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全漢FSP P180聖騎士開箱評測 近年來全漢推出的第一款消費級ATX機殼,
P180聖騎士是千元價位的雙USB3.0機殼,大小為46*20*45公分。主結構與內裝使用0.5mm 黑化SPECC鍍鋅鋼板打造,為三大三小加上三組2.5吋安裝位的中塔機殼。

外盒上清楚標示內部設計及主要特色,除了主打的雙USB3.0之外,比較有亮點的地方便是在這個價位下提供了3組免工具SSD安裝支架。
一、外觀
在國外的銷售網站上,
P180多被分類在Gaming Case下面,注重散熱與外型;她在設計上稜角分明、比較陽剛,同時在前面板左右側內建藍光LED燈(大4pin供電),而沖孔面板和五組風扇安裝位則為她帶來不錯的散熱條件。

方正的前置面板,左為電源鍵與電源燈號、reset則對稱地設計在另一側。兩個USB3.0之間的Audio插槽統一黑化,美觀歸美觀,不過這樣乍看之下倒是分不出你是我是誰。
P180左右側板皆為外凸設計,提供更高的塔散相容性以及背板走線空間。背部預留兩組水冷孔便於頂置冷排,系統風扇則相容8、9、12公分風扇,已預裝12公分扇一顆。PCI擋板共七組,一組為重複式、其餘則為一次性。

機殼底部以塑膠製腳座墊高,後方電源進風口設有簡易濾網,一片薄塑膠網掛在鐵片下。底座高度為2公分,足以提供電源充分的進風量,算是電源製造廠特有的溫柔吧,稍微有點滑是缺點。
二、內裝 轉開背部的手鎖螺絲便能取下側板,一張規格說明就直接放在裡面,配件的部分除了各式螺絲之外還包含束線帶與蜂鳴器,風扇部分內建兩顆12公分,正面一顆藍光LED、後方一顆FSP貼牌風扇。

側板的厚度是先前提過的0.5mm SPCC,以其價位來說沒辦法強求,但這樣的厚度下大面積及沖孔的部分會因為按壓而變形,因此機殼各處都需要打出凹凸來增強結構。全機基本上都有作防割手處理,並在邊緣作反折補強。

配件的M3、M35螺絲,四個用來固定前風扇的長型螺絲,銅柱沒有黑化是比較可惜的部分。由於
P180整線溝槽與背線設計,隨機也附上了束線帶。另外,最近比較少看到機殼付蜂鳴器,總覺得其實可以把這小東西省掉。

預先走背線的I/O線全部都是原色,19pin、Audio、電源指示燈、以及前面板的LED供電。在主機板上內建19pin已經成為標準的現在,新推出的廉價機殼也多會附上至少1組USB3.0了。

三、相容性 P180是三大三小加上三組2.5吋安裝位的中塔機殼,可以安裝三組5.25吋裝置,但是如果安裝在第一個5.25吋位置的話會影響到前面板I/O線的長度,依據主機板的設計可能會讓比較短的開關線拉不到。
機殼的三組2.5吋安裝位皆使用塑膠快拆支架,安裝時只需要輕輕彎折將硬碟固定推入即可,以這個價位來說倒是挺貼心的。

3.5吋的部分就沒有免工具設計了,三組安裝空間,因為要騰空間給前置風扇、硬碟會像這樣露出1/3,不過因為安裝位置偏外側,安裝時是不會卡到主機板或電源的。

另一側有些許的空間可以用來藏線以及作為前風扇走線空間。

5.25吋裝置處設計有三「個」免工具固定具,旋轉即可取下。
沒錯,是三個,對面並沒有,整個匪夷所思XD

空間上是勉強可以把橫條剪掉把對面的拿過來用,不過怕側板關不上的話還是只能用鎖的。除非覺得只固定一邊無所謂,不然這個免工具設計完全沒有意義Orz

P180適用標準的ATX電源,即使裝到21公分長的EPS規格也還能留下基本的走線空間。底部凸起部分沒有防震貼片,側面固定架下方的凸起是單純的支撐作用,鏤出的孔位倒是可以供前面板Audio線通過電源側面。

