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
“冰雪填塞甲胄,寒风灌满酒囊。低温的利刃割去我的脸皮,成群的雪熊吃光我的血肉,但愿我能永远长眠在雪国寒冷的土地上。”——一首维斯夫边陲小镇的民谣
寒地是瓦隆的北极,一片无比寒冷的大陆,常年被冰雪和风暴所笼罩,白色的雪熊和其他生物在这片荒原中游荡觅食。它与中洲/东洲最北端的国家维斯夫之间隔着冻海相望,但这片冰冷的海洋却人马可行——极端的低温让它被永远地封冻起来,在那厚厚的冰层下方,才是温暖的海洋,不需要日光的深海生物在其中畅游,其中的怪异很可能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古时候,寒地是愁苦之地,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永远是白昼,而另一半则永恒归属于黑夜,人迹罕至,唯有蛮族和兽人才可以存活于这恶劣的环境中,世代繁衍。
在漫长的岁月中,浸染给寒地带来了深远的伤害,曾经完好的大地被撕开一条狰狞的口子,橘红色的岩浆在里面翻腾,于冰天雪地中冒出滚滚白烟,就像是地母永不愈合的伤口,其中辐射出的污染甚至改变了白化兽人的心智;而卷席瓦隆的奥能灾难更是来带了剧变,一片莫名的永恒黑夜笼罩了寒地的大部分土地,白昼再也无法降临在这些黑暗的地方。它的来源和成因不得而知,魔法在里面狂暴而混乱地流动着。但长夜之下的气候却稍微缓和,这也意味着机会:大量的人口出于种种原因涌入夜区,并在其中建立起高塔耸立的随想城。在这个无法之地里,一切都蓬勃发展而毫无约束,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它就已经成为一个和瓦隆上大部分地方绝不相同的区域,独立的政权铁血地统治着这座城邦,并标榜着浮夸而虚伪的民主,以及总是作为歌谣传颂的自由和平等,还有无法无天
技术的火花在这片地方点燃,正像这座城市里苍白的灯火意味的变革那样,使得夜区繁衍出了只属于自己的特色。相较于其他国度,夜区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倒影,隐约属于瓦隆,而又独立在自己的舞台上。
欢迎来到随想城——在这里你能得到一切,找到任何你需要的机会,受到你可能接受的任何剥削,被各大行会无情地碾压;但从来没有人会计较你过去是谁。
这是新生之地。
随想城“嘿,土鳖,欢迎来到瓦隆上生存压力首屈一指的随想城,在这里你什么都能找到,机会遍地都是。忘了你腐烂的过去吧,然后想想你现在是谁——喜欢新生的机会吗?”——随想城一区一家肮脏酒馆里的醉鬼正对着几位初出茅庐的冒险者胡言乱语

历史随想城的建立是不久之前的事情,它奠基只有一百多年(AC109年奠基)。这座流亡与新生之城的发展与奥能灾难息息相关:一千年前,掌握魔法的神祗魔光因为对自己事务的过度痴迷而疯狂,引发了这场毁灭文明的灾难。而在灾难末期,人们渐渐掌握了一些奥能乱流活动的规律,继而发现了北极(即寒地)上永夜的形成。这是一片笼罩在极圈上的永恒极夜,没人知道成因,只是大家都认为它与灾难有关,在这片黑夜下气候较为稳定。
灾难的动荡使得整个世界都陷入不安中,北方的国家首先开始往夜区流放犯人,让他们自生自灭。很快它气候宜人,乱流稀少的情形就在民间开始流传,当然人们也会添油加醋地描述阴影中流动的奇怪虚影。一些大胆而一穷二白的冒险家、没落贵族、逃债逃税的流民也大量涌入这片区域里谋生。在长时间的探索之后,他们发现了夜区中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没有稠密得足以遮盖一切的阴影,也没有可怕的罡风,于是这些投机者和冒险家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安全屋,这个原先由棚屋构成的破烂堆就是随想城的前身。这些年来它因为其安全性和自由性,以及独特的奥能涌动,吸引了无数流民、革命家、思想家、学术激进主义者及改革者的脚步,迅速发展成为独特的文明城市,随想城。
