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OSSR: Book of Exalted Deeds
作者:FrankTrollman
发表时间:2013年2月
原帖地址:http://www.tgdmb.com/viewtopic.php?t=54030
OSSR索引:http://www.tgdmb.com/viewtopic.php?t=53716
(译注:OSSR是Old-School Sourcebook Reviews 的缩写。这里的Old-school不仅局限于d&d,也包括许多其他老TRPG规则,包括且不限于CoC、战锤40k等等。OSSR可以译作“老派规则回顾”“老规则书深度解读”之类,但为了简便和避免译名混淆,正文中保留缩写。)
应别人要求,我正在做一个关于崇善之书(Book of Exalted Deeds)的OSSR。这本书是2003年的,当时WotC才刚刚推出3.5版D&D。在他们寻找眼下可以做的、不会
太类似于那些9个月前刚出版的3e扩展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注意到秽恶之书(the Book of Viled Darkness)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于是他们在旧书堆里面翻了翻,注意到在AD&D的宝藏列表里面,秽恶之书事实上有个伴儿。这是个简单的把邪恶替换成善良的反转版本,而这个善良版本就叫做崇善之书。
(译注:据某位知名不具的自称wery vegetable的大佬先生表示,原句模仿了巴比伦5号剧集的句式。译者并没有看过,有在意的读者请对照原文自行体会。)

基本上,崇善之书这本扩展是由那些想要写它的人执笔的。也就是说,这本书是James Wyatt的崽,同时执笔名单当中也会有Chris Perkins和Darrin Drader。我们知道James Wyatt是个recovering Minister(译注:大概是某种基督教的教区职务),所以或许写一本反复强调终极之善良的书的点子对他很有吸引力。Jesse Decker和Erik Mona则贡献了一部分设计。Erik Mona在那时候是个负责龙杂志(Dragon Magazine)的家伙,秽恶之书大概碰到了他的什么G点,以至于他只要有可能,就会在几乎每期杂志里面都提到这本书。所以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他参与了这一系列的下一本书。游玩测试的名单里则包括了诸如Amy Wyatt(James Wyatt的妻子)和Gwendolyn Kestrel(桃花书the Book of Erotic Fantasy的主要作者)。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就任你们想象了。
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件事,尽管这本书的前辈是出人意料的一拳,但崇善之书本身并不是。在AD&D的宝藏列表里面还有其他的书,但在BoED之后,万法大全(the Spell Compendium)并没有被命名为无尽法术之书(the Book of Infinite Spells),战斗卷册(the Tome of Battle,也即是九剑)也并不叫强大武技指南(The Manual of Puissant Skill at Arms)。之所以会这样,一部分原因是单纯由于逐句逐段来看,Monte Cook(秽恶之书的最主要的作者)比起James Wyatt来说,是个远比他更能切中主题的作者。但是就像我们接下来会在这篇解读当中看到的,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糟糕的设计决策上面。这本书有8个章节,所以我们会试着分成四次来把自己的好肝灌满酒精,并且每次回顾其中的2个章节。
(译注:这篇review最后坑了,没有继续写完魔法物品、天界dalao和怪物的评论……作者似乎习惯于在写这种东西的时候先灌点酒。)
前言(introduction)是由James Wyatt执笔。他尝试了一下诗意对比(poetic contrast)的手法,而他的手法显然并不高明。Wyatt尝试将这种手法运用在这本书上,而这种对比既漫无目的又自相矛盾。他很快就承认了,这本书的内容安排基本上就是反转了内容的秽恶之书,而对于一本关于“善良”(“Good”)的书这可不是一件“好”事(a good thing)。这是因为在任何哪怕稍微具有一点意义的道德体系里面,善良都
不仅仅是邪恶的反面。他同时也宣称,最主要的反转在于这本书主要是用来提供给玩家玩滥强的(for players to powergame with),而秽恶之书则主要是用来给DM创造反派角色的。这根本讨好不了任何人。玩家们
想要扩展书提供滥强资源,但他们可不希望这本书说自己是“关于他们将要获得的滥强力量的”,因为这类的术语从一开始就会减少DM允许使用这本书的可能性。接下来这段前言花了大概一半的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它有个标签写着“仅面向成熟的读者”,而这唧唧歪歪的解释根本没有解释任何东西。前言还说这本书将会讨论你是不是可以杀死兽人婴儿的问题(剧透警告:尽管事实上这个问题极其容易回答并且对于所有曾经存在的关于阵营的网络口水战都极其基础而重要,这本书实际上却并没有屈尊给出解答),以及会和那些“困难的问题”进行搏斗,但这些听上去都不像一个能够解释为什么这本书会有一个“仅限成人”的标签的
