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长 海国战役设定集提供了超过五十个专长,用以构建具有独特能力和天赋的海国角色。这些专长能够支撑特定风格的构筑,并尽可能在整体上实现对不同风格构筑的再平衡。
本节将介绍的专长分为四个大类:武道专长、术法专长、特质专长和技艺专长。这些专长之间并没有差异,但分别强调了角色的不同方面。具有武道专长说明角色的武艺踏入登堂入室的境界,而术法专长则表明角色在术法的某个方面炉火纯青。特质专长展现出角色与生俱来的优越天赋,而技艺专长则代表着角色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了独特的本领。
出于版本同步任务的现实困难,在线版本不再提供专长的数据细节,关于专长详情请下载PDF版本观看。对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武具 海国有种类繁多的武器、盔甲、坐骑、用具等,其中那些武人在战场上和冒险中常用的被称为“武具”。对海国的冒险者而言,武具是他们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黑雷文化的影响下,海国的武具有着独特而统一的风格。本节将介绍那些和海国文化相关的武器、盔甲和坐骑,以及在海国冒险中独有的各式用品。
财富 在海国,黑雷国确立定制的小判金是一切货币的基础,尽管它并不是最常用的货币。这种重一两、压制出大名家纹的椭圆形金币,是黑雷国人奉献给黑雷国大御神的祭金的标准形制,因此也被黑雷人用作钱币的基本单位,并随黑雷的扩张在海国成为定例。
但小判金价值过高,在生活中难以使用,因此小判重量十分之一的分金才是买卖贵重品时最常用的货币,因为它们只需要计数就知道总共价值几何。除了标准的方形一分金外,偶能见到更大或更小的金币,其价值和重量通常是一致的。和分金形状接近、重量相等的分银,价值为分金的十分之一,在价值较高的物品交易时也常常用到。
而面值为一分银币的十分之一的通宝钱,则是海国最重要的货币,列国币制的基本。在寻常百姓生活中,就以使用通宝钱为主。以铜铸成的通宝钱外圆内方,四边有字,最常见的是黑雷通宝、樱原通宝、赤雷通宝、风涛通宝四种列国铸造的通宝钱,夫桅列岛和一些独立性较强的藩国也会自己铸造通宝钱。通宝钱是唯一价值不取决于重量的钱币;铸造钱币时所用铜料,价格必然不及铜钱面额。正因如此,通宝钱才是列国掌控钱政的重中之重,铸通宝钱之权乃是不可轻易示人的国之重器。
除此之外,海国还有许多非标准的货币。重量十倍于小判的大判金是海国价值最高的货币,通常只用于赏赐、贮存和最大宗的物资交易。在这些能够计数的货币外,还有丁银、小玉银、金块、金沙等需要称量才能知晓价值的钱币。尽管这些钱币理应具有和等重而同材质的计数货币一样的价值,但更易损耗和造价的称量货币在使用中往往会有一定的折价。
护甲 海国的盔甲诞生于黑雷文明的肇始时期,以札形甲叶连缀而成的结构在其后千年一直继承下来。在黑雷国征服风涛之役时,华丽的大铠最终诞生,海国的盔甲风格也趋于完善。而在赤雷独立之役中出现原型的当世具足,则代表了现在海国甲胄技术的顶峰。
绵袄甲 在棉质或麻制的长袖外套内部,缝制部分铁片保护要害的铠甲。在洋面升起之前常用,如今只有无法获得正常铠甲的人才会考虑绵袄甲。夏天使用时行动会非常不方便。
革挂甲 用革片而非铁片连缀而成的挂甲。挂甲是胴丸和大铠的原型,防御相比于后继者们漏洞很大,但形制适合革片连缀、又足够轻便,因此革挂甲始终还有用武之地。
