只是意识到他们短暂的爱情已无可挽回。最终他借酒浇愁,妻子也离他而去。他曾是这个浪漫时代的缩影,最终却沦为一个顾影自怜的失败者。小说见证了菲茨杰拉德虚度了大半生的“爵士乐时代”的幻灭,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作者本人所谓的“对人生透彻、惨痛的了解”。

    特雷泽·安妮·福勒
    《Z: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的故事》
    剧透 -   :
    泽尔达——被菲茨杰拉德彻底摧毁的女人。

    泽尔达留着短发,大胆而新潮,纵情于这个狂野的世界。

    她和菲茨杰拉德去过的每个地方都变得人潮拥挤:纽约、长岛、好莱坞和法国里维埃拉。

    他们无休止地参加迷人派对,包括注定“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斯坦恩、萨拉、毕加索、庞德……

    派对无法永远持续下去。除了是知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妻子以外,泽尔达还是天才的作家、画家、芭蕾舞演员。但是,傲慢自私的丈夫毁了她,将她灵光四溢的日记抄袭进自己的小说,导致她的才华被否认,身心被摧残,直到去了精神病院……

    这,就是令人无法抗拒的——泽尔达的故事。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剧透 -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保拉·麦克莱恩
    《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
    剧透 -   :
    “我多希望在还只爱她一个人的时候就死去。”——海明威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著名的爵士时代,著名的迷惘的一代。彼时的巴黎才人云集、流光溢彩,而海明威与哈德莉是其中的黄金佳偶。

    来自圣路易斯市的姑娘哈德莉,美丽、沉默、家境良好却压抑,父亲自杀,母亲去世,她与强势的姐姐一家一起生活。但当28岁的哈德莉与20岁的海明威相遇后,一切都改变了。年轻的海明威英俊、热烈、敏感,他带哈德莉结识各色有趣的人,带她投入变幻的巴黎生活。哈德莉逐渐盛放,心性中的率真、善良、沉稳,使她成为海明威的缪斯,也成为这位尚未成名的作家最可靠的伙伴、最坚定的支持者,以及最温暖的照顾者。然而,随着海明威的事业与声名日盛,他们的感情遇到越来越多的考验,哈德莉意识到,巴黎成就了他们的成功与幸福,也正在夺走他们的爱情和婚姻……

    多年之后,“哈德莉”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娓娓道来。这令人向往又使人神伤的爱恋,是仅属于那个年代的巴黎传奇,是一部翻遍文学史也读不到的哀婉篇章。

    苏珊妮·林德尔
    《另一个打字员》
    剧透 -   :
    1924年的纽约城——“爵士时代”那颗跳动的心脏。对于都市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摩登世界。维多利亚时代的旧式道德禁忌被一扫而空,波波头、红唇与香烟、叛逆的地下酒吧成为了新女性们彰显自由的标志。但也有人对这个新世界感到陌生、抗拒,比如罗斯。作为一名在纽约城警局工作的打字员,循规蹈矩的罗斯依然在苦苦搜寻那个逝去年代的温情,搜寻着她在童年时代、在冰冷的孤儿院中未能得到的亲密友谊……

    罗斯的梦想很快成真了。一个星期二的早晨,一个光彩照人的女孩儿走进了警局大门,成为了陪伴罗斯的“另一个打字员”。奇迹降临了:这个叫奥黛丽的摩登女郎与古板守旧的罗斯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密友。这是一位能让所有女孩儿最疯狂的幻想成真的好闺蜜:罗斯搬进了她那间豪奢的酒店房间,与她分享堆满衣柜的高档时装、取之不尽的精致甜点,还有一次次在夜幕的掩护下闯入地下酒吧世界的探险之旅。搭乘着奥黛丽号快车,一度被时代远远抛在身后的罗斯一步登天,甚至连她那原本平淡无奇的相貌似乎都分得了一份好友的光彩,变得妩媚妖娆起来……

    然而,罗斯不知道的是,自己并不是成为了凤凰的麻雀,而是被一步步诱进了一个金色的捕鸟器,而所有这一切流光溢彩的奢华与心心相印的姐妹情都只是一根根精致的带刺铁丝,直到整个故事的结局处才会砰然闭合…..

    海明威
    《太阳照常升起》
    剧透 -   :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籍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

    约翰·多斯·帕索斯
    《曼哈顿中转站》
    剧透 -   :
    1925年发表的《曼哈顿中转站》以大战前后的纽约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记者、律师、演员、水手、工会干部等人物形象。他们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意者,生活苦闷,精神空虚。作品中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人物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有的只在某些事件中相遇。评论家们称它为“群像小说”。对于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来说,曼哈顿只是一个中转站,他们陆续来到这里,试图寻找新的生活,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斥着冷酷和漠不关心的城市,因而最终只能选择离开,去往另一个地方。作者在书中描述了那些富有的政治掮客和在底层奋斗的移民,体现了人与城市间,人与人之间现代性的疏离与斗争。他的记述第一次使这些不为人知的移民进入了美国历史的范畴,使得本书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充满了乔伊斯式的意识流词汇和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而“新闻报导”和“摄影机眼”的写法也使本书别具一格。

    弗吉尼亚·伍尔芙
    《达洛维夫人》
    剧透 -   :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 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 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炮弹震呆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 上次编辑: 2018-01-26, 周五 22:11:03 由 喵雪 »
    深度挖坑症晚期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