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DND2024的“躲藏”动作给的【隐形】状态能够带出掩体吗?  (阅读 488 次)

副标题:

离线 D的传承之森

  • Guard
  • **
  • 帖子数: 102
  • 苹果币: -1
水群的时候看到群友提出的一个构想:
假如一个生物在战斗中成功到达一个任何敌人都看不见的位置,成功通过15的躲藏dc
那么他无论在什么地方结束回合(包括完全暴露的位置)
只要敌对生物没有使用动作或者传奇动作察觉,那么规则上因为躲藏而获得隐身的生物可以在任何想要的地方结束回合,哪怕站在敌对生物面前吗?

躲藏 Hide 【动作】
劇透 -   :

执行躲藏动作时,你尝试将自己隐蔽起来。为了执行躲藏,你必须通过一次DC15的敏捷(隐匿)检定,你只有身处重度遮蔽之中、处于四分之三掩护之后或处于全掩护之后时才能这么做。此外,你也必须不在任何敌人的视野内(如果你能看到一个生物,你就可以判断它是否能够看见你)。

如果检定成功,你获得隐形状态。记下你的检定结果总值,这将成为其他生物通过一个感知(察觉)检定来找到你的DC。

发生以下情况时,你的隐形状态会立刻结束:你发出了高于低语的响声;敌人找到了你;你进行了一次攻击检定;你施展了一个带有语言成分的法术。

隐形 Invisible 【状态】
劇透 -   :
隐形状态期间,你将获得以下这些效应。

出其不意Surprise。如果你在投掷先攻时具有隐形状态,你的先攻检定将具有优势。

隐蔽Concealed。任何需要能够看见目标的效应都不会影响到你,除非效应的源头能通过某种方式看到你。你所着装或携带的一切装备也同样会被隐蔽起来。

攻击影响Attacks Affected。以你为目标的攻击检定具有劣势,而你进行的攻击检定具有优势。如果一个生物能以某种方式看见你,那么你在面对该生物时不会获得这一增益。

就像上面两个规则说到的一样,貌似躲藏动作所赋予的【隐形】状态并不会因为躲藏者离开了掩体而解除?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如果我理解的没问题的话,从游戏性的角度上,我能够理解这样增强了“躲藏”动作的实用性,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搜索”动作的使用频率

但是从画风上这个应该怎么解释?凡人之躯通过精湛的技艺(隐匿检定)骗过了魔网,获得了类似于【隐形术】的效力?
« 上次编辑: 2024-12-30, 周一 12:37:07 由 D的传承之森 »

离线 怕辣精灵

  • 版主
  • *
  • 帖子数: 141
  • 苹果币: 3
是的,新版躲藏动作带来的隐形状态可以带出掩体!关于叙事的部分,我在游荡者手册中正好有所提及,我会在下面贴出一些节选(?)


游荡者手册节选:

如何“潜行”

    5r对游荡者最大的加强莫过于“潜行”规则的改动,使游荡者可以实现“潜行背刺双偷”这种自理双偷的行动。
    简单来说,躲藏动作明确了使用的具体条件,在躲藏成功后会给予角色隐形状态,并只有在明确的情况下才会解除。
    此外,隐匿技能仍然提供“无声移动”和“逃脱注意”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版的潜行体系中,玩家在躲藏成功后不会因“移动到敌人身边”而解除潜行。玩家在躲藏成功后,只要不触发解除条件,就可以自由地移动出掩体并不被发现。此时敌人需要通过感知(察觉)检定来与你的到你。

     以上改动使潜行在实战中不再鸡肋,也不再过度依赖DM的判断导致不同桌之间的判法差距过大。不过,探索章节中的“躲藏Hiding”部分仍给予了DM一定的裁决能力,一方面能够杜绝某些玩家滥用躲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为玩家提供了在非常规的情况下潜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定的自由度。具体规则如下:

