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 通常地,在冰原的室外,一天中的环境光照情况变化如下表所示,这不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时间
・环境光照
0-2时
・这里的居民已经习惯了每个午夜按时亮起的极光,它为室外带来微光光照。
2-8时和16-24时
・处于寒冷的黑暗中。
8-16时
・在晴天时,散射的阳光勉强带来了短暂的微光光照。在阴天或雪天,黑暗将保持笼罩这里。
无论任何时候,这里的自然光都不会被视为阳光。
气温 本地大部分时候属于持续的极寒。在冰原地区,室外的平均气温是
零下45度(即零下49华氏度)。包括以下描述在内,这不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8时-16时
在每天的这段时间内,空气勉强捕获到一些稀薄的热量,气温最高可以达到
零下35度。寒冷环境下的任何生物必须每过 4 小时进行一次
DC为10的体质豁免检定,检定失败将导致其:
・
力竭等级增加一级。
・后续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检定
DC增加5。在连续检定失败时,这一效果将会叠加。成功的检定则不会降低DC,只有在温暖环境下度过至少1小时才能使DC恢复为10。
如果一个生物身穿保持干燥的
御寒服装,或者具有
对寒冷伤害的抗性/免疫,那么检定将自动成功。另外,大多数土著野生生物先天具有抵抗寒冷的体质豁免检定自动成功的特性。
16时-次日8时
在每天的这段时间内,这个数字将来到
零下55度,甚至更低。寒冷环境下的生物需要进行与上述类似的豁免检定。不同之处在于:
・这一检定
具有劣势。
・保持干燥的御寒服装只能使生物进行检定时
具有优势(这会与劣势相抵消)。
考虑生火的事情吧。
旅行 笼罩冰原的冰雪为交通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河流和湖泊中的航线基本都因为冰封的水面而停运,陆路也复盖着难以清理的冰雪,至于文明之外的荒野更是寸步难行。
典型的旅行时速如下表所示:
冰面/雪地
・步行:1/2里(1/4里,未穿冰爪或踏雪板时)
・狗拉雪橇:1里
・斧嘴鸟雪橇:2里
道路
・步行:2里
・狗拉雪橇:4里
・斧嘴鸟雪橇:2里
山地
・步行:1/2里(1/4里,未穿冰爪或踏雪板时)
・狗拉雪橇:1/2里
・斧嘴鸟雪橇:1/2里
饮食 在抵抗寒冷的影响这方面,自然比文明做得更好。冰风谷的许多生物早已适应极寒的气候,虽然一些个体的生存受到威胁,但整体的生态看起来还能够维持眼下的状况。
多数野生动物没有失去食物来源,因为苔藓、藻类、山蓼、虎耳草等耐寒植物甚至看起来更适应新的气候,在失去了许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已经有了扩大分布范围的趋势。
总之,尽管香料、干货和蔬菜等依赖进口的食材已经从菜单上消失,但冰风谷的大多数居民并不需要改变他们的主要食谱。
本地渔夫和猎户们依然能够捕获虾、鳟鱼、驯鹿、麝牛、雪兔、冰原狐甚至熊。比起本就相当匮乏的可食用植物,这些肉类能够满足人们巨大的热量需求,也足以代替在其他地方更常见的猪、牛、羊等牲畜。
河水和湖水无法被直接饮用,但随处可见的冰块和积雪是取之不尽的水源,只需要在饮用之前经过加热和简单的过滤。
火 在保暖这方面,村镇居民实在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少数镇子靠近存量丰富的树林(尽管它们已经停止生长或枯死)。
在室外,一个保持旺盛燃烧的
火炉能够为周围的
至多2个中型生物提供温暖的环境。如果是在房屋或是隔热帐篷内,这个数字将提高到
6个。
更多御寒手段 猎户、渔夫代表了村镇居民中最顶尖的求生水平,在持续多年的寒冬里,他们已经从野生动物和蛮荒部族的居所得到了启发,并且不吝于分享经验和技巧。
搭起一座
冰屋比建造最简单的木屋都要快得多,挖出一个
雪洞更是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比普通房屋或帐篷更好的御寒性能,并且能够随时随地取得建筑材料。十镇的许多居民已经了解到雪洞和冰屋的建造方法,无论他们是否用得上。
雪洞是一种挖掘而成的住所,只能在积雪形成的陡坡或很深的积雪中建造,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至少
两人配合,并且对雪的硬度有一定的要求。它有一个位于底部的出入口,确保了内部的温暖和空气流通。
一个雪洞提供的空间可以允许
4名中型生物在其内自如活动和休息,只需要其内有生物居住就能够提供
温暖环境。如果有生物在其内居住,雪洞在至多1天之后就不再可靠;否则它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挖掘雪洞时,每名参与挖掘的角色进行一次
DC为12的感知(求生)检定,根据成功通过检定的角色数量,参考下表决定结果。暴风雪天气会为这一检定带来劣势。
成功数量
・结果
0
・角色们搞错了什么,雪洞不够坚固、不够透气、或是不够保暖。比浪费2小时更危险的是,角色们在检查时没能发现这件事。
