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看完了小說《グランクレスト・アデプト 無色の聖女、蒼炎の剣士》。
嗯,是部構成簡單的短篇,還不壞,就是有些太短。由於篇幅太短,沒辦法對每個角色做太多的刻劃,因此儘管有些角色有發展潛力,卻著墨不多。幾乎都偏重在男女主角兩人身上。文中為了呈現喜感還出現一些動漫畫中才會有的角色行為,所以嚴格上來說這並不是正常描寫情境的小說。這大概就是「輕」小說吧。(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我屬於後者)從文中地球人、邪紋使的能力和戰旗的出現,判斷應該使用了RBI、RBII兩本規則書和擴展的AF。
書中的女主角真璃是自地球投影在這世界的日本女學生,她是突然從男主角眼前自極大級的混沌中凝聚而成,果然地球人和飛龍、魔神領主是同一個等級啊.......不過《戰狼記》裡出現的地球人NPC就只有現代科技,沒有使用本書中道途專屬的「無色」特技。可能是田中天不想因此模糊焦點或動搖故事吧,也有可能是本來就只打算為宣傳稍微提一下而已。
從規則上已經知道,身處資訊爆炸環境的現代地球人能透過蓬勃的想像力干涉阿托拉丹的混沌。因此在阿托拉丹,地球人的投影體可以說有些類似於這世界的魔法師。只是較為特殊或強力,因為地球人投影體,具有打消聖印和混沌的力量。這項要素使用不好,就會變成威脅整個遊戲的無聊外掛;但若使用得當,就能成為相當有意思的發展題材。畢竟自平凡世界進入非凡世界的冒險故事,本身就非常符合英雄旅程的神話學概念,只是太過氾濫有點被充斥的低劣作品寫爛了。
這故事裡的地球人有別於許多穿越外掛劇中的主角帶著外掛的先天優勢降臨,投影來阿托拉丹的真璃雖然被好心的傭兵團收留,但什麼都不會的她只能幫忙清掃馬廄和準備食材,直到故事後半在魔法師的提示下,真璃才終於明白自己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God doesn't play dice."灌注心願的這句話就讓所有聖印和邪紋都無效化,讓一切混沌失去了作用。(雖然說這句話的愛因斯坦當時感覺快被波爾打爆了)。畢竟聖印出自混沌,靠吸收混沌成長,消滅後又會回歸混沌。也就是說聖印和邪紋本質都是混沌。正因為混沌沒有善惡等任何傾向,所以才會回應始祖君主的心願,化為連本身存在都能消滅的聖印。
遊戲設定中的混沌,讓我不禁想起我大學時物理教授說過的話,他說「秩序只是隨機混亂中的少數情況」因此人才會覺得混亂比井井有條來的容易常見。
我曾經在某個replay中看過關於閃光刃之印的描述是這樣寫的:
遍布阿托拉丹的混沌之力,本是毫無目的,帶來無序混亂的力量。然而這樣的混沌,也正是引發萬事萬象的可能性。當這滿溢世界的混沌之力,在人們託付祈願,獻上純粹的心意之時,便會從失序的亂象中,編織出一絲的秩序之光。
所謂的聖印之力,不正是集結分散的人心,指引方向的力量嗎?
就像她手中所握著的,那把耀眼的光輝之槍一樣。
《閃光刃之印》真是浪漫。
總之,作為一個小品,這故事還算有娛樂性。個人認為不算是什麼佳作,但作為相關出版故事的一部,卻還不壞,就是太短了些。閱讀本作可以稍微理解阿托拉丹的世界觀,不過關於魔法師協會的部分卻有些過於黑暗。確實,魔法師協會有著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但許多阿托拉丹魔法師也是秉持著創立者米凱羅的初衷,為了世人,為了終結混亂而戰。不是具備反社會特質就是英雄。將體制一概打成邪魔妖怪來反對,這是英雄主義的創作者容易搞錯,也容易如此表現的陳腔濫調。本書算是比正傳的《戰記》還輕鬆的讀物。畢竟幾乎不談歷史,也幾乎沒有地域移動,人物也就那幾個。因為是以小說形式寫成,所以完全看不到怎麼擲骰和推進遊戲進程。
這故事又佔了阿托拉丹世界地圖的一塊島,大概還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處女地。隨著水野良的《戰記》繼續寫下去,最後應該不會有空白的地域。雖然規則書上明示玩家可以不必在意公式的局勢進程(當作隔壁桌),可以在自己團內自由發展之後的阿托拉丹歷史,但畢竟還是有些在意,感覺要用未知地域開團得動作快。最簡單的辦法也就是平行故事。
如果按照《戰記》的局勢演進,而《戰狼記》有可能發生在阿爾圖克消滅之前的話......所以雷格納姆有可能是後期大工房同盟的選帝侯之一!