理由。说白了,你很难在看了这段解释之后而不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本书之所以有一个这样的标签,纯粹是因为秽恶之书也有而已。
第一章:善良的本性(The Nature of Good)这本书有一个还算扎实的开头,并且在第一段话中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们,光是
没有罪恶缠身并不意味着善良。那正是中立阵营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它甚至指出了,善良角色并不一定需要是过分谨小慎微、礼貌或者天真的。这话说得也挺对的。但是接下来这本书就像是一头冲进了疯人院,因为它告诉我们善良实际上是“一种从上层位面辐射出来的神圣而伟大的能量,摧毁一切的邪恶”。呃……我他妈……只能说真是太谢谢了。
一切都得到了解释。

你看,这里的问题在于,这段话是基于一种基督徒的观点写的。而基督教道德观完全他妈没有一点狗屁意义。如果你把它转换到一个现世的语境下,你仍旧处于一个这样的层次:也就是说,你认为“善”就是照着一个家伙说的话做,而这个家伙允许他自己的儿子被谋杀了,从而可以说服他为了你们的遥远先祖的一次冒犯原谅你们,而你们的这个祖先在冒犯他的时候还是个啥也不懂的青涩少女呢。 我他妈只能说,这在
任何语境下都完全说不通。而大概正因为这个理由,比起把接下来的道德讨论构建在他们实际使用的道德体系(也就是“因为我以前就是这么说的”)之上,他们选择了
譬喻——也就是“因为我以前就是这么说的”的
神圣光辉。
(译注:"because I said so"似乎是个常用于黑宗教陈词滥调的梗。大概意思似乎是“因为每个道德正直善良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所以这肯定是对的”。)
然而,这种“你的激光束是金色的,他们的激光是红色的”的把戏只能算是儿童动画片的世界观。在任何实际存在的、一位成熟的成年人可能会想要进行的、关于美德的讨论中都不会有它的容身之地。你可能会选择声称善良和过程有关,或者与幸福有关,或者健康、自由、勇气、稳定或者其他的一千多种人们会将其与“善”关联起来的东西有关系。见鬼,如果你们讨论不同的哲学体系和这些哲学体系对于善良的
真正含义的看法的话,这本书本来可以是个不错的玩意的。但是当那个要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善良的人是Wyatt的时候,他就只能不断地重复一些同义反复的废话,诸如“benevolent”(仁慈的,意思是被形容的事物可以“做出善事”)和“righteous”(公义的,意思是被形容的事物“是善的”)。在这整个章节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唯一的闪光点(除了那些发出不可言说的
神圣之光的)就是他用了“Just(正当的)”这个词。正义(justice)是唯一一件你能够真正合理地认为是“善良”的东西,并且不仅仅是一个“善良”的同义反复的词汇。所以,呃,还好吧?
(译注:这句话指向的应该第一章的第一小段的最后一句话,“Good is selfless, just, hopeful, benevolent, and righteous.”)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关于“Exalted Deeds(崇高善行)”的讨论,也就是那些让你能够确切无疑地表示你的确是善良的具体行为。这些包括了:帮助他人,施舍,治疗,自我牺牲,敬拜善良神祇,施展善良法术,仁慈,宽恕,唤起希望和救赎邪恶。我甚至不能确定作者到底有多清楚这里面有多少项仅仅意味着“戴着白帽子(而不是黑帽子)”。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善良的因为我们信仰我们这一边的神,而这些神是善良的因为他们站在我们这边……啊啊啊啊啊!!同样的逻辑完全可以适用于海克斯托和信仰他的邪恶结社。尽管我们没有时间来详细讨论这些狗屁,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下面这些内容:
善良角色不一定是愚蠢的。善良角色可以是谨慎的……
……
……但她绝对不应该说,“抱歉,这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你还是去找别人吧。”
而在这两句话之间隔了整整两行字。需要我来提醒你,D&D当中存在着比你高出差不多10多级,并且完全确定肯定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恶龙和恶魔吗?以及和这些怪物战斗是完全毫无用处并且愚蠢的吗?以及告诉这些村民你确实没办法帮助他们,是你能做的最仁慈、最诚恳的事情吗?这他妈都什么鬼?!这段话在D&D语境当中对于善良角色的看法的不切实际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仁慈是另一个令人烦心的问题。这一章的第一段话里面关于善良的意义的唯一有意义的阐释,就是它是“公正”的。而公正和仁慈绝不是同一回事。不如说,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
完全相反的。仁慈的章节警告道,善良角色绝不应该“落入这一陷阱”,也就是“像他们对待他人一样”对待恶徒。这他妈什么狗屁?