腹当 仅能保护胸腹部的铁甲,防御力一般,但几乎不会影响穿戴者的行动。许多需要灵活行动的武者都会用腹当保护自身,甚至一些术者也会在外衣下穿上一件腹当。
挂甲 在洋面升起之前出现的挂甲是胴丸和大铠的原型,以细密甲片连缀而成,海国绝大部分铠甲都继承了挂甲的基本要素。防御相比于后继者们漏洞很大,而且对行动有所影响,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锁具足 以布面为衬托,用细小铁环连缀而成的锁帷子提供防御的铠甲。有些锁具足也会用小块的方形铁板对要害进行加固。尽管防御力和甲叶连缀的盔甲不能相比,但锁具足对四肢活动的限制很小。
腹卷 相对轻量的甲胄,对身体正面能提供较好的保护,但背后系合处是弱点。价格相对低廉,通常是足轻们的首选甲胄。许多大名和藩主的库房中都存有大量腹卷,在战争来临时分发给征召的足轻民兵。
风涛胴 风涛风格的整体胴甲,在去掉其它配件后也能单独用来保护胸腹部,其一体式的设计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对四肢活动的限制非常小。
胴丸 和大铠同时诞生的盔甲,特点是在身体一侧系合,对躯干的防御要强过腹卷。旧式的胴丸把大铠的装饰和配件简化、只保留躯干、腰腹、手臂和胫部的防御;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胴丸的形制和防御力都有了极大进步,胴丸也成了当世具足的基础。
足轻具足 专为足轻提供的全身盔甲。尽管也被称为具足甲胄,但其质量和甲叶覆盖的范围,都和当世具足无法媲美。足轻具足通常以腹卷或旧式胴丸为基础,加上四肢护具和一些源于当世具足的防御配件组成,往往还配有一顶阵笠。
大铠 大铠是黑雷武士的代名词。持弓悬刀、身着大铠、胯下骑着骏马,这是海国人心中黑雷武士的典型形象。两肩有着巨大板状肩甲、胸前以栴檀板和鸠尾板增强防御的大铠,对箭矢的防御尤为出色,适合修习弓马之道的武士。如今大铠虽然在战场上已经不再活跃,但许多家族都保留着可堪实战的大铠。
当世具足 在赤雷独立之役时才诞生的新式铠甲,海国甲胄技艺的巅峰杰作。在承重均匀的新式胴丸基础上,结合保护四肢的笼手、佩楯、臑当和小具足等配件,当世具足能够毫无缝隙地包覆住躯体、没有任何死角。有些当世具足甚至使用坚固的整体胴甲来保护躯干。既适合马战也利于步战、为白刃战而生的同时又可以弯弓射箭,能最大程度保护躯干的同时并保有相当的灵活性,当世具足无疑是战场上的最佳选择。
手楯 长期以来,黑雷人并不习惯使用手楯,只有攻城时才会以简易的手楯挡箭。但在风涛独立之役中,持马枪和手楯勇猛冲锋的风涛突骑给黑雷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因此开始研究这种武具。如今,许多剑术流派都会教授一手持手楯、一手持其他武器作战的技艺。
武器 早在黑雷文明尚未诞生的氏族时期,海国人就在使用短矛和弓箭狩猎了。在黑雷国大御神降临后,陆央湖畔的诸氏族联合起来共享资源和技术,锻冶和武器锻造的技艺也爆发式地开始进步。黑雷武者开始使用直刃长刀作为武器,长枪、薙刀等武器也开始为兵士们使用。
在黑雷国征服风涛之役中,黑雷人把大量骑兵投入战场。为此利于骑战的弯刃太刀成为黑雷武士的首选,海国的武器风格也终于定型。随着这一时期甲胄技术的进步,金碎棒、大身枪、大钺等利于破甲的沉重武器也终于走上战场。而在洋面升起后的风涛独立之役时,双方为了应对骑兵和精锐选锋的冲击,大太刀、长卷、镰枪等武器开始大规模使用。最终,伴随着赤雷独立之役中足轻的活跃,利于步战的打刀和易于掌握的弩出现并广受欢迎,至此海国的诸般武器也全数登场了。
