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故事发生在1980年初,罗布泊内某处人工城镇上。
这座小城完全是作为“环”的附属设施而建成的,常常被简单地称作“卫星城”,而孩子们的父母多数是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
孩子们来说,“卫星城”的生活封闭,枯燥,始终缺乏乐趣。每天要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身处这样一座被大漠风沙包围的城市之中,他们甚至无处逃避。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与现实世界的关键差异:
在这个故事的设定中,继两弹一星工程之后,中国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科研建设之中,而其成果就是被戏称为“玉镯”的中国环,也即是高能粒子加速器。
工程在建设初期对外保密,但到了80年左右,环的建成导致对各类科学家的需求陡然攀升,一时间国家已经开始调派第二批科研人员到当地充实队伍。而孩子们的父母多数就属于第二批人员。(当然也可能是环的建设者,也就是第一批科学家)
卫星城的设施:
因为是新建的功能性城镇,这座卫星城基本上都是规划整齐横竖交叉的道路,极少出现不太规整的布置。
在镇子的外围有早先种下的防护林,至今还需要滴灌系统供水来保证它们不至于干枯。
再往外,十几公里内都是沙漠戈壁,因此孩子们都被勒令不得随意外出活动,尤其是不能穿过防护林离开镇子。
城中建有小学和初中,而教师均由家属担任。学校中建有给孩子们用的图书室,并且有一片宽敞的操场和基础的体育设施(包括单杠之类,和一片水泥地面的足球场)。
在镇子中心偏东的地方有一个小型的广场,驻扎在卫星城的军队每天会按时举行升旗仪式。
而在镇子的南端,最近修整出挺大一块空地,还拿铁丝网围了起来,那是“大飞船”的起降场。
生活情况:
卫星城的生活基本上是配给制,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并不是很需要钱。
缺乏像电视那样的娱乐用家电,但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甚至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的收音机。
而像电视那样的大型家电,可能只有公共场所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