这就是正义的意涵。你有可能做到的最“公正”的事情,就是像他们对待别人一样对待他们。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你知道,缺牙和瞎眼之类的),但这毫无疑问是
公正的。这个章节显示出,作者对于这个章节的训诫让你为了一种仅仅是被描述为“公正”的品质在何种程度上令你背离了正义本身这一点一无所知。这完全就是尤达大师式的鬼话(That is some serious Yoda shit,译者不太清楚这是什么梗),而这根本性的自相矛盾完全没有得到哪怕半点讨论。这就像是那些跟你嚷嚷着关于道德的废话的人实际上对于正义和仁慈实际上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这么重要和它们之间可能有什么矛盾完全没有概念一样。不如说,实际上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

而这是一张实际上用在这个章节里面的插图。这可不是我编造出来的,这张插图下面的注解是:“一位圣武士必须在摧毁邪恶和尊重爱情之间作出抉择。”这句话简直不知道有几个槽点。问题不光在于,“尊重爱情”本身并不在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善良应该是的东西的清单上面。“爱情”似乎被两个性感的魅魔蕾丝边代表了的这一事实,使得她们因为太过于沉浸于其中和弄出的响动太大,以至于她们甚至听不见一个穿着当当作响的板甲的脑袋上着了火的伙计靠近的这一点都显得就像天知道什么鬼上的添足了。(icing on the WTF。原句应该是指icing on the cake这个习语,意为漂亮但并非必要的点缀。)
最后,在我们开始看最后一节之前,我觉得我们需要谈论一下作者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基督教精神和对D&D的极度缺乏了解。关于救赎邪恶的那一节从头到尾都在讲这是多么地帮助了被救赎的生物,因为它们可以前往“美好的来世”而不是遭受“永恒的痛苦与折磨”。这是基督教的观点,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D&D的观点。在D&D当中,坏人窝里的死后生活并不是永恒的(灵魂可以被摧毁,并且确实经常被摧毁),而且如果你够屌的话,
你可以成为负责折磨别人的那些家伙。而这是你的
奖赏,因为你是
邪恶的,所以你多半本来就
喜欢折磨别人。如果你是坏蛋一方的强大勇士,在龙与地下城当中对你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痛苦、折磨和永恒或者随便什么鬼。而且,如果你没有那么屌的话,在死后前往上层位面也挺吃屎的。我是说,见鬼的,如果你不够格成为一个天界仆人的话,洛山达会把你变成
一片草叶(a blade of grass),直到永恒的剩下的时间走完为止。
(译注:关于洛山达的这段出处不明。)
这本书还有一个小小的边栏,向你保证“崇善(Exalted)”和“传奇(Epic)”是不一样的。剧透警告:崇善专长非常操蛋,根本不会有人搞混它们的。
下一个分章节叫做“善良正道(The Straight and Narrow)”。这标志着作者在继续进行着他那试图把基督教道德填鸭给我们的笨拙尝试,因为他对这一节的命名来自于马太福音7:14。虽然我也可以放过这一点(说到底这
确实是个常用俗语,而不一定非得有着基督教的意味),但这一节整个都白痴透顶。这一节一开头就开始讲“目的与手段”,而这一段全是愚蠢的废话,而且还不如双重后果原则有道理。事实上,它基本上就是双重后果原则,只不过掺水了大量的推诿之辞,相比之下阿奎那的蹩脚道德论证听上去都可以算得上思路清晰了。接下来是一小段关于暴力的讨论,而这段基本上就是在“正义战争”理论(the theory of "Just War")的表面上漆了一层D&D术语,就跟在猴子笼的玻璃上粘着的大便一样。我得去喝一杯。任何哪怕只是被动地熟悉于基督徒式的自我辩白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些大粪原本是从哪里来的,而Wyatt式的处理并不会让它们听起来更睿智或者更令人信服。
(译注:the 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是阿奎那提出的一个道德判断原则,没有统一的标准翻译,常见译名包括双重后果理论、双效说、双果律、双重效应学说等等。内容是同一个行为可能同时有善和恶的两种后果,在恶的后果不超过善的后果、且恶的后果不是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的情况下,这一行为就是可以接受的。正义战争理论则是一个由奥古斯丁提出、并在其后被阿奎那和一系列神学家完善的用于确保战争正义性的理论,相信你们可以注意到它至少到21世纪初还在政治上被持续使用。)
