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ML-05B即使在迷你機殼中算是設計得極為緊緻的,原本就幾乎沒有浪費任何空間,光是組裝整線就已經堪稱藝術。要如何在這麼小的機殼裡再擠出額外的空間安放水冷組件,便是改造的首要問題。幸好的是,四顆2.5吋的空間筆者只使用了一半,機殼內還剩下大約寬3公分的狹長空間可以拿來運用。

最初,筆者做好了可能要放棄水箱的覺悟,找到了
Swiftech MCP355扁型幫浦:4.8CM厚,只需要一點改造… … 還有4000多塊。好吧,轉念便動到了幫浦和CPU合一的型號上,深得我心的Swiftech果然有出這樣的產品:
Apogee Drive II,高5.5公分,CPU冷頭與幫浦合一,多麼理想!含運6800,已哭。
向現實屈服的筆者最後向某位
惡質賣家購買了和機殼同為銀欣出品的
SilverStone Tundra TD0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進行改造,獲得了第一次將不良品親自送RMA以及不要相信網路賣家的寶貴經驗。
GPU冷頭同樣只有不到兩公分的安裝空間,使用的是厚度1.3公分的SYSCOOLING SC-VG10。至於散熱排,則是利用機殼側面的8公分風扇孔位來做外掛,在淘寶訂購了現在比較難找的160mm銅製冷排。
以下是水冷系統的規劃。不好意思,當初畫的設計圖不見了,只好荼毒一下各位的眼睛了。

水冷系統設計
水路的方向是水箱→CPU /幫浦→冷排→記憶體→GPU→水箱為一循環,雖然很想讓水在經過GPU之後直接去冷排報到,不過顯示卡和前面板之間除了水管之外還有粗壯的24pin要走,沒辦法容納水管通過太多次,只好選擇了現在的方案。
回頭想想這裡應該以水箱→GPU→CPU→冷排→記憶體→水箱效果會更理想,畢竟7750也沒什麼溫度,不過也罷,往者已矣。
MOD

本次改裝使用零件:
金士頓HyperX H2O DDR3 2133 8G (4Gx2)、
銀欣TD-02水冷系統(只使用幫浦)、Larkooler 150ml水箱、U型收邊條、T&T 4公分散熱風扇、160mm全銅水冷排、SYSCOOLING SC-VG10 GPU水冷頭以及聯力SD-01A 鋁製防震腳座。水管、水冷接頭、轉接頭、管夾多為Larkooler及EJ的平價製品。詳細內容將於下文一一詳細介紹。

工具:電磨、起子機(充當電鑽)、園藝剪刀(切水管)、鑷子與鉗子、止水帶、紙膠帶、鋁製網片。由於工作中包含金屬削切,為了防滑、隔音,避免吸入金屬粉塵,也準備了手套、防塵目鏡、口罩及耳罩。
接著就要進入改造程序了,本次的MOD分為
TD02的拆解/測試、硬碟架水箱改造、增加硬碟散熱風扇、以及外掛水冷排四個部分。
一、TD02拆解 
首先,是從
TD02上除下要使用的CPU冷頭+幫浦,並測試產品能否正常運作。由於銀欣的產品規格書上沒有標示這顆幫浦的效能(主要是小時流量),於是也一並在此檢證。
TD02的銅底冷頭,使用全金屬設計,堅固、減少漏液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份紮實的厚重感讓人格外中意。可惜的是,底面僅採用髮絲紋處理,並未進行平整拋光。系統使用銀欣自家的12公分pwm風扇、還有工藝水準美到不行的厚水冷排。

雖然也不是銀欣個別的問題,不過這個規格標示讓水冷玩家看來不是很順眼。明明重要的pump就3行帶過,連基本的流量、揚程都沒有標示,在水冷系統中相對次要的風扇卻寫得如此詳盡。

先剪開防折水管。

倒出水冷液。雖然看不到,著成螢光綠在漏液的時候比較能快速察覺,和瓦斯一樣的道理。

輕劃一刀剝開熱縮式的水管頭。

確認系統為2分管徑。

接著我們來看看
TD02的幫浦到底效能如何。
TD02比起一般水冷系統使用的500L/H幫浦來說完全就是涓涓細流程度,實測流量約為230~270L/H。好吧,至少你撐得起那麼厚的水冷排,這流量到底行不行,且待後續測試分曉。

拔掉水管,做個出入水孔位的記號。
二、硬碟架水箱、水溫計 
接下來是主菜的機殼改裝,首先是將水箱設法裝進這個4小硬碟架中。使用的工具是電磨、起子機、紙膠帶、CD筆。從這步開始就得要全副武裝地把所有防護裝備戴上了。

在紙膠帶上畫出要裁切的範圍,側面開孔是為了安裝測溫探針用的。

削切完畢。因為加工後的邊緣銳利,除了用電磨再將邊緣修得平整些之外,筆者也準備了修邊條作包覆。

網購的U型收邊條,寬度3mm,直接用金屬膠黏在邊緣上。

加工完成。

把硬碟、測溫計加上來試安裝。

測溫計本身預計安裝在機殼後方這個橫向的擴充槽上,這個擴充槽原本除了提供控速器的安裝之外,也有國外玩家利用PCI延長線在這個位置上替ML-05B安裝單高顯卡,相當有趣。

重複切割動作,削出安裝空間。
三、硬碟散熱風扇 最初看到這個機殼時筆者就在思考在硬碟架旁邊安裝一個8公分薄型風扇的可能性,不過這個小縫事實上只有剛好1公分的寬度,加上螺絲釘的公差,安裝風扇本來是不太現實的。

不過,筆者最後找到了這T&T 4公分風扇,厚度僅有0.7公分。雖然風量小,不過也聊勝於無。

剛好可以容納進硬碟架和機殼間的小縫隙。

於是開始切風扇孔。側面的空間足夠安裝一對,先畫上裁切範圍。

使用電磨切成多角形,周圍的風扇鎖孔則是用起子機慢慢挖出來的。

換成研磨頭進行修邊。

切割完成。

除了使用U條進行收邊之外,在風扇前方則添加一面做模型用剩的鋁製網片,這個在美術材料行買得到。

接著方式是直接把網片用烙鐵銲在膠條上。

黏合後內部看起來是這樣子。

安裝風扇。

順便也在機殼底部打個洞,將原本附的半圓形橡膠腳墊換成鋁質腳墊。

完成圖,除了臨時固定用的螺絲之外,畫面效果還不差。
四、外掛水冷排 
購自淘寶的160mm薄型水冷排,從顏色上來看包含中間的散熱鰭片都是使用銅製… … 不過大陸貨嘛,誰知道呢。

把短螺絲鎖進鎖孔,然後扣進機殼側面稍微擴大過的散熱孔就完成了,意外的不費工夫。

內側裝的是原本就有的
ARCTIC F8 PWM風扇,直吹冷排。因為機殼空間狹小,為了避免打到線材在內側裝了風扇護網。
薄型冷排加上從機殼內部進氣讓人還滿擔心長時間使用的表現的,不過我不想把風扇安裝在外側,也只好與之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