短刀 刀刃在一尺以下的刀。它们是武士在战场上最后的防身武器,常常被制造得厚重坚固,用以在贴身肉搏中突破敌人的铠甲。
刀子 长半尺左右的短刀,装饰华美,通常被文官和学者携带用作文具和工具,也兼做防身之用。
怀剑 尺寸尤为短小的短刀,通常为没有镡的合口拵。便于随身携带,在狭窄室内或禁止佩剑的地方是值得信赖的护身武器。
小柄 附在一些打刀刀拵上的一掌长小刀。通常作为工具使用,只有危急关头才会用来防身。
短枪 一人高、可以投掷的短枪。海国最古老的武器,远在黑雷国大御神降临前就被陆央湖畔的氏族使用。短枪制造容易,也没有一定之规,因此许多短枪都显得五花八门、粗制滥造。
旋棍 在短棍上安装了一掌长的手柄,看起来好像一个“卜”字。这种简单的武器是常见的捕具,也可以作为防具使用。
棒 一人高的硬木棒。有些棒会在一头加重,并削出八棱加强威力。尽管木棒在海国随处可见,制造一条合格的棒也颇要费一番工夫。
鬼金棒 头重脚轻的木棒,木棒沉重的头部会嵌入大量钉子、碎刀刃、铁片来增加威力。通常只有山贼才会用这种简陋的武器,但这不意味着它的威力会因此降低。
斧 伐木用的手斧,在作为武器时同样顺手。相对短小轻盈的斧可以投掷伤敌,这是它更为沉重、专门作为武器的同类无法做到的。
锹 在木柄前端嵌上垂直于木柄的金属刀刃,正确的用法是在农田里锄地。但在危急时刻,农民们也会将其作为武器使用,而它的威力并不逊色。
十手 单手挥舞、能够封锁住敌人刀刃的武器。其主体是打砸用的铁棒,但护手上方伸出的钩状小枝才是十手的特色所在。十手是海国各地警备役人最常见的捕具,结合体术能有效地缴械并压制敌人。
铁鞭 通常由铸铁制成的、一臂长的铁棍,加工成四棱或八棱以加强威力。其主要技巧就是用力砸下,是战场上足轻经常装备的武器。
半弓 半人高的半弓,虽然威力不如大弓巨大,但胜在生产简单、易于掌握。对于斥候和忍者来说,一人高的大弓也不适合他们使用。
手里剑 用来投掷的暗器,有旋转的飞镖和直线飞行的尖棒等不同式样。虽然一些海国人认为手里剑是属于忍者的武艺,但许多剑术流派也会教授如何使用手里剑。
投石索 早在黑雷文明诞生之前,陆央湖畔的氏族就已经在使用这种古老的武器了。精于投石索的武者可以将石弹或铅弹砸出几十步远,打碎敌人的肋骨和胫骨。
投矢 专为投掷用的带羽标枪,可以借用箭囊来携带。其纤细的杆和尾羽并不适合用来近战。
刀 海国人最常用的武器,在海国文化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海国人的语言中,有时会专门代指打刀。
直刀 刀刃笔直的刀,在洋面升起前是海国人的主要武器。洋面升起后其地位被太刀取代,但仍有刀匠在锻造这种刀。
太刀 刀刃和刀柄向同一侧弯曲、刀刃向下佩戴的刀,往往装饰华丽,适合在骑战中使用。太刀曾是黑雷武士的代名词,但在赤雷独立之役后,打刀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如今坚持使用太刀的剑士,往往来自因循武士传统的氏族。
打刀 弧度较小、姿态笔挺的刀,利于步战。在赤雷独立之役中被赤雷武士和足轻大量装备,如今海国的剑士多数都使用打刀战斗。其刀刃向上的佩戴方式和太刀有很大差异。
锋两刃造刀 刀刃前端呈现对称双刃,刀尖锋利、刀身较直的刀。适合突刺为主的剑技,但也能有力地砍杀。
胁差 从短刀发展而来,与小太刀殊途同归的、长度较短的刀。在战场上是武士的备用武器,也有精擅二刀之术的剑士以左手挥舞胁差。许多术者、商人、女子也会携带胁差防身。
小太刀 从太刀发展而来,与胁差殊途同归的、长度较短的刀。适合片手使用,在战场上是武士的备用武器,和许多胁差相比仅在携带方式上有所差异。
