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實在是太感動了,本想更詳盡的評論故事,但感覺無論自己怎麼切入,都會減損其它初次閱讀的人的樂趣,所以就單純陳述了自己的感想。
縱然今天鼓起幹勁重新回顧小說第九卷,卻終究還是得出一樣的結論。
因此書中留下的諸多名言,以及角色們的選擇,我就不贅言介紹,留給各位讀者自己去見證吧。
那麼換個話題,我來說說先前提過的相關replay作品《グランクレスト・ノートリアス 霧覆う魔境の島》。
這是個PC隨同開拓民們離開紛亂的大陸前往新天地開墾,卻遭遇了投影至此地的佛摩爾巨人族(Fomor),在失去退路的逆境中與之交戰並努力建國的故事。
本故事將舞台抽離較為安全(?)、充滿政治拉鋸的大陸,將之設置於邊境新發現的小島,根據GM所言,這麼做是想將故事的主題聚焦於「重現人類倚靠聖印獲取生存圈」「拚死求生」的緣故。
那麼首先是從帶團的角度來看。
本書中的GM對團的設計相當良好,無論是背景導入、場景解說、教學戰、領地擴張、集團戰鬥到魔境探索都涵蓋在其中。
此外,書中的GM還將各種劇情要素委交由玩家自行決策,例如在有限的回合內,讓玩家探索島嶼,或是訓練期望的兵種,並利用地形障礙與自由架設的構造物(柵欄、繩梯、設置型重弩等)讓玩家構築陣地,準備迎擊霧之巨人。後期也有讓玩家視需求選擇要進攻的關卡路線等作法,當然也有因應玩家提案而追加場景等。
因此,除了劇情的根幹略顯中二此一瑕疵之外,適宜的場景安排、恰到好處的節奏與自由度,以針對初學者及GM的指南來說,這本replay都算是完成度不低的上上之作。只要參考這本書的流程架構,就能規劃出一個內容豐富的短團。
接著是從故事的角度來看。
如同前面所說的,本團劇情的根幹略顯中二,原因正是出於主角之一的君主PC嘉妮特。她是個因過去犯下大量殺戮事件而被協會囚禁的罪人,協會為了替一名少年君主添加戰力而令她從屬於其下。其中一部份的劇情便是要解開當時事件的謎團。
個人並不排斥反英雄,反英雄深具發展潛力也相當多元,但倘若結果都是「基於個性等原因沒解釋清楚而被烙上罪惡標籤的正派人」這類了無新意又或同質性高的膚淺設定,那真的還是算了。
不過無論是為了確立主君的統治權堅持自行要求接受鞭笞刑,還是故事後半要求主君艾利夏為了統帥開拓民而殺死自己,都表現出她對君主有決斷義務的的固執,以及那不迴避責任的個性。因此算是有補救回一點上述劇情的瑕疵。
接著是本團比較無聊的角色,火元素的邪紋使PC杜卡,設定上是個識字不多的傭兵,脾氣浮躁易怒,由於本身能力之故而具有驅散霧氣的效果,也是團隊中對霧之巨人的最強戰力。
他的扮演在整體上雖然稱不上差勁,卻也沒有多少可取之處。除了在戰鬥場面展現自身強大的耍帥生硬之外,擅自添加的傳言也造成劇情上的矛盾(「傳聞『敵我皆殺的嘉妮特』殺光了所有人」那到底誰能把這消息傳出去?),反而是嚇唬村民和法師基諾等搞笑的橋段起到緩衝故事節奏的功勞。個人覺得該角色唯一的發展點,便是有個惦記的妹妹,常常寫信給她,卻因為沒有文才,也不願提到血腥的傭兵營生,總是努力寫出幾句可有可無的話,然後期待著妹妹寄回的長篇近況報告。而之後玩家也真的從信中絕不提工作細節這點,察覺並破除了魔境關卡的幻象矛盾,這點倒是值得嘉許。
這個角色的故事以給妹妹的信開始,也同樣以給妹妹的信作收,這樣的安排相當理所當然之外,也具有「回歸」的效果,熟悉英雄旅程概念的人大概都會心一笑。
然後本團中最棒的兩名PC,其一就是艾爾弗投影體那哈特,設定上,在艾爾弗界持續與佛摩爾族戰鬥的他,與仇敵一同被投影至該島,大意之餘被開拓民的先遣隊俘虜,當巨人來襲時被嘉妮特從獸籠釋放,因而將嘉妮特當作救命恩人(他極度藐視嘉妮特以外的人類)。
儘管最初按照刻板印象將艾爾弗設定為高傲、鄙視其他物種的種族,以致那哈特初期的發言都像是玩家瞎起鬨下刻意而為的拙劣偽裝。但那份傲氣最終轉化為高貴與睿智,在戲劇般的台詞烘托下,後期有關他的扮演都相當詩情畫意。
而也由於這個角色,而得以發展出第二個主題--倘若投影體明白自己只是個複製品,又會作何感想?
