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蘋果園
跑團活動區 => Masquerade => 私有分區 => BetaRPG, Sylphing. => 主题作者是: 佐鳥かなこ 于 2014-05-22, 周四 00:29:11
-
木衛級行星飛船(Himalia Class Outer Planet Spacecraft)
1964年,哥白尼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來自南門二Be的微小訊號,其半徑為地球半徑的1.51 ± 0.07倍,半長軸為0.74個天文單位。根據行星的年齡(70 ± 40億年)、輻射通量(地球的0.41 ± 0.05倍),它應是由岩石組成。其軌道位置在該恆星的適居帶中,更令人振奮的是,該行星具有以二氧化碳還有少量的氮、氬、氧所組成的濃密大氣層,而且可能有一半以上完全被海洋覆蓋。
(http://i.imgur.com/72Pl6K6.jpg)
(南門二Be與地球的大小比較)
首先,是由NASA提出的百年星際飛船計劃開始的。很快的,太空移民這響亮的呼聲便蔓延向國際,使之最終成為了聯合國宇宙委員會(CODMOS)的首要計劃。即便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之一,卻也與地球距離了4.3光年之遙。時間和空間似乎成為了不可跨越的阻礙,直到第一艘行星飛船的試驗機:S/2000被製造出來。
NASA製造的S/2000是第一架使用核融合技術的離子推進無人太空船,引擎與太空船的其他部分都在太空中建造,反應堆的核心上百萬安培的電流會以100毫微秒脈衝波的方式經過超細的鋰線;這個過程會產生高達三兆瓦的能量,將這些金屬線蒸發成電漿,跟氘和鋰-6的核心撞在一起,產生核融合反應。利用Z箍縮系統(z-pinch,一種透過磁場壓縮電漿的系統)的磁噴嘴,反應器產生的電漿噴流便會持續推動船體。透過這種方式,最高可以將物體的速度提升到無限接近光速。最初的S/2000在經過6個月的加速後成功地進入了亞光速,被自己的質量所壓毀,消失在觀測儀中。
(http://i.imgur.com/wmNedU1.jpg?1)
(S/2000飛船)
在S/2000成功後,仍有數項懸而未解的問題。在趨近光速時,物體的質量也將趨近於無限,即使無人飛行器可以達到理論速度,想要乘載人類就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了。直到1968年,隨著以色列研發的Lavi C1將向量控制技術化為現實,才建造出了木衛級第一艘同名艦:希瑪利亞(Himalia)。
純白的楔形流線外觀下,三具環繞式的重力發生器可以在艦外形成包圍艦體的獨立重力場,在亞光速航行時令船體的重點防護部分與外界相對靜止,抵銷來自速度的質量鉅變。在經過三個月的初期加速後,該艦能以至多秒速24公里的高速巡航,之後每經過半年,則能加速到光速的90%飛行兩個月。至此,由地球出發前往南門二只需要花費17年又54天的時間,使得星際探索成為了可以在一個世代內完成的任務。
木衛級行星飛船光滑的船體外殼內則填充了10萬噸由融化「髒冰塊」精製的水體,除了提供燃料與水源,在不是進行亞光速航行時,重力發生器會輪流使之在艦底流動,提供基本的重力。這艘總長496米的巨艦被蜂巢狀地切割成民生、居住、文化、教研、生產、資源、指揮7個中央區塊,以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維持全艦運作並支持乘員的生活。該艦同時也配備了與發動機共用動能的自衛用艦砲、雷射炮,裝備有3座升降機、3台電磁彈射器以及3套降落攔截系統,可以搭載16台追跡者作為偵蒐用途。
(http://i.imgur.com/B4SOtPc.png?1)
(木衛級行星飛船:Lysithea)
前三艘木衛級行星飛船:Himalia、Leda、Elara在月球軌道上的建造工程花費了七年的時間,幾乎同時被建造出來。而同型艦的最後一艘:Lysithea,因為工程途中副機組遭到太陽閃焰引發的粒子流擊中而推遲了一年,於1976年5月27成軍。
概述
名稱 :木衛級行星飛船(Himalia Class Outer Planet Spacecraft)
所屬 :聯合國宇宙開發管理委員會(CODMOS)
前型 :S/2000太空船
現役 :希瑪利亞(Himalia)
勒達(Leda)
伊拉拉(Elara)
里希提亞(Lysithea)
技術資料
分類 :行星飛船
重量 :477000噸(空重)
741000噸(全重)
全長 :497公尺
全寬 :280公尺
全高 :274公尺
動力 :核融合脈衝式離子推進器3具
最高航速:24km/s(巡航速度);269 813km/s(亞光速航行)
續行距離:50年/10光年
乘員 :250人(乘組員)
350人(學員)
裝備 :重力發生器3具
向量控制系統
循環再生生命支持系統
錨點式衛星通訊系統
武器裝備:電漿主炮1座
雷射機砲與自動機砲16座
艦載機 :追跡者16具
-
木衛級行星飛船
聯合國開發的星際飛船,雖然無法在重力圈正常飛行,不過卻擁有在限定狀況下加速到亞光速的飛行能力。具有自衛用的基本武裝。同時,飛船裝備有三基彈射口,也可以作為搭載STV的母艦。
艦名 :里希提亞(Lysithea)
艦種 :木衛級行星飛船 指揮官 :小愛德溫·尤金·艾德林
乘組員 :
素質 :5(天才)練度 :2(生手)士氣 :16(積極)
所屬 :聯合國 型態 :星艦 尺寸 :EEX+
動力 :核融合 系統 :電子式 裝甲 :鈦合金
結構值 :120 裝甲值 :8 安定值 :32
命中難度:11 交戰速度:1Km 迴轉半徑:3
武器能源:1500匹能量值 :無限制 系統值 :3
地形適應:陸- 海B 空C 宇A
武裝 :脈衝式電漿炮,+12,充能:1d6分鐘
[運,電,M,砲]射程:26線性,傷害6D6+10,耗能:16。
雷射機砲,+10*6
[電,MG,貫,砲]射程:14,傷害6MG+10,耗能1。
二聯機砲,+8*5
[MG,實,砲]射程:8,傷害4MG+10*2,使用次數:20。
其他設備:
電磁彈射器 :每輪可以射出3台艦載機。
重力場發生器:艦體的安定值+6。
向量偏轉護盾:每輪三次,當里希提亞遭到遠程武器命中時,可以進行一次4d6+12對抗攻擊檢定的結果,若成功,則該攻擊朝1d6方向隨機偏移。
行星探測雷達:遠程武器射程+2,察覺檢定+4。
錨點式衛星通訊系統:所有對里希提亞以及從里希提亞發出的通訊檢定+6。
造價 :14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