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溫度及效能實測 上機實測!本部分重於
970 Turbo的散熱表現,使用的是有些過了氣的G3258搭配Z87 M6F平台。
由於3258的效能很難稱得上上得了檯面,所以效能測試部分就麻煩各位讀者參考參考就好囉。
1、測試平台

CPU :Intel Pentium G3258 4.6GHz @ 1.275V (delid)
MB :ASUS ROG Maximus VI Formula
Ram :Avexir core series 4GB*4
GPU :
ASUS TURBO-GTX970-OC-4GD5 SSD :PLEXTOR M6S 128GB
PSU :
Tt Smart DPS G 650W Gold Cooler:
LEPA EXllusion 240 Custom 大家熟悉的3258超頻到4.5GHz,電壓1.275V、開蓋處理。散熱器是LEPA Exllsion客製版。
MB是ROG系列中每次都第一個殺到見骨的Formula系列Z87 M6F,搭配Avexir紅光記憶體16GB。
電源供應器則使用具備瓦數監控機能的
Tt Smart DPS G 650W Gold,方便記錄平台耗電狀態。
2、ASUS GPU Tweak GPU Tweak是華碩老牌的GPU超頻、監控軟體,現在的版本都預先載入了一組省電以及超頻參數,方便玩家進行小幅度的自動超頻。
不過它也有其不便之處,GPU Tweak在顯示卡高負載下十分容易發生延遲或凍結...

它也提供風扇轉速的PWM調校,然而970 TURBO的溫控曲線能夠設定的轉速上限僅有40%,完全不堪使用。
如果要讓散熱器全速運轉,就必須手動設定定速了。
3、3D Mark效能測試(參考) 相信大家對於GTX970的實力都已經很清楚,這裡就簡單以3D Mark進行系統評分。

由於3258幾乎在所有的CPU測試項目中都掛蛋,結果測出來的成績只略高於4790+960平台,Firestrike落在7700分。
... ... 實在不是佐鳥要黑970,只是因為手邊真的沒有別的U可以用了(遮臉
4、Furmark燒機測試 接著我們利用Furmark來測定
970 Turbo的散熱效能。
測試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使用默認的PWM風扇控轉,第二部分則將風扇轉速設定在100%,看看原廠散熱器的效能極限。
GPU設定為默頻1088MHz,使用導熱膏為Arctic MX-4,環境溫度約26度,通風良好。
a、默認PWM
在默認的風扇設定下,
970 TURBO的待機溫度約為40度、滿載溫度則是77度。
畢竟現在是冬天,溫度不至於破表,但夏天一熱起來就很有可能發生過溫降頻了。
在這個狀態下,負載時的噪音約為60分貝。
b、風扇全速運轉
接著手動將風扇轉速設定在100%,如此便能有效將臨界溫度控制在62度、待機約38度。
不過這個狀態下的噪音堪比噴射機... ... 達到80分貝的水準。

總結其散熱效能,就非公版卡而言,這樣的溫度表現其實是很難接受的。
佐鳥持有這張卡的時候正值盛夏,不論負載測試,即便是中高強度的遊戲或運算都能頂到保護溫度不是蓋的... ...
5、功耗 Maxwell核心以其能源效率著稱,當然也就免不了功耗測試的部分。
正巧前陣子有緣開到自帶監控功能的
Tt Smart DPS G 650W Gold,便直接利用它來記測970 turbo的實際功耗。