在此節譯部分對白作為披露。
此為那哈特與獸人法師齊卡達嚥氣前的對話:
「吾主無法這麼想。那位大人太過憎恨艾爾弗,以致蒙蔽了雙眼。不、或許吾主早已忘了殺伐以外的生存之道。」
「他無法承受自己只是幻影的事實嗎。看來他已陷入迷途。」
「那麼汝又作何感想,艾爾弗?」
「我也一樣。不過是遺留在此地的殘響。」
「……要是能更早將汝之首級獻予吾主,那位大人,或許也就不會陷入如此迷妄之中。」
「……沒有沉默便生不出話語,若無闇影,光輝也無法顯耀。吾等終究是相對的存在。」
「身在此地的吾等不過是駐足的旅人、飄渺的蜃影。失去肉身既不必哀傷,也無須悔恨。吾等只是重歸於虛空」
「睡吧。這些都不過是一夜的幻夢」說著,我收下了混沌核。
這玩家好強,是我就給天運獎勵了。
而至於之後佛摩爾王葛萊斯的台詞,也扣住了這個主題。
「就算是投影體,朕就是朕。朕不願在這種地方消失。原先世界的朕已經為艾爾弗所敗。既然如此,朕若就此倒下,一切就結束了!朕不要!朕要活下去!」
「就算此身僅是幻夢,但此刻我就在這裡,就活在這裡!」
根據本書的GM所言,當時他也沒想到故事會沿著這個層面發展,葛萊斯原本只是個偏執狂,是玩家引出了NPC的個性,塑造了故事深度,GM只是順著脈絡推展。其中的最大功臣毫無疑問是那哈特。
而另一位要角便是魔法師基諾,設定上是個28歲草食系男子、埋頭研究的鍊金術師,故事中,該角色是與嘉妮特有血緣關係的叔叔(雖然魔法師被帶去艾拉姆領養時通常都與原生家庭斷絕關係),他經手醫藥衛生和資源利用等事務,從根底上紮實地為開拓民做出貢獻。但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名角色一開始就被玩家自己定位為支援型的丑角。常常沒自信結巴、害怕時腳軟、看到斷肢殘骸就噁心嘔吐,佔上風時卻又狗仗人勢……儘管身為魔法師卻毫無知識菁英的氣息,反而相當平凡,不只為故事提供「一般人」的觀點,也如同唐吉軻德的桑丘般,擔任著團隊中的「搞笑盟友」,是為英勇、嚴肅卻缺乏幽默感的英雄們提供笑料的貴重存在。
基諾的存在,不僅使其他人能無後顧之憂充分發揮,也是替嘉妮特和開拓民破除幻象的關鍵,而正是因為有他在,嘉妮特才擁有了會為她擔心的親人,才能在最後露出放心的笑容,讓死板的她終於也有了些人情味。
故事後記的部分,也和《伐爾多利亞戰狼記》一樣,以關於魔法師的手記著述作收,這種用歷史回顧方式來評價角色奮鬥成果的呈現法,我個人是相當喜歡的。也許是因為這種表現手法,使得前面的篇章感覺更接近歷史記述,增添了真實感之故。
本來,所謂「戰記」,指的就是「戰爭的記述」。
比起《戰狼記》,作為故事本書並沒有給我那樣的震撼,但本書為一卷完結,而《戰狼記》卻有三卷的篇幅可供鋪陳發展。因此客觀上來說,本書的玩家能在僅僅兩次團之間構建這樣的劇情,已是相當可貴。而作為帶團的參考,誠如前文所言,此書相當有參考價值,我也考慮改造一下來用在下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