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看了3页,我还真没见过楼上的您给我证伪,要说luodog一直在试图证伪还差不多,这是在希望我自矜么?
很遗憾我是个固执而实际的人,没有足够的论据我是不会对您怂的。
真抱歉,luodog那是试图在说服一个异见者,作为一个证伪者,他还真不够格。
以及您说您没有发现我说的证伪,这我可以理解,因为我确实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反例——我只给出了一个抛弃语义环境的基本模板。当然您要说模板这种东西太抽象的话,sorry,鉴于您对swarm和mob相似性的执着,我无法保证举出的例子不会导致一个“换一个坑继续浪费时间”的结果。
当然我说理解并不代表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事情,比如,啊算了还是不比如了。
好吧既然这是规则释疑区我还是控制一下扯淡好了。
1.规则上没明写的部分一律"可以认为"没有。
2.将两个事物比较并举出部分不同点并不意味着其他部分“一定”相同,这不是“这句话有没有意义”的问题,而是逻辑的问题。
比如
“狗和猪不一样,皮肤上没有汗腺,需要靠舌头散热” —— 这个说明是没有问题的。
“杨主任1号和杨主任2号不同,杨主任一号身上没有安装正极电子炮” —— 这个说明也是没有问题的。
“联想Y460-I型号电脑和Y460-F型号电脑不同,CPU是i5而不是i3”—— 这个说明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显然这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阅读者在常识上有没有将两者归为“差不多一样的东西”。如果阅读者觉得两个是“差不多一样”的,那么除了说明的部分确实理解上就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先入为主。但是这种先入为主的认识与这句话本身无关,只是由此引申的联想。
所以决定这句话“额外含义”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阅读者本人的对于两种事物的理解。
那么这两种事物理解的根据在哪呢?
如果有其他的外部知识支持,那么ok,不管外部支持本身是否正确,产生对应的理解至少没有什么问题。
那如果没有外部知识呢?
在这个案例中,逆神猪所犯的错误在于,他用“这句话”的“本身”给自己灌输了一个“观点”,然后,利用这个“观点”来解释这句话。
这叫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不过逻辑上可以归谬为一类:自我证明。
所以说至少不该用这句话本身去证明自己。
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解读呢?——按字面意思就可以了,不用瞎想了,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