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蘋果園

跑團活動區 => 蓝鹰堡 => 網團活動區 => 刀使巫女:齿轮与荒魂 => 主题作者是: zghzgh1779 于 2019-02-21, 周四 20:49:50

主题: 【刀使巫女战役设定】1.11 朝日之国的首都:雾都理想京
作者: zghzgh17792019-02-21, 周四 20:49:50
理想京

    谁也没有料到工业革命居然会使理想京如此迅猛的发展,在1841年,它已经容纳了两百万的人口,这数字会在接下来二十年内增长三十三万。它不只是朝日国的首都,更是这个正在逐步壮大的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象征,它的光辉遍布泰西、昆仑州、大殷州与诸夏。

城市区划

    这个时代的理想京可以分为四个区块,中心为旧京城,环绕着旧京城的区块被称为中京,艾露诺十字路以西的被称为西区,京塔(管理局的所在地)以东则为东区,当然,那个年代它们还没有得到这些名字。最后,诃摩河[Kamo River]以南的区域被称为南迦叶,也被称为妙贤郡。每个区划都有自己的特色,为理想京的自给自足做出贡献,而每一个区划也都在不断地改变。

    旧京城的南部为诃摩河,西部为庙宇区[Temple],神学院与律师学院也位于此地;东部则是旧京塔。旧京曾有七扇城门,但如今只有一扇完好,被保存在九州庙会区的博物馆内,它的旧址如今被称作“新门区”,此地的监狱,“新门牢”,也因此得名。旧京内的重要建筑包括圣德神社、律师协会[Doctor’s Commons]、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朝日国立银行、京都守府(京都守的住宅),在摄政街住有约十二万名富商。旧京的地方政府强大且独立,有自己的警察组织(“同心”,即理想京的警察组织,在旧京没有管辖权),铁轨也不能进入旧京城。

    绝大部分牢房都在中京(包括新门牢、落樱牢和之后的新型监狱),朝日博物馆和庆应律师学院也在此处。然而,它也是理想京的穷人与受压榨者的“家”。由于临近贺茂、圣吉川、七面钟(有七条道路在此交汇),劳工们也挤在这儿,他们住在拥挤、肮脏的公寓中——这些公寓时常会被轻蔑地称为“贫民窟”。圣吉川容纳了极多九州人口,甚至专门划出了一个地区:“小萨摩”。这地方脏乱且危险,却也安静阴沉地像是无人之地。圣吉川也是理想京闪族人的小区,他们那拥挤、吵闹,到处都挂着干抹布。在这些地方,街道拥挤到除了步行以外别无他法。也因此,每次荒魂在这儿出现,带来的破坏都极其严重。中京还因春田的屠宰场而闻名,这儿的牲畜市场为整个理想京提供肉类。一批又一批的牛、猪和羊从各个街巷送至春田,在屠宰场变成肉、下水、血和屠宰机器冒出的滚滚蒸汽,这儿有共计120个屠宰场。

    西区属于皇家与贵族。正中心为西京,包括朝堂(朝堂殿本身在1698年被烧毁)、太极殿(重建的皇宫),旁边则是在1829年新建的大公园。朝日天皇的选择的新御所,桂离宫(旁边则是桂离园),也在西区。其他重要的建筑包括西京大神宫、上议院、朱雀大道、外交部、陆军部、骑兵卫所、海军部、时尚繁华的平等院、挤满了绅士俱乐部的投壶区、遍布昂贵商店的小金街、贵族们的城市房产。平等院的西边界为龙安道,有着全理想京最昂贵的房产;以及黄梅园,一座有着精致人造湖(以沙表湖)的公共园林,园林中有供马车巡游的大道以及供绅士步行游玩的小径。正午时分,那些想被看做重要人士(或想被重要人士看见)的朝日公民都会到黄梅园游玩。西北部则是建仁园,理想京的动物园和高端住宅尽在此处。

    而理想京的东区属于工业、制造业和刀使。东区与中京的分界线为理想京塔——那位征夷大将军将这座闻名遐迩的要塞赐予当时的刀使,作为刀使对他支持的回报。在这儿,皇家刀使近卫队蜕变成了如今的特别刀剑管理局。京塔同时也是审判刀使的法院以及关押有罪刀使的监狱。从那至今,尚未有哪位受到审判的刀使能够逃狱。京塔外即为红灯区,因为街上永不熄灭的红色荒魂灯而得名。红灯区是刀使们在工作结束时放松、休憩、娱乐的地方,为了方便紧急出动,刀使即便在轮休也不会离开京塔太远,因此红灯区成了她们的最佳去处。红灯区内有酒吧、餐厅、运动场、各类刀使俱乐部(仅允许刀使加入)以及供她们在宿舍外暂时休息的旅馆,为了与刀使毫无定时且二十四小时待命的作息相契合,红灯区的灯光永不熄灭,不管夜有多深,永远至少会有一间酒吧恭迎客人;红灯区有着全理想京最高的刀使密度,而其内店面的员工几乎都是退役刀使,这使得红灯区成为治安堪忧的东区中最安全的地方,可惜的是,它有着极其严格的出入审核,与刀使无关的人几乎无法通行。

