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譯完第一卷了。真是感慨萬千。
雖然有些部分感覺很難譯,但最後面的場景幾乎是一氣呵成。很久沒有這麼順暢了。
這裡我想談談,有關扮演和日式TRPG中主角認知的感想。
在一篇故事中,有這麼多角色,究竟誰才是主角?除了角色形象的鮮烈程度,也要看劇情比重,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基準。視寫作手法,有些故事中甚至有多位主角的情形。因此,其中一種普遍的辨識方法,就是「成長最多的角色就是主角」。
在日式TRPG中,預定成長最多的毫無疑問就是PC1這個角色,而許多劇本也都預設以PC1為主角來建構劇本。因此也必須謹慎挑選扮演PC1的玩家,因為在TRPG中,能不能扮演主角是件很講天分的事,要是該玩家只是個三無戰椿,或僅是個中二憤青。那毫無疑問可以預期整個故事將難以有足夠的深度和精彩之處。
在伐爾多利亞戰狼記這個團中,PC1就是後來遊戲中的狼王子雷格納姆。這名字其實取得很好,場內看得出國王夫婦的期望,場外可以看出玩家A的扮演野心。或許這只是個巧合、一個美麗的誤會。但當這故事後面隱隱探討何謂君主、何謂王的資格時,這名字卻恰恰指向了這個意涵,指向了雷格納姆努力追求的路。幾乎像是賦予了他天命。當我最後參透時,我感動到顫抖不已。然而就算我沒發現這點我也能說,毫無疑問的,雷格納姆正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因為他是成長最多的角色。
在第一卷,說實話這四名玩家都還沒有出現出色到讓人讚不絕口的扮演,然而在最後一兩個場景,這些人卻已經開始出現各自的扮演傾向。他們很愛演戲,很主動扮演,場景10幾乎一半都是PC間自己的互動,GM田中天有時只是插嘴一句導引過程。雖然在本書中,還沒有玩家的扮演直接影響劇情的明顯例子,但劇情的構成已經逐漸有玩家代替GM的現象出現。而這現象將在第二卷《狼群的戰旗》徹底浮上檯面。在戰鬥上,他們四人缺一不可;在劇情上,四人的扮演各自拉扯著劇情,角色性格較少說話的巴恩,也在第二卷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到第三卷甚至讓人無法想像若沒有他,這個故事將會變成怎麼樣的凡庸之作,這個角色說不定比雷格納姆還受歡迎。
這樣入戲至深,波瀾壯闊的扮演,我也好想親身體驗一次看看,想說給人聽看看。這就是我翻譯這部replay的初衷。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二卷《狼群的戰旗》了。我完全沒有把握自己能完美地傳達原作的精采與神妙之處。因此這次第二卷,我也沒把握能不能像以往一樣維持大致3天更新一次的速度。但只要情況和質量允許我就會盡力更新。
因此,只要有人閱讀這個故事,就是我最大的喜悅了。謝謝那些一直以來願意觀看這個故事的觀眾,謝謝你們。請繼續期待第二卷《狼群的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