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写了一版所谓时间轴机制。这次是带过网团+有较为完整的修仙规则配套测试过的了。某些人可以不用跳脚。
下面讲讲设计思路。
【确定时刻】
设有角色A,B,C,D,E,F,G参与战斗,作为例子,我们先在这里采用dnd的d20+敏调的方式来掷先攻。假设AEF的敏调为3,掷d20+3,DG的敏调为5,掷d20+5,BC的敏调为6,掷d20+6。别管+6是怎么加出来的,如前所述,这只是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AEF和DG五人都要各进行两次先攻掷骰,而非通常的一次。而BC更是会掷骰三次先攻。下面列出这些单位各自的掷骰结果:
A:d20+3=21,16
E:d20+3=4,9
F:d20+3=20,20
D:d20+5=23,20
G:d20+5=24,8
B:d20+6=17,17,15
C:d20+6=16,24,22
下面将结果重新整理排列得到一张“先攻表”,但我更愿意叫它行动时刻表。这么称呼的原因很快就能看到: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
21时刻,A
20时刻,F, F, D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将先攻表上记录的先攻数值与角色的顺序,包括主体地位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换。不难看出我们该如何去执行这样的时刻表设计下的每一个回合。即,从表中时刻值最高的24时刻开始,即从G,C的一次行动开始,按照表顺序依此行动,直到最末尾时刻值为4的E时终止。
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时间轴的实现。通过列表的方式移除了时刻的加减计算,用一张看上去比通常更长的先攻表换来了对行动时刻的精准标注。其中,每个人至少拥有两次行动,而拥有22点敏捷的BC二人更是被赋予了3次行动机会。
以上的内容我相信不难理解。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某些朋友脑中可能正在假想,每个人在一轮中都拥有至少两个回合,两个回合中又各有一个动作,一个附赠动作,一个反应。这简直可被称为恐怖!但我们很快就将看到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将这种意义上的回合取消掉了。
现在,我们能拿这张表做些什么呢?如刚刚所说的那样,难道我们应该拿着一张时刻表,但却把表上的每一个时刻都视为回合吗?当然不是这样。
一个时刻并不是一个通常的回合,当然,你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将其看作是回合的。但它与通常回合至少有以下的不同:
●在一个时刻,一个单位只能进行一个附赠动作——或者迅捷动作,又或者称之为瞬时动作,怎么叫都可以。
●在同一时刻,每个单位的行动被认为是同时发生的。
●在一个时刻,单位可以发起一个标准动作(同样换成什么名字都可以)。但单位无法在该时刻将标准动作完成,而是必须待到该单位的下一次行动时,再次确认该标动,才能视其为完成。在此期间,标准动作总是在“进行中”。
●一个时刻一旦被用于确认标准动作的完成,就不能用于发起下一个标准动作,而只能用于执行附赠动作。
下面我们继续举例,并对上面这三条论述加以讲解。以下例子均假设跑团发生在纸面上: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
21时刻,A
20时刻,F, F, D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现在,依照该时刻表,G, C将开始行动。G选择进行了一个附赠动作,因此他立刻完成了该动作,就像通常的回合制那样。而C选择进行了一个标动,他以该标动向A发起攻击。我们不用管攻击的结果是怎样的,只需要看看在他们行动之后,时刻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将24时刻用笔划掉——最好用铅笔。然后,我们看看GC各自的动作。其中,G的附赠动作行动已经完成,因此结算其效果。而C的行动因为是标动,所以仍在进行中,需要等待下一个他的时刻来确认完成该标动。作为提醒,我们不仅划掉24时刻,还要在C的下一个时刻,也就是22时刻进行一次标注——同样用铅笔。
22时刻:C(标动,攻击A)
现在的时刻表是这样的: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最后,我们进入下一时刻,即23时刻,轮到D行动了。D进行了一次标动,用来攻击F,显然这又是一次无法立即完成的行动。我们同样予以标注。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标动,攻击F)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现在进入22时刻,又一次进入C的回合。C可以确认他的行动了。因此C攻击A的行为被结算,同时,结算标动并不会消耗掉整个22时刻。因为:
●一个时刻一旦被用于确认标准动作的完成,就不能用于发起下一个标准动作,而只能用于执行附赠动作。
如上文所述,C不能用这个已经确认了一个标动完成的时刻,发起另一个标动。但他仍然还能在22时刻执行一次附赠动作。不过C似乎没什么好的附赠动作可动了,于是他直接跳过了该时刻。
现在时刻表变成了这样: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标动,攻击F)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A愤怒地发现自己被攻击了,并且惊奇地发现时刻来到了他这边。于是A向C发起了攻击,同样是一个标动。与此同时,让我们假设C有一个“反应”,并且假设反应会和附赠动作一样消耗一个时刻吧。C使用这个反应驱动的能力响应了A的攻击(护盾术?)。于是现在的时刻表变成了这样: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标动,攻击F)
17时刻,B, B
16时刻,A(标动,攻击C), C(已用于反应)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现在时刻表行走到了20时刻。该轮到FFD行动。F同时拥有两次行动,因此他显然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一个标动+一个附赠动作。F发现自己正在被D攻击,因此决定向其发起回击。F突发奇想地声称自己要“打断”D的攻击,但做不到,因为F和D都在20时刻结算了他们的攻击动作,因此他们的攻击可以说是同时完成的。现在结算各自的攻击行为,让我们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个时刻。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标动,攻击F)
17时刻,B, B
16时刻,A(标动,攻击C), C(已用于反应)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现在是17时刻,B可以执行两次附赠动作,或一次标动+一次附赠。B也许是C的盟友,并且比较热血,尽管知道C已经启动了反应,但还是决定助队友一臂之力。他立刻进行了一次攻击——从发起到确认——一瞬间就把利斧劈在了A身上,他使用了一种能力,或者进行了什么判定——谁知道呢,总之他“打断”了A的攻击动作。C安全了。
结算B的攻击,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走入下一个时刻。但显然16时刻已经结束了,于是再进入下一个时刻。
此时时刻表已经变成了这样: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标动,攻击A)
21时刻,A
20时刻,F, F, D(标动,攻击F)
17时刻,B, B
16时刻,A(标动,攻击C), C(已用于反应)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举例到此已经足够清晰了。不再继续。当时刻表中的所有人都进行了自己的时刻,完成一整个轮次之后,我们用橡皮涂抹掉所有这些用铅笔做出的横线和标注(显然时刻表本身应该用无法擦拭的笔迹,例如墨水,或者水笔来写),就又得到了一张崭新的时刻表。
24时刻,G, C
23时刻,D
22时刻,C
21时刻,A
20时刻,F, F, D
17时刻,B, B
16时刻,A, C
15时刻,B
9时刻,E
8时刻,G
4时刻,E
然后再从24时刻开始,进行第二个轮次,直到战斗结束。
再次——以上均为举例,不代表实际上你就得,或者只能这么设计。不要纠结什么,你敏调怎么能+6,或者你这动作,附赠动作,反应怎么都抄的dnd,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以上均为虚构例子,不指向任何实际的规则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