    除去管理局和红灯区,东区同样是理想京的工业中心。它的中心为丰安,包括步进、胡杨、圣绿、亥进、辽区、白堂数个区域。主要工业有纺织业、制鞋业、炼糖业(在白堂与步进)、炼油业、制胶业和化工生产,上述产业以及码头和鱼鲜市场使得整个东区浸泡在一股恶臭中(京塔附近除外)。尽管生活条件糟糕透顶、居住条件恶劣、犯罪猖獗,移民往往会为了找到工作而选择居住在东区,尽管当时整个东区与京塔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日后东区正式成为一个区划时,整个东区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

    南迦叶或说妙贤郡,指诃摩河以南的整个区域,包括臭名昭著的精神病院恐山医院、圣德神宫祭主的官邸法隆寺。它也有许多重要工业,绝大部分扩张迅猛,雇佣了成千上百个劳工。其中包括许多大工程公司。它的“马头”地区是整个朝日国造船业与铸铁厂的中心,同时也是锚、帆、绳的生产中心。往内陆则是皮革市场、制革厂、食醋厂和啤酒厂(包括麻吕锚牌啤酒厂),这使得南迦叶弥漫着一股独特异味。这儿的制帽厂数量与质量占全世界榜首,而法隆区夸耀它的木料场和各种制造业:肥皂、蜡烛、化工(包括硫酸)、大仓陶器和铸石管道。般若河上有一个较小的工业中心,再往西走,本能看见面粉磨坊和鼻烟磨坊、给布料漂白印花的织布厂,但它们已经在30年代让位给了造纸厂、清漆厂和颜料厂。

诃摩河

    诃摩河是理想京的重要一景。它自西向东穿过了理想京,在市内有800尺至1500尺长。河上有数座大桥,最西边的是长廊桥,链接西京边缘的灰港与法隆区。此外还有数座桥能通往南迦叶,包括水伦桥(从浅岸区)、灰僧桥(在律师公会旁,通向旧京)、南迦叶桥(通向旧京中央)和京桥(同样通往旧京)。过桥费通常是1便士。

    此外,也有渡河的蒸汽船:每15分钟一班,每班250人,船费4便士。在1825年,一位工程师提出要在河下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连通南方的海斯与北方的瓦平,供行人渡河。然而,这计划却遭遇了种种灾难(洪患与罢工都很常见),最后在1832年被放弃了,不过在1835年,计划重开,且隧道在1843年正式竣工。

    尽管诃摩河的宽度与深度都能允许大船通行,但船只无法穿过京桥,因此,有一块向东延伸的,被称为“码头区”的区域诞生,作为船只航行的终点。码头区覆盖了数百亩,按东天竺公司的说法是250亩。河的下游是池区,煤船或其他船只需在这等待靠岸装卸的许可。池区的另一边是被称为“犬岛”的大码头,它位于翠城北部,由西天竺船坞公司控制,能供六百艘船只停泊,是装卸货物的中心点。

交通与环境

    理想京是城际列车的发源地,第一条线路在1836年开通,从理想京到深坦,随后在1838年延伸至翠城。第二条是理想京-伯砦,开通于1837年,当时仅仅只到箱原,在第二年才延伸到了伯砦。由于陡坡与摄政运河的存在,在抵达寒斋后,需要依靠固定式蒸汽机帮助拉动车厢才能跑完之后的铁道,直到40年代晚期火车引擎得到改良,这套系统才停止使用。随后几年,车站不断增多,包括衬郡站(1838年,大西线)、九榆站(1838年,往南普陀)以及里终站(1840年,往房坦与岸渠)。

    在理想京内,不管是刀使还是普通人,步行出门都是最佳选择。富人可能会雇佣可供4~6人出行的普通四轮马车,此外,在1829年出现的公共蒸汽马车也是一种很好的出行途径:它由蒸汽马拉动,一辆能载动12人,按规定路线在理想京内游行,价格也只需一里1便士,劳工与许多中下层的中产阶级都会搭乘公共蒸汽马车上班;另外,1834年起,一种被称为“安芸车”的双轮双座出租马车逐渐流行,价格为一里6便士,它较公共马车更昂贵,但路线也更加自由,而且时髦。

    但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出行,理想京的交通都绝对不能谈得上便捷。马路上永远充斥着吵闹声,堵车是家常便饭,人、动物、各式马车混做一团,以至于所有人都很难找到一条出路。有些街区拥挤到任何车夫都不愿驶入。尽管当时扑翼机已经诞生,但根本不可能在理想京内找到除私宅院子外的任何一个停机位。对于某些街区,马路不过是条泥路,堆满了居民的污物与垃圾,难以行走,在路过这些街区时,绅士应当走在马路外侧,为女伴挡住脏物——即便他陪同的是一位刀使。

    实际上,出行不仅拥堵,而且危险。尽管煤气灯在1807年就已出现,在1841年,只有约六百里的道路旁有煤气灯,主要是大街、剧院和商业地段。更加贫穷的区域会使用鲸油灯,刀使们经常出入的地段(主要是管理局附近和红灯区)会使用荒魂灯。第二个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逐渐浓厚的雾气。它们已经遮盖住了天空(即便是白天,室内也必须点灯照明),而且吸入过多雾气会导致头疼与肺部疼痛。最后,混乱的管理也使加重了这些现象。市政当局只在乎自己的权利,理想京的其他部分由数量可怕的各类当地机构(大概有三百个)管理,如排水管委员会[Commissioners of Sewers]、济贫法负责委员会[Poor Law Guardians]等——但没有哪个部门能够调控交通并确保公民安全。


返回战役设定集 (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07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