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类种群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之后,龙类学者们将整个龙属生物种群大致地划分为五大类,即真龙(Dragon),蛇龙(Wyrm),飞龙(Wyvern),龙兽(Drake)以及龙裔(Dragonkin)。
真龙(Dragon),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巨龙,是所有龙种生物共同的始祖。所有真龙都说龙语,它们似乎天然就能够掌握这门语言,至少在凡人(和一部分巨龙)的记录之中,没有任何一头真龙需要向自己的亲辈或其他长辈学习如何说龙语。
真龙以它们远远超越凡物想象之外的力量、耐力、智慧、魔法能力和悠久寿命而著称,尤其是其法力,一头真龙刚刚破壳出生时就能施展法术,而这种与原初魔法的联系几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即使真龙没有刻意锻炼自己的施法能力,它们的魔力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它们甚至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随心操控和释放的这种神奇能力是某种需要锻炼的技艺,就像人不会刻意训练自己眨眼的能力一样。凡人必须具有极佳的天赋、付出极大的努力、消耗极长的时间,以及具备极好的运气才能够成为一名强大施法者,而真龙……只需要活着就可以了。
蛇龙(Wyrm),或者说蠕龙,是真龙劣化的后裔族群之一,是混合了龙血的原始生物。蛇龙在很多时候都会被误认为巨蛇,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差别颇多。首先,并非所有蛇龙都如蛇一般没有肢体,它们只是有着如同蛇一样修长弯曲的躯干。一些蛇龙有着两只前肢,极为稀少的蛇龙四肢俱全。但无论如何,蛇龙不会有翅膀,它们无法飞行。顺带一提,一些真龙也如同蛇龙般体长如蛇,但它们不但四肢俱全,而且还能用与生俱来的超自然能力飞行,经常有愚蠢的学者和探险家将这些生物误认为蛇龙,这或许恰好证明了真龙的形体千变万化,各有不同……
飞龙(Wyvern),或者说双足飞龙,与蛇龙同样是真龙劣化的后裔族群,它们的前肢与双翼同化,只剩下后爪。但相比蛇龙,飞龙明显更贴近真龙。根据龙类学者们的观察,飞龙种普遍比蛇龙种聪明,也更常具有喷吐能力与其他魔法能力,有些飞龙甚至可以通晓言语,甚至施放法术。
龙兽(Drake),是含有不纯龙血的野兽,其状便如体型更小而无翼的巨龙,与蛇龙和飞龙都不同,龙兽是群居性生物,并且心智普遍如同寻常动物一样,可以被巫师驱策和召唤。一些龙兽和普通野兽几乎没什么区别,不但不具备魔法能力和喷吐能力,甚至可以被凡人像驯兽一样驯养。
龙裔(Dragonkin),是对所有其余无法自成一种的龙血生物的统称。比如龙龟,龙狮,以及其他含有龙血的凡人。对于凡人而言,龙裔的特征经常显现于内在而非外在,凡人社群中的龙裔自小就会展露不同寻常之处,这是龙的浸染力赐予她们的天生魔力,大部分龙脉术士都是这种人。不过龙的浸染并非都是赠礼,也有可能是缺陷和诅咒。有些凡人的身体无法承受过强的龙之浸染,这会导致一些身体残缺,比如天生目盲,缺少肢体等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在被生下后就莫名其妙自燃而死。
龙之血脉(Draconic Heritage):一项研究指出,由于真龙独特的繁衍方式,以及极为低下的生育率,所谓具有“龙之血脉”的生物,实际上并非真的是巨龙与其它生物的混血。“龙之血脉”实质上是巨龙与生俱来的一种无形浸染,甚至巨龙自己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就算意识到也不会在乎。它会潜移默化地改造龙周围的环境和生物,会将龙巢周遭的环境改造为适合龙居住的模样,甚至会更进一步地改造和龙有过长期接触的生物。而这种浸染是可以遗传的,而如果它在某些生物身上累积到一定限度,就会变化为外在的龙类特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不具有繁衍能力的生物(例如元素生物)有时也会具有一些龙的特征。
真龙的种类
“我们如此是因为我们选择如此,而不是我们生来如此。”
——薇奥拉,“亘古霜息”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所有试图为真龙分类的行为都是愚蠢的。每一头真龙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每个个体就是一个种类,而这个种类下就只有一个个体。除了都属于真龙之外,它们在分类学上没有任何共通点,分类没有任何意义,也无需被分类。倘若把真龙种群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每头真龙都是树上伸出的枝杈,每根枝杈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形貌,结出与其他枝杈截然不同的果实,甚至就连这根枝杈上长出的嫩枝,也会与母体截然不同。
每一头真龙所呈现出的模样都是它们自己的选择,它们的外形取决于它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不是它们生来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龙是相当唯心的生物,它们的外形不会被血脉(或者说基因,真可笑)这种物质性的事物所影响。一头性情如同野火般暴烈,爱好战斗与冲突的龙可能拥有如同岩浆一般的鳞片,喷吐沸腾燃烧的烈焰,但其中的因果关系并非是它掌控火焰因此才性情如火,而是正好相反:它因为自己的性情如此,所以才拥有了这样的外形和力量。