灯城由来随想城的气候条件和安全性在夜区中都是一流的,但有时候阴影中的一些居民和白化兽人等等生物会攻击它坚固的城墙,但都被城防军所化解。这座城市最大的两个问题是照明与用地:炼金术行会制造出苍白低温,持续燃烧的炼金光源,密封在玻璃小球中,挂满整个城市。这些光源需要时不时增加炼金制品,但它的明暗控制很方便:城市议会强行规定最大最亮的中央照明系统亮起的12个小时为昼,而剩下官方只提供路灯的12个小时为夜。炼金术行会为此积蓄了一大笔钱财;基于随想城坐落于狭小的无影区,它的覆盖面积永远不可能太大,因此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尽可能拓建,或是增加现有的土地利用率,这使得整个城市高楼林立,在那些尖顶上还挂有明亮的炼金无焰灯球,为昼小时提供持续不断的人工照明。这些尖尖的塔楼甚至比城墙还高,上千盏明亮的无焰灯辐射出广阔的白光,宛如灯塔,指引商队前往无法之城;因此随想城的城徽是悬挂巨大无焰灯的灯塔,也被叫做灯城。
随想城的大多数产物,包括轻工制品和事物,都依赖进口,但是苔藓之手行会的德鲁伊们,近年来找到实行大规模垂直种植及畜牧养殖的方法,在他们的塔楼里为整个城市输出食品,渐渐取代了进出口上的依赖;而随着矿山的发现和矿业的发展,工业也逐渐走上正轨。随想城正在渐渐开始用独一无二的方式,以一片狭小的土地行使一整个国家的职能。
这座城市大约呈现出一个正圆形的结构,它被粗暴地划分为三个分区,每个面积差不多相当,好像圆环般相套。最外层是贫民、流民、黑帮底层罪犯的老巢与城防军巡逻驻扎的地方,第二层则是居民区与工农业发达的区域,间或有些商店,还有档案管理中心和一些市民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最内层的圆心则是政治区、学院区与大部分行会总部设立的地点。
政治随想城的政治体系是寡头政治。它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被七个行会所包揽,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炼金术行会,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座城市。这七个巨人成为了随想城生活绕不开的主角之一,不管怎么回避,总有一天需要和其中的一个打照面,甚至走在街上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虽然不总是那么明显,但却无法总是忽视。它们沉默地立在这座狭小的城市中,从不随意开口,但那些未曾说出的话语却会在居民的心中隆隆回响。
这些行会将由行会成员投票,选出十三个领袖,组成深夜十三子,即随想城议会,统一执行执法权、立法权和审判权,以及纳税和外交民政等其他要务。十三子在市政大厦讨论决策并且颁布出去,拥有最高的调令权和豁免权。虽然说,议会的席位有十四个,但是其中有一个是空出来的,在紧急情况下,议会会推举一位独立执政官坐上第十四个席位,独掌大权,代替行事较为缓慢的议会来行使政治和军事上的功能,但必须处于法律的严苛监管之下。但这也造成了七个行会争夺十三个议席的场面,使得总有一个行会不得不只占据一个席位——根据不成文的规定,每个行会必须在议会拥有一个议席。
更换十三子席位的选举是四年一次,只有在某个行会注册过的随想城居民才拥有投票权。从这个方面来看,也就是只有各个行会的成员才能为选举投票,实际上执政权牢固地掌握着行会手中,其他人不可撼动分毫。这种虚伪的民主像一张薄膜一样盖住了行会之间摩擦和强硬的通知,至少让刚刚来到这里的人还能呼吸一口寒冷的自由空气。这种制度也昭示着强大的行会在掌握议席上更加有利。目前的席位分部非常奇特。