    “潜行”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 躲藏Hide (动作)(见术语汇编)
  • 隐形Invisible (状态)(见术语汇编)
  • 隐匿Stealth(技能) (见“第一章-熟练”)
  • 不可见的攻击者与目标Unseen Attacker and Targets(见“第一章-探索”)
  • 躲藏Hiding(见“第一章-探索”)

引用
躲藏Hide【动作】
    执行躲藏动作时,你尝试将自己隐蔽起来。若如此做,则你必须通过一次DC15的敏捷隐匿)检定,你只有身处重度遮蔽之中、处于四分之三掩护之后或处于全掩护之后时才能这么做。此外,你还必须不在任何敌人的视野内,如果你能看到一个生物,则你能够判断出它是否能够看见你。
    如果检定成功,则你获得隐形状态。记录你的检定结果总值,这将成为其他生物通过感知察觉)检定来找到你的DC。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你的隐形状态会立刻结束:你造成了音量高于窃窃私语的响声;某个敌人找到了你;你进行了一次攻击检定;你施展了一道带有言语成分的法术。

引用
隐形Invisible【状态】
    隐形状态期间,你将获得下述效应。
    出其不意Surprise。如果你在投掷先攻时拥有隐形状态,则你的先攻检定将具有优势。
    隐蔽Concealed。任何要求目标能被看见的效应都无法对你产生影响,除非效应的创造者能够通过某种方式看到你。你所着装或携带的一切装备也同样会被隐蔽起来。
    攻击影响Attacks Affected。以你为目标的攻击检定具有劣势,而你进行的攻击检定具有优势。如果某个生物能以某种方式看见你,那么你无法在对抗该生物时获得这一增益。

引用
隐匿Stealth(技能)
敏捷
    通过悄悄地移动和藏在事物后面来躲避别人的注意。

引用
不可见的攻击者与目标 Unseen Attackers and Targets
当你对不可见的目标进行一次攻击检定时,你在该检定上具有劣势。无论你是通过猜测来判断出了敌人的位置,还是你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却看不到人,都会如此。如果该目标不位于你指定的位置则攻击失手。
你对看不见你的生物进行的攻击检定具有优势
若你进行攻击检定时处于躲藏中,不论是否命中你的位置都会暴露。

引用
躲藏Hiding(出自探索章节)
冒险者和怪物常常会通过藏踪蹑迹的方式来监视他人、绕过守卫或设下伏击。环境是否适合躲藏则由地下城主决定。当你尝试躲藏时,你需要执行躲藏Hide动作。


与5e的潜行规则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视线”的判定在5r中已被模糊处理:
引用
边栏:躲藏Hiding(5e)
……
……
    在战斗中,大部分生物都会保持对周遭危险踪迹的警惕,因此如果你脱离隐匿并尝试接近一个生物时,通常都会被它立刻察觉。不过,在某些情况下,DM也可能会允许你在生物被分心的情况下保持隐藏的接近它,然后在被它看到之前发动一次具有优势的攻击。
    (怕辣解说:没错冒险者和怪物都不再是360度视线的六眼异怪了!)



反制“潜行”

    有关反制潜行的相关规则有以下几条:
  • 搜索Search (动作)(见术语汇编)
  • 被动察觉Passive Perception(术语)(见术语汇编)
  • 盲视Blindsight(术语)(见术语汇编)
  • 真实视觉Truesight(术语)(见术语汇编)
  • 震颤感知Tremorsense(术语)(见术语汇编)

引用
搜索Search【动作】
当你执行搜索动作时,你需进行一次感知检定来发觉某些并不是很显眼的东西。根据你尝试搜索的具体内容,搜索表提供了你在执行此动作时可用技能的建议。

搜索Search
技能        要搜索的东西
洞悉        生物的心理状况
医药        生物的伤势,或是死因
察觉        被藏匿的生物或物件
生存        踪迹,或是食物