但,就和凡人一样,真龙形成自己的性格、认知,以及看待世界上其他事物的方式,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它们的身体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或许一头时常与自己争吵的龙可能长出两个头颅,而一百年前曾经急躁热情的炎龙,在一百年后就可能因为性格变得冷静稳重,而如同岩浆冷却凝固一般,成为镇守大地的群山之龙。不过,关于真龙的变化,我们会在下面细讲。
大多数真龙都有两个名字,其中一个名字是它们的亲辈(或者说,母亲)所取的,通常是这位长辈名字的一部分,代表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与更深一层的联系。而当一头龙成年后,它们就会为自己取一个新的名字,这个名字更类似于绰号,它描述这头龙的性情和本质。通常而言,龙类学者们会直接将龙成年后的名字当成它的种类……
真龙的寿命
“我也不知道我究竟能活多久,我只知道我会一直活下去,直到听到终末之诗的召唤为止。”
——薇奥拉,“亘古霜息”
“终末之诗的召唤离我很遥远,因为至少到现在为止,我对这个多元宇宙的兴致还没有丝毫的减少。”
——罗瑞安,“至寿者”,深空穹界之龙
真龙的寿命是凡间诸般生灵中最为悠久的,这算是一桩常识。但没人能知道真龙的寿命究竟有多长,或许就连龙自身也不知道。在真龙之中,流传着一种叫做“终末之诗”的事物,龙在破壳之前便会知晓它的存在,但只有在它到来时,龙才会理解这一声音的真谛。这确实证实了古代文献中的某段记载——龙的寿命将尽时,就会听到召唤之声,龙便自选一处作为埋骨之所,而后栖于该处,断绝饮食,等待寿限来临。
但现今龙类学者则更倾向于认为,龙的寿命实际上无穷无尽,只有在它们对世界感到厌倦,无心再继续探索之时,才会听到死亡之声的召唤,并从容解放灵魂,投身入完全生命之环中。尽管至今为止没有任何龙对这一观点发表看法,但它确实是对于“真龙”而言最合理也最接近真相的。有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论点毫无逻辑,没有根据,也不理性。但以往对真龙的所有研究都恰恰证明,这些生物是不能用理性和逻辑去推测的。
当巨龙听到“终末之诗”那虚无缥缈的召唤之声时——没有人或者龙能够解释这声音从何而来,人无法解释,而龙无可解释——就会在自己选中的墓穴中逝去,它们的肉身将回归大地,生命和灵魂回归完全之环,而它们残存的记忆和知识将回到龙群之梦,继续教导下一代的幼龙。或许是拜那漫长悠久到没有尽头的生命所赐,每一头巨龙都比凡人更加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龙似乎不认为生命与死亡是不同的事物,对于它们而言,白昼同时也是夜晚,一条河流同时也是一条道路。
真龙的成长
不过不管怎么样,龙的生命起源于一枚龙蛋,在蛋壳内时,雏龙便会在龙群之梦——真龙种群共同的精神世界——中接受那些古老龙魂的教导,它们是巨龙的潜意识与种群记忆,会教导雏龙一切作为龙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如何说龙语,如何飞行,如何使用吐息。雏龙在出生之前便已经在龙群之梦中自由翱翔,它们在出生后只不过是在现实世界中再次运用和印证梦中学习到的经验而已(尽管这经验不是全部,因为雏龙的精神能在龙群之梦中遨游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雏龙出生起就有等于成熟类人生物的心智。
在出生后,幼龙会将蛋壳作为自己出生后的第一顿美餐,龙蛋由母龙(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但却最符合凡人的习惯)体内的矿物质和魔法能量共同聚合而成,是为幼龙量身订造的食物。换句话说,幼龙只能吃自己的蛋壳,而不能吃其他幼龙的蛋壳。在大多数情况下,母龙都会教导并且养育幼龙,直到它有足够能力去探索这个世界为止。但也有一些母龙无暇照顾孩子,或根本不想照顾孩子,在生下龙蛋后就扬长而去,于是幼龙只好独自学习各种生存方式。
通常来讲,在母龙认为幼龙已经能够自立时,就会将它驱逐出自己的巢穴。不过很少有母龙真的这么做,因为在这之前幼龙就会自己离开。龙这种生物是如此地需要自由与空间,它们通常只在抚育子嗣,或有要事聚首时才会彼此同居。此时,幼龙就会开始在不断的探索中接触属于自己的源域,并且塑造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成年之前,幼龙的模样与观念往往与母亲相似,但在成年后,幼龙往往就会变得与母亲截然不同。
是的,成年。龙族的“成年”这个概念与类人生物完全不同。真龙只有在完全形成并固化自己的性格,信念,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之后——用在凡人中比较时髦的术语来说,就是完全形成自己的三观之后——才会宣告成年,而与它活了多少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龙语中的“成年”在凡人语言中的意思是“踏上道路”。在这之前,无论它们活了多久,都只能算是“青少年”。
在成年之后,龙就会进入一个漫长的生命阶段,它们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探索这个世界,以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它们会繁衍后代,与同族聚首,然后再度分开,它们会历经漫长的时间,看着凡人的王国兴盛和衰败,看着大地移动和变换,海岛消失又出现,生命诞生又消亡,直到它们满足了自己的探索欲望,对这个世界再无兴趣,然后聆听终末之诗的召唤,从容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