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背景知识2.5-瑟得  (阅读 3264 次)

副标题:

离线 solmyr

  • Adventurer
  • *
  • 帖子数: 32
  • 苹果币: 0
背景知识2.5-瑟得
« 于: 2008-01-08, 周二 03:21:28 »
瑟得是吉鲁大陆中部地区的统称,东临多尤和弗雷斯波,西接索斯勒园林和伊夫,南部与塞依相连,西北方则是母亲海的内海部分。瑟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方是自塞依延伸出的沙漠,南方是疟疾之河流域。“瑟得荒漠”本来指双神之战时瑟得的东北部地区燃起大火树木凋敝后形成的荒漠,因形成时间最晚而得名“瑟得”(最早形成的是东北部荒漠,双神之战后塞依地区也出现荒漠,大火之后数十年瑟得荒漠形成,瑟得在精灵语中为“第三”之意),后来三片荒漠连成一体,“瑟得荒漠”(TheThirdDesert)遂泛指整片沙漠。整个瑟得荒漠是一大片贫瘠的沙地,鲜有的几眼水井处虽然也有植物生长,土地大多不适合耕种,居民生活困苦;南方的疟疾之河流域由于有河流流经,出产相对繁茂。双神之战以后,塞依一族被限制在塞依和瑟得一带活动,不得进入文明地区,在神罚的影响下塞依-瑟得地区地形以荒地和沙漠为主,大量饥民逃往相对富庶的东南部地区避难,其结果是奴隶贸易的猖獗。无家可归的饥民被卖做奴隶运往北方半岛,北方半岛的矿石被运往佛林兰格制作魔法物品和武器,魔法制品再被运到瑟得用来维持残酷的统治,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瑟得北部的海湾因此得名奴隶湾,奴隶被蔑称为“Neg”(贱奴),直到现世贱奴半岛上几个大型城市都被称为贱奴的额头、脑袋和脖子,这种称呼就来自最早定居的那些粗鄙的奴隶贩子,他们按自己在人头型半岛上的位置简单的称呼定居点,到今天,这种叫法不仅流传于奴隶贩子口中,还被一些文明地区的来客沿用。奴隶商人们牢牢控制住西北方的海岸线,同时在东南部地区成立了以魔法物品全副武装的军事政权“痛苦之鞭”,以杜绝神弃民外逃为筹码换取了行政堡和多尤议事会两大政治中心的宽容和默许,文明人对神弃民的苦难佯装不闻。三神降临后魔法工业不断发展,三角贸易随即不断繁荣,在知识纪,人们对魔法物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矿石冶炼技术进一步成熟,对奴隶的需求随即不断扩大,瑟得地区的奴隶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瑟得地区的奴隶贸易很快遇到了自己的冬天:科诺神内战之后吉鲁大陆很快迎来了收割纪,人口的大量减少不仅使奴隶生意货源枯竭,也削弱了“痛苦之鞭”的实力,削弱了奴隶商人们对东南部地区的控制力。收割纪末期,AD297年,一只来路不明的魔像部队袭击了“痛苦之鞭”的多个据点,除极少数未被督军处决的战场逃兵声称,战斗完全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因瘟疫和饥馑而衰弱不堪的奴隶主佣兵被构装部队赶尽杀绝,不留活口。歼灭了“痛苦之鞭”的大部分部队之后,魔像部队开始驱使奴隶们修建大规模的山体工程,疟疾之河北部的整座丘陵被改造成了一座计算之神坎布特的巨型神殿,丘陵因此而得名为坎布托丘陵。坎布特神殿的修建持续了18年。在耗费了大量人力之后,AD315年神殿宣告完工,
神殿得以建成,魔像部队消失在山体之中,只在弗雷斯波境内保有一个与外界的魔法通道(CommutingNexus),在丘陵西南部留有一个被巨大石像守卫着的神殿入口,无论是活跃在瑟得的少数文明人、奴隶贩子或是野蛮人或神弃民都不敢踏足坎布托丘陵一步,相传最早修建神殿的奴隶仍然存活在丘陵之下,负责服侍他们的魔像主人——毕竟,被无生命的魔像统治还要好过被贩子抓走当作奴隶,因为从南向北这一段路程奴隶的存活率大概只有三成。但是,从那以后再没有一个活人可以进入坎布特神殿,三百多年来有无数冒险者被洞口的魔像碾成肉酱,据说黑高塔中有法师与神殿内部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也只是无法得到证实的传言。