引用
被动察觉Passive Perception
    被动察觉是一项反映了生物感知周遭威胁的常态能力的数值。DM可能会使用这项数值,以便于在某个生物未自发进行感知察觉)检定的情况下决定该生物是否能注意到某些事物。
    一个生物的被动察觉等于10+该生物的感知察觉)检定加值。(译注:虽然此处用的是“加值”,但WSZ的实际例子中也包括了减值)如果该生物具有此类检定的优势,则被动察觉的数值增加5。如果该生物具有此类检定的劣势,则被动察觉的数值数值减少5。举个例子,一名具有15点感知属性并具有察觉技能熟练的1级角色,其被动察觉为14(10+2+2)。如果该生物具有感知察觉)检定的优势,被动察觉数值将变为19。
    (怕辣解说:DM可以使用被动察觉来代替找出躲藏成功的生物所需的察觉检定,并根据现场情况给予优劣,把该数值+5或-5。例如玩家在吵闹的集市中躲藏时,或许寻找Ta的生物其被动察觉会因此获得减值。而想要偷偷溜过一条安静且明亮的地点时,察觉者可能因此获得加值。)



有关叙事

    无论是野蛮人的怒吼让卫兵走了神、还是炸裂的火球吸引了怪兽的注意,5r中的敌人不再时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因此机敏的游荡者总能抓到时机!
    新的规则下,生物不再会因从掩体后漏出一点鞋尖而迅速被察觉其所在。生物也得以实现从背后悄悄靠近他人、在目标身边持续跟踪的行为。而更加宽松的判定,也会使游戏中的潜行在上的叙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如新版PHB第一章所描述的那样——“D&D的乐趣之一在于解读骰子掷出的数值在故事中意味着什么”。骰子只能为我们提供结果,而这中间的故事需要玩家们来补充——不过要时刻谨记,刻意的摆烂或抬杠式的RP,只会使游戏变得难以进行。

    作为PL时 As A Player。如果你的隐匿检定幸运地通过了躲藏所需的DC、击败了敌人可能拥有优势而+5的被动察觉,不要作出类似“我要哼着小曲跳着舞,走到面前给他个飞吻,但它仍看不见我”的RP来尝试惹恼你的DM!(除非大家都认为现在是来点幽默场面的好时机)
    进行某个技能检定本身,就意味着角色在此时此刻正尝试做出这种行动。察觉意味着角色在翻翻找找、运动说明了角色正翻山越岭、调查可能代表角色仔细翻找着笔记的每一页……当骰值告诉玩家,角色的某个行动结果成功时,不要作出与常识或叙事不符的RP。当你的隐匿检定成功时,就意味着你的角色绝不可能在“哼着小曲跳着舞”,也不会“站在敌人面前”,而是在其背后或是没有察觉到的位置。就好比当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察觉检定时,你一定不会想着和DM说“我的角色决定带起耳塞、闭上眼睛!”
    尝试结合现场情况,为自己的游荡者RP出一段合理、炫酷的精彩潜行吧。一转头就会失踪的蝙蝠侠、将敌人耍得团团转的蛇叔或是那经典的刺客信条场景都能够成为你潜行的思路。
    敌人或许会因你同伴的缠斗,而没能注意到致命又迅捷的你,在离开之后又溜回了其身后;又或许战场上乒乓作响的交战声会变成你的掩护,使得无人能够捕捉你那隐匿其间的微弱脚步;又或者因你刚刚的重创,使对方被伤口涌出的血糊了眼,一时间没能看清你到底去了哪。只要你认为你的扮演符合叙事的节奏且足够令人信服——大胆设想、大胆RP吧!