下一节是“秩序、混乱与善良”。出于某些原因,我的杯子又空了。D&D当中的秩序和混乱完全说明不了任何东西,而这本书的处理并不会让它们变得比较自洽。我自己就能列举无数种守序善良和混乱善良的描述的矛盾之处并且说上三天三夜,但这些废话早就不是新闻了。秩序和混乱在PHB当中本来就是自我矛盾的屁话,而这本书只不过是浪费了更多时间喋喋不休,并且在让它显得更不弱智的方面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接下来这本书继续列举了一些你们或许会想要成为的角色范例。而你们根本不会想成为这些角色。第一个角色是个15级游荡者/武僧。看起来,这个角色是Rob Lightener写的。(译注:Rob Lightner显然是个设计师……事迹不详。)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觉得有必要用这些东西来占用页数。这里列举了一些“好人”范型和极其糟糕的范例角色。我得为了那个“被救赎的夺心魔”角色颁发额外的愚蠢点数,因为它仍旧是个操蛋的夺心魔,然后……你猜?见鬼去吧。我得去喝一杯,然后跳过这段去看他们给出如何扮演每个PHB职业的崇善角色的部分。而就是在这里他们富有帮助地通知我们,一个
崇善吟游诗人“与天堂的音乐和创造的诗篇共鸣”。因为显而易见,
越善良就意味着
越宗教。
(译注:那个夺心魔角色发了和平誓言,但是卡面上没有维生戒指或者任何让她可以不用吃东西的手段。也许她是靠着创造食粮法术造出来的面糠大脑过活的,天知道。……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夺心魔是怎么获得性别的,不过这不是重点。)
这标志着James Wyatt的基督徒思考回路在试图理解D&D的巨轮阵营噱头时的一个重大失败。在这个游戏世界里面,“创造”既是
善良的,也在同等程度上是
邪恶的。在这里天堂中充斥着和美德一样多的恶意。在这里神祇们完全可能代表着杀戮、压迫和欺诈,就跟他们提倡健康、自由或者真理的可能性一样大。我完全没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在拼凑这本书的时候忘记这一点。就像我们在最近的一篇OSSR(译注:桃花书的OSSR)当中指出的一样,这本书的游戏测试玩家之一在她的战役世界里面有一个如假包换的
强奸之神,而这是她的主要剧情要点之一。所以你或许会
觉得,应该有个人会跟Wyatt说一句,在D&D当中虔诚(godliness)和善良(goodliness)完全他妈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他们没有。或者他们确实说了,但他就是完·全·不·在·乎。甚至连崇善德鲁伊都被描述为在屁股后面带着神派来的天界仆人满街晃悠。
他们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在一个关于多极主义的多神教社会的世俗游戏里面涂满基督徒的哗众取宠的废话的机会。崇善之书里面有一整段关于罪恶与赎罪的冗长的屁话。而这段话是完全从基督徒的视角写的。它声称你需要在获得神的宽恕之前先诚心地忏悔和补偿你的罪过。呕。
这一章的结尾花了我大概整整四杯酒和一整段漫长的抨击,因为他们认为要
真正地展示角色们有多“善良”的方式是把反派们塑造得特别、特别地
坏。在我听来这完全就是疯了。我是说,
每个人都讨厌希特勒。如果你的敌人真的特别、特别坏,那你根本不需要先成为某种美德的化身就可以搞明白你该站在那一边。我是说,如果你的敌人足够邪恶的话,连
斯大林都能站在好人的这一边。当敌人变得更坏的时候,角色们并不会变得“更善良”,他们的善良也不会“变得更引人注目”什么的。这段彻头彻尾地搞错了重点,根本没弄明白衬托在故事当中起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章:可选规则(Optional Rules)这一章必须在一个很糟糕的局面下开始写,因为它所讨论的是这本书要怎么将“崇善主题”引入游戏当中,并且给出了以下的几个例子:与天界生物神入合体(channeling celestials),自愿贫穷(voluntary poverty)和非暴力(nonviolence)。当然了,只有其中的一项与善良有直接关系。自愿贫穷仅仅是一种虔诚的方式(a form of dedication)罢了。我的意思是,食人蝎尾狮也一样赤身裸体并且抛弃了个人财产,但我可不觉得它们哪里善良而崇高了。
宽泛地说,这一章就是对秽恶之书的第二章的直接抄袭。而这又直接回到了那个问题上,也就是当你拿起某种