大太刀 足有一人之高、需要双手挥舞的长刀。如果使用适合野地背负的拵,则被称为野太刀。其长而锐利的刀刃,能够一击把战马大小的妖物斩成两截。许多大太刀都作为献给神明的祭品被奉纳于神社之中。
长卷 由大太刀发展而来的武器,刀刃长度和打刀接近,但有一支和刀刃等长的柄。它具有接近大太刀的斩切力,但可以使用一些长柄武器的技巧。
薙刀 有着一人高长柄和较短刀刃的长柄刀。易于使用的薙刀在战场上大量应用,也被作为女子和僧侣的防身武器,但其精深之处不亚于任何兵刃。
大身枪 拥有数尺长枪刃的枪。其枪刃有一定的斩切力,但与枪刃一体的长茎和硬木朱漆的柄都是为了更强的刺击而生的。只有武艺高妙、膂力强劲的武者才能驾驭这种枪。
枪 普通的武士用枪,有着长柄和短刃枪头。武者用的长枪通常在十尺以下,以硬木制柄,方便发挥武技;更长的枪会枪头下坠、运转不灵,只有战场上结阵的足轻才会使用。
特殊:你在骑乘时,可以把枪作为马枪使用。
镰枪,片镰枪,十文字枪 枪刃两侧伸展出钩状、镰状或直刃状分枝的枪。和枪刃一体锻造的分枝同样锋利,其攻击方式因此变化多端,刺杀、钩啄、挥斩,不一而足。只有那些专攻镰枪技艺的枪术流派,才能发挥这种武器的全部威力。
马枪 马战所用的十尺长枪,通常使用硬木长柄和短刃枪头,如此才能在突击时承受撞击的力量。在步战中,则和普通的枪无异。
特殊:你在骑乘中使用马枪时,可以同时持用手楯。你在没有骑乘时,可以把马枪作为枪使用。
钺 在伐木用的斧头基础上,优化形状、额外加固后作为武器。适合对抗着甲持盾的敌人,也能在攻城时用以破坏工事。常常配合手楯使用。
大钺 需要双手使用的钺,长度和威力都比单手使用的同类更胜一筹。没有哪位将军会在缺少手持大钺的大力士时,就尝试突击城门。
鎚 在锻冶和营造等行业经常使用的铁头锤子,但其中坚固耐用的也适合作为武器。面对身着铠甲的敌人时尤其有效。
金碎棒 铸铁制成的八角铁棒,往往还密布钝头铁钉以增强威力。少有铠甲盾牌能够正面迎接金碎棒的一击,甚至连邪鬼的铁肤都难以承受。
叉 以一根锋利坚固的铁刺为主体,两侧伸展出叉状护手的刺击武器。这种武器能以护手锁住敌人的刀刃,并伺机加以进攻。
锁镰 尾部牵着长长锁链的单手短镰。这种镰刀能投掷出去杀伤敌人,即使一击不中也能以锁链回收。
特殊:你在以锁镰发起一次远程攻击后,作为攻击的一部分你可以立即回收它。
契木 坚硬木棒上以锁链连接一块铁制锤头构成的武器。这种武器挥舞不当很容易伤到自己,但挥舞得当的话,能够绕过敌人的防御伤敌。
分铜锁 一条铁链两端各系着一个方形或球形的铁锤头。分铜锁飞出的锤头可以及远,但必须双手操控以避免伤及自身。
鞭子 以生牛皮或生牛筋编制成的长软鞭,适合攻击没有穿甲的敌人。在对付厚重盔甲时效果不佳,只能纠缠敌人的手足间接伤敌。
大弓 超过一人高的大弓,下短上长,既能步战也能骑射。武士们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武器,弓马之道曾是黑雷武士的传统,在今天也并未失去用武之地。
弩 有着水平弓臂和木制台座,以机括发射箭矢的武器。使用弩不需要太多训练,但维修和整备需要大量备件,重新上弦也比弓箭慢上许多,因此通常只有军阵中的足轻才会使用这种武器。
手弩 基于弩的思路,以机括发箭、单手使用的武器。为了保证弓臂过短的手弩有足够杀伤力,匠人往往要借助法术的帮助,因此手弩的成本高昂,有些在造型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弩的形状。海国人通常认为,只有需要隐瞒身份的忍者、浪人和斥候才会专门使用这种武器。
吹箭筒 笔直纤细、内壁光滑的竹筒,能一口气将尾部带有蓬松羽毛的吹箭射出伤敌。其优点在于无声无息,适合忍者或斥候在秘密行动中使用。