    作为DM时 As A DM。如果你的玩家因为超高的加值、神奇的魔法、或是单纯的好运而通过了近乎不可能的DC——那么就将其按照原貌描绘出来吧。经验老道的游荡者凭借对人心的把握,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对方分心的间隙;游侠的周身被一阵暗幕笼罩,隔绝了他人的认知;法师蹩脚地躲了起来,但恰好守卫打了个喷嚏,幸运地掩盖住了他踢响的罐子……“潜行”只是对结果的概述,而过程里什么都可能发生。
    如果玩家依靠某些辅助(例如神导术灵能骰、同伴协助动作、幸运专长、激励、各类魔法),大可将其作为潜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部分(毕竟事实如此!)。神导术让玩家受到了庇护、灵能隐藏了他的躯体、同伴盯梢或是大喊提供了掩护、突如其来的幸运、某些鼓舞人心的瞬间、还有各类神奇的魔法,都应当在叙事中有所体现。

    如果玩家是仅凭自己的“实力”,稳定通过了检定,那么就这么去描绘吧!一个隐匿技能+11的潜行大师,Ta在叙事上也就该能够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同样,战场上的混乱情况也是叙事的一部分。火球炸裂、海啸袭来、冰风糊的人睁不开眼睛、巨锤把脑瓜砸的嗡嗡响,甚至一声战士的战吼和被武器溅飞的泥土都可以成为玩家或其他生物躲藏成功的原因。当你去思考起这某幕是如何发生的时候时刻要记得——真实的战场要混乱许多(我才不是因为打战地被绕后捞薯条才理解的这么深刻的!)
    至于那些绝对不可能躲藏的情况,尤其发生在战斗外时——例如两个守卫正在笔直空旷的尽头盯梢、被束缚后靠云雾术原地躲藏再解除专注等,若是玩家没能想出什么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例如靠魔法或石子转移注意、传送逃跑),DM也可以直接告诉玩家:这个环境不能躲藏。


引用
躲藏Hiding(出自探索章节)
冒险者和怪物常常会通过藏踪蹑迹的方式来监视他人、绕过守卫或设下伏击。环境是否适合躲藏则由地下城主决定。当你尝试躲藏时,你需要执行躲藏Hide动作。
   
« 上次编辑: 2024-12-30, 周一 15:18:35 由 怕辣精灵 »

离线 polykuma

  • Guard
  • **
  • 帖子数: 103
  • 苹果币: 0
也就是战斗中敌人不主动察觉动作的情况下只要技能检定过了所有敌人的被察就可以悄悄溜过去,感觉风味还挺好的。
个人理解虽然规则没有说,但是还是尽量不要穿过敌人和友方的视线连线(穿过了就按被察+5算?原来是风啊.jpg)

离线 D的传承之森

  • Guard
  • **
  • 帖子数: 102
  • 苹果币: -1
也就是战斗中敌人不主动察觉动作的情况下只要技能检定过了所有敌人的被察就可以悄悄溜过去,感觉风味还挺好的。
个人理解虽然规则没有说,但是还是尽量不要穿过敌人和友方的视线连线(穿过了就按被察+5算?原来是风啊.jpg)
通透视线被查+5来平衡画风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反过来说,专精阿贼的隐匿检定大于20的话确实是凡人之躯超越法术了()

离线 D的传承之森

  • Guard
  • **
  • 帖子数: 102
  • 苹果币: -1

有关叙事

    无论是野蛮人的怒吼让卫兵走了神、还是炸裂的火球吸引了怪兽的注意,5r中的敌人不再时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因此机敏的游荡者总能抓到时机!
    新的规则下,生物不再会因从掩体后漏出一点鞋尖而迅速被察觉其所在。生物也得以实现从背后悄悄靠近他人、在目标身边持续跟踪的行为。而更加宽松的判定,也会使游戏中的潜行在上的叙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如新版PHB第一章所描述的那样——“D&D的乐趣之一在于解读骰子掷出的数值在故事中意味着什么”。骰子只能为我们提供结果,而这中间的故事需要玩家们来补充——不过要时刻谨记,刻意的摆烂或抬杠式的RP,只会使游戏变得难以进行。
   
这难道是隐匿已久的游荡者优化手册吗? :em009
感谢大佬分享,顺带催更 :em020
“用故事去解读骰子数值”这一条确实很值得学习,可以刺激DM对于战场的进一步想象,赞一个 :em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