魔像消失后几年里瑟得南部地区都人迹罕至,随着流民的不断迁入,疟疾之河流域再度兴盛起来,新的流民变成新的统治者,新的统治者再度抓捕流民从事贩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此同时,北部的老牌奴隶商有了新的发现——在瑟得荒漠的东北部,即古代的第一荒漠地区,人们发现了抹香茶。这是一种淡红色的植物,只生长在东北部荒漠的沙砾之中,其具体的生长机理是一个秘密,无从得知。抹香茶经过加工磨制制成的香料受到东西两大政治中心的喜爱,成为王公贵族所不可或缺的奢侈品,老牌的奴隶商人也因此而收入颇丰,纷纷转行专营抹香茶生意。然而,据说他们手中的抹香茶都是购自一个神秘组织之手,由于地处荒漠深处,无论是圣教骑士团,矮人长老会还是索斯勒森林游骑兵都对此鞭长莫及,从事抹香茶贸易的商人们也对此三缄其口,纷纷保持沉默,抹香茶的来源也因此成为一个迷。
现在瑟得地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二,北部的抹香茶贸易和南部的奴隶贸易,两个行业虽然都不是什么清白的行当,但由于东西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又能借机稳定神弃区的稳定,现世的文明人依然如600年前一样,对这块充满贪婪和血泪的土地上发生的各种罪恶闭目塞听,漠不关心。在神秘组织的纵容下,瑟得北方响马强盗猖獗不灭;由于30年前疟疾之河流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洪灾和瘟疫,“痛苦之鞭”的触角已深入到塞依的纵深地区。这片土地上挥洒的鲜血和觉醒的财富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瑟得的南北部主要通过两条路径相连:首先从坎布特丘陵到奴隶湾可以沿疟疾河西行,穿过森林取道塞依境内,自索斯勒园林向北到伊夫经绿色走廊(TheGreenAisle)抵达目的地,这一条道路要绕个大圈,是正常商队走的保险路线;第二条道路是直接向北尝试穿过瑟得荒漠,近但是危机四伏,还要付出70%奴隶死亡率的代价,但是是唯一受各方默许的运奴路线。在北方,抹香茶的产地分散在沙漠绿洲桑格姆周围,此地拥有方圆百里内唯一的大井,且不允许任何人声明占有,它也因此获得了“沙漠中的宝石”一名。然而这块宝石并不是什么安睡歇息之地。在此过夜的商旅在第二天都会神秘失踪或是于当地风化为干尸,相传是出售抹香茶的神秘组织为了保护抹香茶所为。瑟得荒漠中的另一口大井处于桑格姆西南的“饥馑之星”,此地虽然有水源,土地却贫瘠难以耕种,而且因水分蒸腾常有海市蜃楼出现,因此被路人嘲笑为闪耀但贫穷困苦的“饥馑之星”。由于桑格姆无法过夜的恐怖传统,“饥馑之星”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的沙漠集散地,但是很不巧它恰好是索斯勒森林游骑兵组织(Saberof Southern Wood,SSW)和瑟得西南部的游牧蛮族(NomadTribe)争夺的焦点,不休的征战使得饥馑之星贫穷凋敝,破败不堪,人口也逐渐减少,现在只有一百到二百的常住居民,依靠过往的商队作为宿费交纳的粮食过活,得不到粮食的人则主要靠从骆驼颈部取血饮用维持生命,该地居民也因此而获得“饮血者”(Bloodsucker)的蔑称。游骑兵组织要驰援饥馑之星需要行进百里,游牧蛮族则整族迁徙,来去无常,过往商旅在经过饥馑之星时则只能祈祷不要遇见蛮族,自保平安。
吉鲁历600年,索斯勒游骑兵在与游牧蛮族的第48次会战中战果辉煌,击毙了蛮族大可汗塞依巴鲁度(KhanCeibarrudolh),游牧蛮族暂时停止了对饥馑之星的骚扰。然而就在战火暂时平息的初夏,饥馑之星的村民本已困苦的生活又再度雪上加霜,首先是牲畜被盗,然后是村民失踪,接下来他们将要面临什么样的苦难还是一个未知数。与此同时,索斯勒园林沙漠要塞(DesertStronghold)的调查者也来到了饥馑之星,着手查明罗吉斯审判者汉·巴登·因斯特(HanBaddon Enstel)及其随从泽哈·冯·茹卡尼·诺登(Zeh Von RucanieNodgn)离队的真相。困苦中的村民自然把查明真相的希望寄托在了两位外来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