炼金术行会因为提出了新的发明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获取了三个席位,意味着他们有很大的反对权与决策权。而第三行会与苔藓之友却都只有一个席位,处于不利的弱势。平衡的打破或许是随想城大洗牌的一个征兆,但是谁都说不好——夜区的夜晚没有星星。
那么面对未知时,也就没有命运之星的指引。
行会第一行会 铜子口袋:负责商业与进出口,铸币等等经济上的管理,成立商行和开设店铺需要有他们的考察许可。这个行会十分富裕,可以说势力也很稳固,毕竟财富和金融的流动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铜子口袋在随想城中象征着财富和商业,不过这个行会却没有真正的铸币权——虽说他们掌握着货币的发行权。为了动摇第二行会在铸币方面的权力,第一行会在议会中提议随想城应该开始发行大面值纸币取代笨重的硬币,减轻人们的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并得到了第七行会的支持。
第二行会 匠人兄弟会:负责采矿、工业等生产上的管理,他们与铜子口袋合作铸币,时常招募矿工,前往北部的矿山采矿,但那里离城市较远,需要由第三行会提供保护才能维持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这是一个富足的行会,他们的手中生产出钱币和可以替代货币的贵金属,但真正意义上的金钱总发行权却还是掌握在铜子口袋的手中,而且铜子口袋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对金融的控制,提出了发行纸币。这个提议让匠人兄弟会感到相当不安。
第三行会 无别称:他们结构层次十分鲜明,负责提供军事训练、组织军队、教育军官、羁押囚犯及派出治安官维持城内环境和平,随想城如果缺少了第三行会的有力支持,那么将会迅速消失在这片诡异的土地上。这个行会的最高层为
最高军事决策委员会,一共有八名成员,他们在行会总部的
司令小屋开会商议行会的总体动向和随想城的军事行动,并及时往秩序井然而又忙碌不已的行会下达命令,但他们的兵权和司法搜查权却是很多行会的眼中钉。
第四行会 苔藓之友:这个行会由少量学者、大量游侠和德鲁伊组成,他们有的人会试图维护周边地区的气候稳定,有的人则是保持
种子塔的内部环境适合植物生长,提供全城的食品来源,还饲养了不少的牲畜,终于使随想城摆脱了农业产品依赖进口的现象,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分走了铜子口袋的利益。他们曾经十分贫困,但自从
垂直农业出现后,渐渐也积蓄了一部分资金,用来派出游侠和德鲁伊出城探索,绘制夜区的地图,还有净化被诅咒污染的土地,甚至试图愈合地母的伤痕。苔藓之友们往往在十三子中因为过往的地位和形象受到排挤,他们对于环境的观点往往是激进的,虽说不无道理,却在议会中无人理会;至于那些基层的行会成员,个别情况下,甚至会避免谈及自己的第四行会身份。
第五行会 神圣同盟:他们是多个真神或无神的宗教联合在一起后的一个统一体,一同管理神殿的俸纳,建造和人们的宗教生活问题。自从奥法灾难发生之后,真神与瓦隆的联系被灾难削弱了,人们因此开始迷惘和恐惧,不得不转身依赖自己的心灵一早,衍生出许多邪教和伪神。虽说灾难结束之后,神与世界的联系恢复了正常,但是许多邪教却开始溜进夜区继续布道,毕竟随想城的文化氛围异常开放。不过真神牧师却也一同进入了这座新生的灯城,不得不相互抱团取暖,宣布福音,因为永夜削弱了神力与信徒的联系。他们的早期努力有了显著的成果,但邪教却也没有完全从这座孤城中消失,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完全离去。这些伪神和先知往往为了吸纳更多信徒而散布极端谣言(这在夜区压抑的环境下有着一定的说服力),甚至煽动起严重的群体事件——因此神圣同盟会打击那些会策划恐怖活动或是大规模集体自杀的邪教,压抑宗教之间的竞争,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他们还负责医疗和任何宗教方面的问题。