特殊:以吹箭筒发起的攻击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如果你处于躲藏中,你以吹箭筒发起的攻击若未命中则不会暴露你的位置。
冒险用品 本节描述那些海国独有的、在冒险中可能被使用的物品,包括弹药、工具、衣物、乐器等。
酒具 陶或瓷制成的德利瓶和酒盅,是海国最普遍的酒器。也有玉石或水晶制成的奢侈酒具。
占卜工具 用于占卜的铜钱、骰子和著草等。许多海国人习惯在出行前为自己占上一卦,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占卜出的凶兆。
印章 海国人使用印玺在文件上表明身份,因此需要处理文书的人往往会随身携带印章。
御守 在神社中求取到的护身符,但是否真的具备神力就未可知了。
箭囊 黑雷风格的、用来收纳箭支和投矢的皮制箭囊。
茶具 海国人对茶具有独特的喜爱,往往为知名茶具能一掷千金,其价格上限能超过寻常海国人想象。
军扇 用来发出讯号、指挥军队的铁扇。虽然紧急时能当做铁鞭使用,但实在不甚趁手。
面具 遮挡容颜的面具,提供给那些不愿暴露面貌的人。一些狐族主持的神社会出售狐面面具,能乐者和傩舞者也会佩戴特殊的能乐面和傩面。
指物 战场上用来指示身份的背插旗。在需要分辨身份、明示位置时有大用。
三味线 由细长琴杆和方形音箱组成、持拨子拨弦演奏的拨弦乐器,声音悠扬,因其有三根弦而得名。
尺八 竹制的吹管乐器,具有辽阔苍劲的音色。
鼓 海国的鼓有两种,一种是细腰、模样好像沙漏的黑雷式样的鼓,通过四面的结绳松紧能调节音色,可以怀抱演奏。另一种是模样好像酒桶的太鼓,从樱原之地传到黑雷近畿,这种鼓声音响亮,但却不方便移动。
琵琶 来自风涛岛的拨弦乐器,半梨形的音响上有五条弦,用假指甲拨弦弹奏。
十三弦筝 有长箱外形、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最常见的黑雷筝有十三条弦。但随着筝的流传,有更多弦的筝也出现在海国各地。
小袖 下到贫民、上到神明,无论男女,方便活动的小袖是海国最常见的衣物,因袖口被缝合、只留下手腕开口而得名。尽管小袖的形制基本一致,但小袖的价格随材料和花纹不同能相差数十倍。
蓑衣 用不易腐烂的蓑草编织成的厚衣,穿在身上可以挡风遮雨。
振袖 靠近身体的一侧袖端没有缝合,在垂直手臂的方向有长袖的衣服。振袖是平民女子最珍贵的礼服,只有成年礼和婚礼等最重要的场合才会穿上。已婚女子则会把振袖的长袖裁断、缝合袖端,变成所谓的“留袖”。
肩衣 武士通常的正装,穿在小袖外面、并配合袴穿着,是直垂高度简化后的服装。省去了直垂的大袖能更快速地拔剑,方便施展剑术。
羽织 披在衣服或甲胄外的披风,往往带着大幅家纹用以在混乱的战场上辨明身份。
母衣 在盔甲背后伸展的华丽标志,远比指物旗更为显眼,只有传令兵等最紧要的武士才会穿着母衣。母衣也有防御箭支的功效。
直垂 武家最正式的礼服,因其领子笔直垂下、以绳索在胸前系结得名。直垂受到武家青睐是因为上衣下裳分离、方便活动,但和肩衣相比,直垂也显得过于繁琐了。
铠直垂 当世具足出现后,穿着在当世具足下面的衣物。在甲胄防御的薄弱处,铠直垂表面会以锁帷子补强。是武家出阵时穿的衣物。
壶装束 武家女子出行时的装束。以方便活动的小袖为基础,用垂下薄纱的斗笠遮掩头脸,裙裾以绳索固定在腰际,外观看起来有些像装水的壶。
引振袖 裙裾长至曳地的振袖,袖长也接近触地。引振袖一般是武家女子的日常穿着,但也可作为礼服。
打挂 和引振袖有些相似,但并不会以腰带包覆,而是在外面披在肩上。可以和引振袖一起穿着,是武家女子的礼服。