這款電源搭配專用的APP可以直接監測CPU、GPU的功耗,以及各項電源數值。
平台待機功耗為35W,CPU燒機功耗為60W,Furmark測試中平台峰值為260W。
GPU部分,待機功耗測定值為15W,燒機時達到最高190W。
六、小結 雖然
970TURBO擁有出色的價性比及搶眼的外觀,其散熱性能卻是令人難以恭維,僅在合格邊緣勉強徘徊。
在溫帶地區以及秋冬之際,我們比較有機會看到970核心在高負載下的全部實力。
或許這樣簡潔的散熱系統在GTX 960上不算太糟,然而對可能動輒200W功耗的970而言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儘管如此,就像是970的3.5G風波一樣,說得嚴重、卻不見得會對實際使用帶來什麼影響。
畢竟連續燒機這種極端狀況也不總是會出現,一般用於遊戲並不會構成嚴重障礙。
以下彙整
ASUS 970 TURBO的優缺點,提供正在考慮或是已經擁有她的玩家們參考比較。
ASUS GTX 970 TURBO的優點1、較低的售價
2、利於封閉機殼及多卡SLI的鼓風扇設計
3、利於新舊螢幕同時使用的I/O配置
4、獨特搶眼的外觀造型
Turbo系列的優點當然首推售價,在同級顯卡中
970 Turbo的定價較對手低上些許,這個價差在二手市場中則更為明顯。
鼓風扇可以將機殼內的熱氣向外排出,也有利空間受限的機殼散熱、將多卡串聯時的影響降低。

此外,雙DVI輸出的配置有利玩家活用手邊的舊型螢幕組建多螢幕環境,而不需要特別購買昂貴的轉接頭。
最後當然就是她潔淨洗鍊的紅白雙色搭配及造型,可能比較見仁見智,但這無疑是佐鳥購買她的主因之一。
ASUS GTX 970 TURBO的缺點1、陽春的散熱設計
2、風扇噪音大
雖然只寫了兩項,不過這對目前的顯卡設計而言卻是最致命的兩項。
首先散熱塊太過陽春,比較公版、EVGA和技嘉的鼓扇產品,即使不使用銅管導熱、也使用了散熱面積更大的薄翼鰭片。
這使得970核心的表現水準大幅受到溫度制約。

其次就是風扇噪音問題,華碩在設計她的時候固然有考慮到這方面,所以將她的風扇轉速上限設定在55%。
然而這不但進一步限制了原本的散熱效能,也沒有使噪音降低到敏感的使用者也能接受的程度。
100%運轉時,風扇噪音為80分貝,55%時則為60分貝。
最後,在強化背板基本上已經成為必要配件的如今,裸背設計降低了她的質感,黑色PCB也與散熱器不太搭調。
高能效的Maxwell核心出現,不但打得對手灰頭土臉、也讓廠商重新衡量了顯卡的散熱設計。
究竟是不是真的需要投注那麼多成本在散熱上面?這份思考成為鼓風扇重新受到重視的原因。
就結果而言,ASUS
970 Turbo為了壓低成本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很難成為核心玩家的首選。
然而她卻也成功地在銷售初期達成衝擊市場的目的,若是預算過緊、又並非大型遊戲的重度使用者的話,她是張你能夠以較合理的代價入主的970顯卡。
嗯... ... 嚴肅的評測部分就到這裡,講點比較輕鬆的吧。
上一次穿CO服外拍已經是高中時的事情了,像這樣在外面拍照固然是有重溫舊夢的情懷,不過現在反倒是被再也回不去了的現實打到HP歸零。
結果就是整個卯起來開濾鏡,眼睛不好的朋友們對不起( º﹃º )
當然,最後還是要回到主題,這次的改裝主要用意是改善
970 Turbo的先天散熱不良,
改裝將分為不破壞保固的空冷改裝和破壞保固的複合散熱改裝。預計挑戰自製背板,也就是鋁板切割、削銑、散熱塊鋁焊。
佐鳥發現自己每次在寫文的時候都分成幾個階段,一開始的拍照階段、中間的改裝階段和最後的趕稿階段... ...
現在正處於心情最好的第一階段,不過之後要一邊改裝一邊記錄一邊尋找比較好的施作方式,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整天發些開心的文章和照片了吧。
希望即使到最後也能保持元氣和動力,下次見٩(๑•̀ω•́๑)۶
這次佩雯小姐沒有參加,所以就感謝佐鳥的荷包君、還有一去不復返的
770 poseidon囉!
對佐鳥的開箱、改裝以及各種動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20190404)。
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