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公:克伦威尔·埃塞克斯
主要职业:法师
所属势力:费林王国
称号:埃塞克斯公爵,费林摄政王,鲜血公,弑君者
一句话描述:没有力量,只有手腕的政客;没有信念,只有立场的独裁者。
这是一位毁誉参半的政治家,军事家。
克伦威尔出身王室旁系的埃塞克斯公爵家,恰好那段时间费林王国处于一位昏庸国王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之下,他对教会言听计从,肆意践踏与议会的协定,甚至下令处死了当时的国会议长与他的长子,也就是克伦威尔的父亲以及兄长。莫名其妙继承爵位的小儿子在随后的日子里表现得极为忠诚,让贵族派失望万分,认为他已经被这“天上掉的馅饼”砸晕了脑袋,竟然去舔杀父仇人的屁股。
那位小儿子,就是克伦威尔,他很清楚:复仇,并非只能通过刀剑法术,还能通过头脑。数年过去,克伦威尔赢得了詹姆士的信任,许多人已经视他为国王的代言人。
在一次贵族与教会针锋相对的国会会议中,代表国王的他突然起立,大声驳斥了教会的种种,发言简短而有力,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教会,主张保卫贵族的利益。这次发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宫廷派议员与教会派难以统一意见,贵族派议员占据了上风,国会通过提案,反对教会任意传播信仰,反对国王任意征税。后知后觉的国王惊恐万状迅速调集军队强行解散国会。这下贵族们才明白,克伦威尔一开始就决意违抗国王。
会后,克伦威尔用法术逃离了费林王国,而撤销国会的詹姆士也开始了他的独裁,他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通缉克伦威尔,然而这条命令到最后也没有被完成。
又是数年过去,一系列独裁政策引起民怨沸腾,王国内部矛盾重重,骚乱层出不穷,最终导致了起义,虽然缺乏力量的平民掀不起风浪,贵族们却趁此机会迫使詹姆士二世重启国会。
时隔多年,国会大厅的门再次解封,各派议员涌入,却发现一个男人好整以暇地在议长坐席上,微笑着看着他们。
“克伦威尔!”
人们惊呼。
高呼要绞死克伦威尔的宫廷派,将克伦威尔视为旗帜人物护在中央的贵族派,隔岸观火的教会派,那一天的国会大厅若是能落在画布上,定是一副传世名作。
以此为导火索,费林内战爆发,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也是克伦威尔想看到的。
战争初期,贵族派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克伦威尔率领着自己的鹫马骑士团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冷藏了起来。贵族派中议和的思想占了上风——他们中的大部分本也未想推翻王权,只是想让国王陛下赶走教会。议和的愚蠢决定直接导致了战争中期贵族派的失利,在战争后期,他们不得不重新启用克伦威尔,这一次他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将国王的军队彻底肃清。
战争结束了,局势却又陷入了僵局,贵族们将詹姆士二世软禁在王宫中之后便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战争给国家的沉重负担让外国势力蠢蠢欲动,而得势的国会却连军饷都难以为继,眼看要军队哗变,一部分的老贵族为图自保又与宫廷勾结起来,意图重新树起王旗,得知此事的克伦威尔没有发表任何讲话,仅仅是带着嫡系冲进了王宫,血洗了整个王室,只留下了尚在襁褓中的国王幼子。
将王室洗劫一空的弑君者带着染血的财宝来到军队驻地,把它们与王族的头颅一起高举。
“为我们的国家而战!”
一番振聋发聩的演说过后,克伦威尔率领着前一刻还要哗变的军队一路横扫王国四境,击溃了蠢蠢欲动的敌军,携带大胜之威回归图诺斯的他,声望已然无人能及。
见时机成熟,克伦威尔推动制定了新宪法,划分了宫廷贵族与实地贵族,前者执掌政事后者管理领地,这一举措让贵族的军权与政权彻底分离,国会实质上被挤出了权力中心。至此,克伦威尔已经把民政权和军事权牢牢地掌握,庄严的“登基”仪式过后,他开始了他十年有余的摄政王生活。克伦威尔在内政中表现出杰出的治国才干。他对王党分子实行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引入博卡布,法兰恩等教会平衡维婕丝的势力;在对外政策上,铁拳与谈判相结合,费林王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克伦威尔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像个好大喜功独裁者,他对反对派毫不留情地血腥清洗,并开始不顾赤字大幅度扩建王宫与法师塔,推动奥术教育事业,这使得费林王国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各方势力也开始对这位英雄人物不满起来。一直醉心政治的克伦威尔在奥术上的造诣颇为一般,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他也没有亲眼看见国立奥术学院的建成,便撒手人寰,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重掌国家权柄的詹姆士三世将克伦威尔的尸体掘了出来,并且将其尸体象征性的进行上吊,以惩罚他弑君的罪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向国王付出赎金,取回他头颅下葬的,却是他生涯的最初敌人:维婕丝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