狩衣 袖子与肩半分离、设计得方便狩猎的礼服,如今成为许多公卿和大名的日常装束。这种在战斗中能灵活运动的衣物,也常被术者和阴阳师穿着。
直衣 公卿的日常服饰,半正式的礼服。在束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简化,但舒适度实在难以和狩衣媲美。往往搭配立乌帽子一起穿着。
束带 黑雷和赤雷公卿在神宫或朝堂拜谒时的正装。以圆领外袍为基础的束带,造型也和小袖截然不同。在穿着束带的场合,冠冕也是必不可少的。
女房装束 公卿女子的正装,只有黑雷和赤雷的女官才会穿着这种非常厚重的礼服。女房装束的复杂程度也有差异,最华丽沉重的那种由十二件单衣组成,因此被称为“十二单”。
巫女装束 上身白衣、下身绯袴是巫女最常见的装束。但在主持神事时,巫女也会披上名叫千早的外袍,以及在后腰曳地的裳。
净衣 只有神官会穿着的纯白色狩衣,作为常服或主持小型祭祀时使用。
斋服 神官主持大型祭祀时所穿的衣着,基本可以当做用白绢制成的直衣。
明衣 只有神主在正式场合才能穿着的神事服,有着和束带类似的圆领外袍。
坐骑与载具 武士们在战场上以战马驰骋冲锋,商人们借助驮马和木车远行千里,农民们用牛和骡马在田地里拉犁,各式各样的坐骑和载具已经是海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国人在陆地上通常使用车马运送货物,小到驴子,处处可见如骡马,大到如山岳般巍峨的云峨岭长尾兔,都可能在在背后拖着辆装满货物的两轮车。而在战场上,武士们最常用的坐骑就是专门培育、性情坚韧的高大战马,但也有许多勇士尝试驯服猛兽助战。青林边的螳螂骑士就是这样的例子;武士们一代代驯养青叶林中的巨型螳螂,并成为青林边赤雷军势的先锋。
而在海上,海国人则主要靠船舰出行。运载乘客和货物的大多是被称为廻船或弁才船的,有着一面大帆、适航性很高的帆船。而廻船中大到能运送千石货物的,就是有名的千石船了。在舟船之外,海国人也可以选择那些在海中生活的坐骑:巨型海龟能拖曳大量货物、是商人们的首选,而普通海民则常驯服通晓人语的海豚作为伙伴。那些需要快速跨过海域的人往往会抛弃船只、转而骑乘剑鱼或旗鱼,而一些自负勇力的武士则会以凶猛的鲨鱼或虎鲸等海中猛兽作为坐骑。
海国的水军战船则大多能借助排桨快速推进,以便在海战中占得先机。其中依照功用不同可以分为灵活轻便的小早船,适合大量制造、防御和速度平衡的关船,以及如同海上城塞般庞大坚固的安宅船。在海战之中,除了船舰以弓箭、弩炮和抛石机对射之外,海国的水军也会编入大量专擅水战的兵士和坐骑。海战双方都会放出许多队骑士跨过海面冲入敌阵,只要双方舰队相隔不远,敌人登舰肉搏就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了。
在扶桅海,由于名为黑流的高速洋流的存在,海船的样子看起来和其他地方大为不同。夫桅的船只普遍有着流畅的外形,舰首锐利、舰体修长,尽量除去舰体外部的凸起,这样才能在黑流之中高速航行。夫桅的海船普遍能够收起帆面、放倒桅杆,并借助风力和纵帆控制方向。
海国人无法借助任何法术或机械飞上天空,云族人发明的滑翔翼是唯一能从天空掠过的载具。滑翔翼无法比起点飞得更高,因此只能在山岳遍布之地使用。大多数的滑翔翼仅能供一人滑翔,但最大者能托举起千斤货物。云峨岭是滑翔翼使用最广泛的地方,云峨大道的一部分就以滑翔翼起降平台的形式修建,人们依赖滑翔翼把人和货物送过不便跨越的山谷。屏山和平舆山的人们有时也会使用滑翔翼出行,但并没有云峨岭那样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