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
緒論 對於精靈的記載最早見於中國詩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山鬼》篇,詩中呈現了精靈與人類之間典型的關係,忽隱忽現、行跡飄緲--事實上,很少有人真的與精靈相處過,絕大多數只是在危難時受過他們的幫助;雖然精靈對人類幾乎可以說是充滿(有點傲慢的)善意,但他們卻極度不喜歡人類靠近他們的生活區域,即使最熱情的精靈以人類的標準來看都顯得冷淡,這和他們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對人類來說,精靈所謂的「歷史」可能是神話時代的傳說,但從精靈的長壽來考慮的話,這些鉅細靡遺的龐大資料確實有很高的可信度,因為它們在世代間轉手的次數並不比人類歷史多多少。
精靈的外表和人類十分相似,除了他們葉型的尖耳朵以外,精靈看起來就像是骨架較小的人類,不過即使是苗條的人類女性,穿起精靈男裝多半也會彆手彆腳的。精靈們有著各種深淺的棕色肌膚,和筆直或微卷的頭髮,他們的頭髮一般是棕色、黑色或灰色,但也有金色或其他人類沒有的顏色,這些異色的頭髮通常代表著他們異於同胞的魔法傾向。
一般來說,精靈的幼年時期成長速度和人類差不多,接著他們會度過一段略長的少年時期,並在這段時間完成他們的公民教育和基礎教育(以人類來說相當於大學畢業)。大約在二十歲左右,他們的體格看起來已經接近成年,並開始性發育,這大約會花上五到七年的時間,發育最慢的精靈也會在三十歲左右達到完全成熟。和人類一樣,精靈並沒有發情週期,但他們的排卵週期大約是一年一次,持續時間比人類稍多一、兩天。精靈在發育完成後,他們的生理時間就像被調慢了一樣,要經過數十年才看得出改變,但在進入老年期後又會加快,精靈的老年時光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十年。雖然在三十歲就算成熟,但通常精靈會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或是七十五歲之後才算成年人。
依據文化差異,精靈可以區分為三個分支:斯堪地那維亞的雪精靈、中東地區的東方精靈以及遠東地方的山鬼,這三種精靈在價值觀、生活方式甚至生理層面都有些差異,但其間的共通點是發展程度遠遠超越人類的魔法文明、唯物論宇宙觀及對天界生物的敵意。
對精靈來說,世界就像一座精密的儀器一樣運作,世間萬物都是依著固定的規則運作--包括精神、心靈和靈魂,因此他們的文化裡並沒有信仰的觀念。遠古的精靈可能會對傳說中創造世界(精靈唯一接受的神話)的大神盤古有所敬意,但畢竟從他們有歷史以來,盤古早就已經消失了,所以他們也沒什麼好祭祀的。加上兩次與天界生物的戰爭,精靈的社會可以說是完全禁絕了宗教的觀念。即使如此,一些精靈的文化現象,例如以意志力維持死後靈魂的存續並繼續服務同胞這種信念,在對以太世界的奧祕一知半解的外族眼中,和宗教或許沒什麼兩樣。
精靈非常早就放棄了少數統治的政治型態,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不同的民主,甚至是無政府的政治制度。會議是精靈社會運作的基礎,他們很習慣於各種意見的折衝,以達成足夠細緻的結論;雖然精靈們最不缺的就是明天,但他們一點也不喜歡在決案付諸實踐時才來拉拉扯扯。
精靈很少和人類或是其他外族交流,因此除了精靈語以外通常不會說其他的語言。精靈語最大的特徵是大量而多變的詞綴,這讓精靈語很容易變得格外囉嗦而且漫長,而他們似乎還怕同胞不夠有耐心一樣,還在語言中放入了大量的分離動詞,因此聽精靈說話經常得聽到最後一個字,才能確定句子是什麼意思。當然,能言善道的精靈能夠用更簡短的方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