電源鎖點為雙向鎖點,可以自由選擇朝上或朝下。

圖為14公分的短電源,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滿想裝
黑騎士來湊一對的(笑
預設的走線方向是透過硬碟架側的橫向開孔繞到背部,圖右側可以看見
P180外凸的整線槽設計,用來彌補背板空間不足的問題,也讓走線方便了不少。

主機板區域支援ITX到ATX主機板安裝,ATX的鎖點已經預將背板打出凸起,可以直接鎖固。CPU背部自然是鏤空的,鏤空範圍比較大,同時兼做ITX主機板的側面走線開孔,背板上預留了M-ATX和ATX主機板的走線孔,以及左上角的CPU供電部分。

實際安裝時,沒有凸點的部分就需要鎖上銅柱。比較麻煩的問題是銅柱鎖上後和原本的凸點高度相差了1mm左右,使用的固定螺絲也不同(分別是M35與M3螺絲),如果鎖太緊的話可能會造成主機板變形,不過因為背部I/O是按照凸點的高度作設計的,也沒有辦法在凸點上加墊片,是個滿嚴重的缺憾。

這裡安裝的是短版的ATX主機板
ASUS H97-PLUS,可以看到主機板和電源之間沒有預留任何空間。

機殼內部相容16.5公分塔散,加上側板凸起的1.5公分,實際上約能安裝17.5公分高的散熱器。
P180採用凸頂設計,可以安裝兩個12公分風扇在頂部,並且預裝了濾網。移除頂部濾網之後,風扇安裝空間約有3.5公分,比較可惜的,與安裝水冷排需要的最低4公分空間仍有些距離。

PCI擋板在安裝前須先打開側面的防塵蓋,由內部推出卡榫即可開啟。黨版的部分是六組一次性搭配一組重複式擋板。

防塵蓋的部分設計成活動式,以PCI鎖柱為軸開關、還滿有趣的。

PCI裝置長度支援到29公分,已經足以安裝絕大多數顯示卡。
圖中是無敵的N210 OvO!

前面板可由底部卸下,不怎麼費力。

機殼前部有兩組一次性的5.25吋裝置擋板,提供兩個12公分風扇安裝位,前面板則由大面積沖孔構成。I/O線材則毫無造作地由5.25吋位置拉進機殼。

出廠時與先將LED燈電源線與其他線材鉤在一起,要安裝5.25吋裝置的話需要先把它們分開。前I/O的PCB鎖在面板上,延伸進5.25吋上方的空間。這邊殘膠外漏很明顯,但機能上倒是沒問題。

前面板的5.25吋位置是三組重複式的網孔擋板,壓下內部的卡準就能拿起。

前面板的網孔底部都敷有一層防塵濾棉,必要的時候可以作拆換。

正面兩側設計有藍色LED燈飾,好看歸好看,不過佐鳥還滿疑惑的是,明明是聖騎士卻發出藍色的聖光嗎(歪

翻到正面便是FSP的盾徽,以及LED透光條。

正面可以安裝兩顆12公分扇,已經預裝了一顆藍光水晶扇。

由於空間限制,風扇使用長螺絲鎖固,配件中已經隨附。原本的風扇則是常見的東菀銘舜直流扇,帶小3pin、大4pin供電。

後方的系統扇安裝處則留有8/9/12公分鎖孔,並預付一顆12公分全漢貼牌風扇,從模型上來看應該也是銘舜的產品。

機殼頂部則能夠安裝兩組12公分扇,同時並設計有與前面板相同的棉質濾網。
轉下頂部螺絲即可拆換,只是一片薄濾網夾在固定片和機殼頂部之間。
P180配件全圖,主要是兩顆風扇、三組SSD快拆架、一面頂部濾網,在這個價位下算是頗為豐富的了。
四、試組裝 接著實際進行安裝來檢視
P180的細節,整體來說裝機體驗還不差,不過少不了一些小問題。
1、風扇安裝 首先是把所有風扇位都裝滿,首先在裝正面風扇的時候立刻就遇到了點問題。
P180並沒有在正面預留風扇的走線孔,必須把電源線整個折到電源背面由硬碟架穿出,筆者使用的
銀欣FQ風扇由於有包覆蛇皮網,在走線的時候折得有點硬。