邪恶的东西并且把它反转过来,你并不会获得一种多么可靠的“善良”。所以这本书给了你一种伟大而正义的恶魔附体的变体,一个从驱魔师的角度看待恶魔附体的段落,一堆崇善神祇(为了和秽恶之书里面那堆同样毫无存在必要的“秽恶神祇”相对应),以及对于殉道的一些泛泛而谈。殉道作为一种你想提升到善良的高度上的行为来说污点也太多了(你看,塔利班什么的),而这本书在自我意淫中一路向殉道和封圣(sainthood)狂奔的时候也把自己构建在了一个极其不稳定的道德基础之上。
这里还有一段关于转化囚徒(redeeming prisoners)的内容。简单来说,它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描述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毛骨悚然地予以了详细叙述。这不是心理学上的隐喻(即使只是如此也已经足够令人毛骨悚然了),而就是这一过程本身。
最开始,一位邪恶角色或许会对这种对待报以讥讽并且寻找逃脱的机会。当他发现善良角色们尽管温和但是又十分坚定,和善但又在他们的防备上不失机智,他就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新的高度的尊重,渐渐产生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察觉,也就是人不需要残酷就可以变得强大。
基本上,我觉得我在读的这段话仿佛是从作者的玛丽苏BDSM爱情小说里面摘录的。而这似乎就是作者观念中的“善良”。它接下来就开始说到你需要
见证主花费一个小时描述救赎和
忏悔罪行忏悔罪行的好处,并且
谈到主的无限量的宽恕表现出宽恕俘虏的罪恶的意愿。只有这样,你接下来才能让他们受洗并得到重生。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基督教传教士操作手册,只不过这本书所描述的是你对你的俘虏们所做的事情,而这让整件事情的毛骨悚然指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高度。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为什么什一稅和向教会的捐赠是你应该做的事情的章节,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跳到贫穷誓言的部分了。贫穷誓言收到的抱怨它的虚拟墨水比这本书里面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更多,而且说真的,比绝大部分书里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多。而这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它真的、真的很烂。简单来说,就是贫穷誓言对这个游戏来说毫无疑问地烂透了,它给了你一堆稍高的加值来交换取得通常的装备的权利,因为你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去做慈善了。但是你得到的这些奖励在任何方面都和你捐了多少钱给慈善毫无关系,而且从一开始就和你的角色在多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装备也毫无关系。所以如果你是个骑士,它是broken的,因为它拿走了你的闪亮的盔甲,并且使你只能穿着粗麻布裤子战斗,而如果你总地来说依靠变成一头熊或者一条巨蛇来战斗,它也是broken的,因为你本来就不会用到任何衣服和装备。更不要说还有好几种绕过限制的方法,你可以把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加值变成“非装备回报”(non equipment rewards)并且仍旧保留这些加值,即便你在把你的“0加值”实体装备捐赠出去的时候事实上根本没有放弃任何东西。操蛋。
(译注:虽然不清楚作者指的是哪一个,但是滥用贫穷誓言的滥强法说真的要多少有多少……)
接下来我们得到了一堆狗屁不通的关于如何在D&D中进行有非暴力角色参与的战役的指引。这根本就行不通,因为非暴力
战役的根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以其他的角色仍旧在杀死恶龙和拯救公主,而非暴力角色则在……扮演吊在其他所有人脖子上的烦人的大石头。
这一章以“创造圣言”(Words of Creation)收了尾,而这无非就是秽恶之书的邪恶圣言的简单的反转版本而已。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里更加明确地赋予了它宗教和基督教的味道罢了,因为这本书仍旧无法分清“善良”(goodly)和“虔诚”(godly)之间的区别。而这一章就到这里为止了。
下期预告:第三章:崇善装备
-Fr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