第六行会 奥秘圆环:法师与卷宗的行会。很多施法者为了研究永夜和灾难不惜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他们自动肩负了管理图书馆和档案归纳等等文案和知识方面的工作。夜区的魔法流动是异常的,奥秘圆环的成员往往很快就能适应,但为了搞清楚它煞费苦心;假如一位施法者无法学会在夜区中控制奥能的流动,奥秘圆环会提供指引和帮助,以期将奥秘的启蒙发散到整个城市去。他们还负责一定的教育事务,包括学校的统一启蒙政策,不过这些初级教育只是教授简单的读写和计算,并不涉及魔法那些艰深晦涩的部分——奥秘圆环在施法者的训练上,还是严格遵守着古老的一对一训练制度,一个导师同一时期,只会教育一个法师学徒。奥秘圆环是个相对独立而醉心于自己世界中的行会,但魔法的力量总是神秘而不容侵蚀的,和控制炼金术药品不同。由于在知识工作方面的冲突,奥秘圆环与第七行会处于时好时坏的关系动荡中,但这两个行会却不会放过在学术领域上的合作机会。
第七行会 炼金术行会:这些技术和思想的革新者被其他地方驱赶,因而来打永夜中扎根并茁壮发育。他们是最早来到这个地方并且为这座城市奠基。炼金术师的地位十分特殊,他们带来光芒,带来供暖,还带来了其他用魔法才能做到的种种奇迹,还有所谓进步的火花。这些人永无止境地渴求秘密,去了解并利用知识,然后制造出新的事物,有时候甚至显得邪恶,他们与法师等施法者不同,实际上是完全沉浸在具体的物质世界,而非神秘之中。炼金术师的发明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随想城的全部生活,也在改变随想城的一切,甚至是它的外貌以及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甚至开发出新式武器,建立并拥有自己的卫队(炼金术师称之为“
武装与战地器械开发实践部门”),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完美契合了随想城的精神,人们对这个行会又敬爱又恐惧,正像是随想城自由生活和高度压力的两面一般。炼金术行会甚至还拥有一支独立的火枪队——在碎冠之战后,被排挤的
影精灵火枪手团大部分成员都来到夜区,加入了影精灵数量众多的炼金术行会,这个火枪队也以发育出
枪侠而著称。
外交关系与周围环境夜区的原住民是不断变形的幽影衍体和受到诅咒玷污的白化兽人,以及白熊野蛮人。随想城的军队会在商路上四处巡逻,安插哨岗抵御影风暴,防止城市受到衍体和兽人的侵袭,同时也会剿灭他们,或是在他们进攻的时候扼守城市的防线。随想城与白熊部族有一些贸易关系,在对抗白化兽人上他们是同盟,但双方都互不认可对方的观念。
随想城的城墙十分厚实,是高精度的炼金术制品和魔法的产物,呈现一种脏兮兮的灰色,几乎没有可以落脚搭手的地方,磨得十分光滑,几乎彻底杜绝了有人可以借助墙砖爬上去的可能性,也能抵抗大量火药的爆炸和火球的轰击而不倒下,据说用强剑斩击也不能留下白痕。这巨大的城墙只有一个大门,进出都只能通过驻守大门的部队检查才能放行,因此也有一句谚语,大意是说随想城的入口就是出口,比喻做事情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这道巨大的城墙也是随想城的象征,它的大门开合十分迅速,采用的是建立铁魔像的技术和新式齿轮,不光省力,也十分灵活。
关于夜区与外界随想城无法直接通过传送术或类似的法术到达,因为夜区中的奥能流动与外界是不共同的,而奥术施法者需要花费24小时适应这种转换。夜区内部可以随意通过传送旅行,所以有些能这么做的人会通过步行进入夜区,然后施法。但因为法术在这里并不泛滥,甚至少见,更通常的办法是通过双脚前进。在夜区边缘有一座小镇,这是商队进入那里前最后歇脚的地方,也是夜区通商道路的重点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