1
・雪洞坍塌了。角色们在这件事上浪费了2小时。
2
・整个过程足够顺利。角色们花费2小时建造了一个雪洞。
3
・更多的帮手缩短了时间。角色们花费1小时建造了一个雪洞。
4或更多
・这是个更加完善的住所。角色们花费1小时建造了一个雪洞,并且它能够在有生物居住的情况下维持3天,而不是1天。
冰屋的构造和原理与雪洞类似,它是用切割成块的冰或更坚硬的积雪堆砌而成的半球形住所。
建造冰屋需要进行类似的检定,其不同之处在于:
・建造它花费的时间是雪洞的8倍。
・它能够提供的空间是雪洞的2倍。
・它能够在有生物居住的情况下维持1个月。
天气--------------------
晴朗
--------------------
大风
依赖听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无法通过声音确认其他生物的位置,即使其并未躲藏。
远程武器攻击检定具有劣势。
非魔法的飞行手段无效。
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将在 1 小时内被复盖。
无遮掩的明火将立即熄灭。
--------------------
东风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5。
无法通过声音确认其他生物的位置,即使其并未躲藏。
依赖听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远程武器攻击检定具有劣势。
非魔法的飞行手段无效。
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将在 1 小时内被复盖。
无遮掩的明火将立即熄灭。
--------------------
暴风
无法通过声音确认其他生物的位置,即使其并未躲藏。
依赖听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远程武器攻击检定具有劣势。
非魔法的飞行手段无效。
旅行速度减半。
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将被立刻复盖。
无遮掩的明火将立即熄灭。
--------------------
多云
室外处于黑暗环境。
--------------------
阴天
室外处于黑暗环境。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2。
--------------------
薄雾
能见度降低到 30 尺。
依赖视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为导航而进行的感知(求生)检定 DC 增加 2。
--------------------
浓雾
能见度降低到 15 尺。
依赖视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为导航而进行的感知(求生)检定 DC 增加 5。
--------------------
小雪
能见度降低到 60 尺。
依赖视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2。
室外留下的痕迹将在 1 小时内被复盖。
--------------------
大雪
室外处于黑暗环境。
能见度降低到 30 尺。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5。
为导航而进行的感知(求生)检定 DC 增加 2。
依赖视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室外留下的痕迹将被立刻复盖。
无遮掩的明火将立即熄灭。
--------------------
极寒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5。
每当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失败时,DC 提高 10 而不是 5。
每当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失败时,受到 2d8 点冷冻伤害。
--------------------
暴风雪
室外处于黑暗环境。
能见度降低到 15 尺。
御寒衣物无法保持干燥。
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 DC 增加 5。
每当为抵抗寒冷而进行的体质豁免失败时,受到 2d8 点冷冻伤害。
为导航而进行的感知(求生)检定 DC 增加 5。
无法通过声音确认其他生物的位置,即使其并未躲藏。
依赖视觉或听觉的检定具有劣势。
远程武器攻击检定具有劣势。
非魔法的飞行手段无效。
旅行速度减半。
室外留下的痕迹将被立刻复盖。
无遮掩的明火将立即熄灭。
--------------------
能见度:这个范围以外的事物视为重度遮蔽。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