幸好產品有意識到這點,鎖點的部分有些許外凸,最後還是塞進去了。

頂部風扇在安裝本來有點困惑濾網該怎麼裝,不過後來發現直接從頂部用螺絲鎖穿濾網連風扇一起固定就行了。
2、組件安裝 這次使用的電源比較小,又是傳統設計,所以在CPU 8pin電源部分使用了延長線。
P180有預留CPU電源走線孔,在安裝主機板之前,需要先將電源線穿好。然而,主機板固定用的突起高度比一般的銅柱要矮,綑成一束的電源線基本無法通過主機板與背板間的縫隙。

本次剛好,使用的延長線是扁平設計,因此勉強可以拉得過去。打算走背線的玩家需要注意這點。

內裝圖,機殼內部的空間設計得剛剛好,不過在電源和硬碟之間留有一定餘裕,可以安裝比較大型的電源。
3、整線 P180屬於平價款式,因此沒有留設太多整線空間。不過實際安裝上除了CPU電源之外還不算難整理,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防衛者同樣有採用的整線凹槽設計,讓所有線材可以集中處理。

機殼背部原本只有兩枚硬幣的厚度,只夠一條單芯線通過。

不過背部的側板同樣有突起設計,加上了約1.5公分的空間可以走線。

以下就是以整線溝槽為主體的整線,配合束線帶的固定孔也沒有少,稍微費點功夫,就能配出整潔的背線。

安裝完成,這邊得提一下的是開關和電源指示燈的I/O線材短了點,因此最後沒能走背線,而是拉到正面來了。
五、P180聖騎士簡評 作為全漢近年推出的第一款ATX機殼,
P180肩負著打開市場的任務。全漢選擇由中低價位出發,將其長年生產電源類產品的經驗帶進機殼市場裡。就這點來說
P180的表現確實不算差,在千元價位內提供雙USB3.0、五個12cm風扇安裝空間,作為散熱取向的CP機殼,勢必能在裝機市場裡找到客群。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在
P180上找不出全漢的工藝特色,雖有幾個令人眼睛一亮的有趣設計,但整體而言仍缺乏明確的自明性;另一方面,塑膠面板上設計與工藝水準差強人意,並且在細節部分狀況百出,可能需要為數不少的檢討改進。
首先整理P180的優點部分: 1、良好的整線溝槽設計,整線方式明確簡便。
2、外凸側板在有限空間下提供更高的散熱器相容性與背線空間。
3、沖孔面板、相容五組12公分風扇、17.5公分塔散,散熱條件佳。
4、雙USB3.0,貼心的2.5吋免工具支架。
P180的強處在於略勝一點的相容性(塔散、風扇)及雙USB3.0帶來的CP;對筆者而言感覺比較好的則是他的整線溝深度和寬度都很到位,整線起來很方便。
接著是比較可惜的缺點: 1、僅有0.5mm的板材厚度,較難期待減噪及防變形效果。
2、主機板預留鎖點與銅柱高度不一、螺絲規格不同,亦造成主機板變形與安裝不便。
3、CPU電源走線孔位置設計不良,主機板預留鎖點高度不足導致電源線出線困難。
4、5.25吋免工具設計僅有單邊,缺乏實質意義。
5、前面板I/O殘膠、公差明顯,塑膠面板與機殼主體密合度不足。
缺點方面SPCC厚度問題很明顯,0.5mm是會在按壓下膨起的厚度,難以避免共振和變形。但是影響比較大的還是主機板的鎖點問題,雖然只有1mm的高度差,不過看到主機板突起來心情上就會打上許多折扣;而CPU電源線的開口位在主機板背部,這麼一來因為鎖點高度較低,一般的線材也很難拉到正面。
至於前面板和主結構間的異材質介面,可能全漢原本就較缺乏相關經驗、又或者是cost down的結果,看起來並不是很美觀,這就是單純的審美問題了。

機殼開箱的部分到此為止,雖然看起來佐鳥對她的評價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實際上裝機的時候… …
沒錯,我想我會說:「要不要先參考一下這邊的
VS4-W和
PS11-W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